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中的“新问题”往往能在当下文学创作中得到呼应,同时也能激活文学传统中相关思想资源。《上海文学发展报告(2020)》的主题是“‘时代问题’与文学回应”。本书探讨了进入“新时代”的“人民文艺”的新要求和审美特征,“人民文艺”的历史实践和理论对今天的启示,工业文明与“城市病”背景下“生态文学”的田园审美主义和自然神性,网络文学如何借助今天中国如火如荼的“区域一体化”的“东风”快速发展,如何通过创新模式来提升IP改编的精品率,改变当前网络文学IP改编的粗放发展模式。通过对这些文学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问题”。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研究者 时代浪潮瞬息万变,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文学创作不仅在生产环节上发生结构性的剧变,也在传播方式上发生重大改变,人工智能的加入更是震荡了文学创作的版图。本书告诉我们,我国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要想勇攀高峰,砥砺前行,还要进一步激发包括网络文学创作者在内的新文艺群体创作活力,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文艺美学和文艺批评话语体系,进一步加强价值导引、充分利用网络传播交流平台,发掘优秀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理解现实、拥抱现实的同时能够应对现实、反思现实,这样才能真正扎根现实又超越现实,共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文艺高峰。
总报告
荣跃明 王光东 曹晓华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砥砺前行,在社会文化多个领域共同谱写出华彩乐章。70年的沧海桑田记录下几代中国人奋勇拓进的足迹,绽放出中华民族与时俱进、生生不息的生命之花。2019年也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准确把握。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文艺的方向、命运和勃勃生机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息息相关。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强调,新时代为中国文艺敞开了广阔天地,也向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这就是:认识时代、反映现实。[铁凝. 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前进方向[J]. 世界社会主义研究, 2019, 4(02):90.]中国作家的创作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扎根现实、拥抱现实的基础上,在唱响时代心声的同时,也在文字中融入自己的精神体悟与人文观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做出新贡献。
一、新时代的人民文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
人民文艺陪伴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其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1942年5月2日至23日,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这次会议有文艺工作者、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共100多人参加,中央政治局委员朱德、陈云、任弼时、王稼祥、博古等出席了会议。延安文艺座谈会对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和文艺工作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943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正式发表在《解放日报》上,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收入《毛泽东选集》。该文针对延安文艺工作的现状和论争,明确指出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号召工农兵文艺创作,并对党内的文艺工作提出了要求。1945年后,“工农兵文艺”逐渐衍变为“人民文艺”。1949年7月,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扬明确提出“解放区的文艺是真正新的人民的文艺”。1979年10月,邓小平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重申社会主义文艺性质:“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江泽民、胡锦涛都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二为”发展方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文艺事业和文化工作确定了以“人民文艺”为中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要放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审视。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公众对文艺作品的审美要求日益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追求物质层面的富足,在精神层面同样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随着公众的审美素养不断提升,代际审美标准和价值观念差异逐步显现,社会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文艺创作进一步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时代发展目标迈进,并在引领社会价值导向、形成更深刻的文化认知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没有全体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自省、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功能属性决定了新时代人民文艺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人民文艺”思想既是革命时期“文艺大众化”的延续,又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贯体现,更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同时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回看70年来我国的文学创作,现实主义创作虽然几经沉浮,但始终是洞察现实、直面时代变革的主流创作方式。如今在数据时代,面对市场、网络和人工智能引发的新变革,现实主义创作将进一步探索“为人民”创作的新方式。新时代文艺工作需要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现实主义的人民文艺创作,才能在拓展和实践中迸发出创造力的火花。
……
荣跃明,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从事文化理论和文化产业研究。王光东,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文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陈占彪,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当代文化研究、汉文化圈国家与中国关系研究等。
摘要
总报告
一、新时代“人民文艺”研究
新时代人民文艺发展繁荣的逻辑与路径 朱鸿召
一曲《白毛女》,唱出新中国——延安文艺新主题的经典创造 卢燕娟
二、生态文学研究
城市化视域下生态书写的多重文化意涵 黄轶
张炜作品生态思想探析—以《半岛哈里哈气》与《艾约堡秘史》为例 []苗福光 侯怡
视角、方法与实践——关于生态批评的一种批评和反思 荆亚平
三、网络文学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网络文学发展的思考 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多元共生的大趋势 马季
从编辑的角度看如何制定网络小说大纲 魏来
四、文学上海与城市书写
海派小说的空间意识——以《长恨歌》《繁花》为例 胡笛
经验与“上海”书写 项静
海派与津派的相遇:《上海的金枝玉叶》与《天津卫的金枝玉叶》之比较 丁琪
五、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未来可期否?——长篇小说《应物兄》的一种解读 郑飞
薛舒的“刘湾镇”叙事与“江南文化”的建构 夏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