前言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及其推算技术(简称中华历术),是章黄学派已故学者,著名古星历家张汝舟先生,生前传授给我们的一门绝学。这门绝学在张汝舟先生的关门弟子贵州大学教授张闻玉等人的承传、讲授和传播下,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将成为破解中华文明七千年以上文明史中的若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物典籍的年代及其真伪的一门检测、鉴定、“守土”、“护国”,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显学”。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早在一万八千年前,我国的先哲燧人氏就在今天湘、黔、川、渝、鄂五省(市)交界的“南垂”地区,“察辰心而出火”,开展了对天象、日月星辰的观测以确定一年的时令季节。七八千年前的伏羲太皞和炎帝神农,继燧人氏之后“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发明了穷阴阳之变,极富哲学辩证思维的先天(伏羲)八卦和开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滥觞的《连山易》。
生于公元前5080年(辛巳)的炎帝神农,通过对太阳、月亮、北斗、木火水金土五星和二十八宿之运行规律的长期观测和科学总结,于公元前5037年(甲子)创制了始于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合朔并交冬至的世界最早之“天元甲子历”(亦即上元太初历)。生于公元前4666年的黄帝轩辕氏,于公元前4567年(甲寅)在炎帝神农《天元甲子历》的基础上,调制了“建寅为正”的“天正甲寅历”。这就是沿用至今而被民间通称的“农家历”(也叫黄帝历)。此外,黄帝轩辕氏还创制了藏于龟腹的《龟藏易》。
由伏羲八卦的阴阳与三索以及“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太极所演化的“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的《连山易》和“万物莫不归藏其中”的《归藏易》以及“言《易》道周晋,无所不备”的《周易》所形成的中国易学,是中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活水源头,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母,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思想宝库和百科全书。它不仅囊括了古代语言文字学、“天人合一”的思辨哲学、天文学和数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生态学、医药学等等,它的“天人合一”、刚柔相济、宽松融合和对立统一的思维哲学,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态。
中国易学使中国古代哲学、数学和天文历法最早登上了世界科学的殿堂。一分为二和合二而一的辩证思维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从观象授时到四分历的推算;从八卦阴阳对立转化及其卦象推算而产生的十进位制和二进制算术,都是中国对世界科学做出的最早、最辉煌的伟大贡献。特别是二进制算术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于今天发展计算机技术、保持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疑古学派和西方的某些学者,出于对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特别是古代中华历术的懵然无知,竟然妄说“中国古代没有科学历法”,顶多只是“术而已”!今天我们编辑《中华古历浅说》和《中华人文稽考》(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张闻玉先生著述的《西周王年论稿》(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夏商周三代纪年》(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等的相继出版,不仅以无可争辩的铁的史实对怀疑论和无知论的信口雌黄进行了有力的批驳;同时为学界同仁和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了解和研究中华文明信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提供了严谨科学的推算手段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蒋南华
2017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