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对上海沦陷时期相关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以及一些特殊现象的考察,试图重构这一时期的复杂文学景观,解读异族奴役下现代文化人的精神症候以及他们“蚌病成珠”的意义。主要内容包括汪伪政要的散文写作、《中华副刊》对鲁迅形象的改写、周作人对上海沦陷时期散文创作的影响、路易士对上海沦陷时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张爱玲的战争书写、钱锺书的旧体诗词创作、郑振铎的蛰居写作等。本书有别于其他的沦陷区文学史著作,写法上,侧重于分析作家创作心态与文学影响;文本选择上,新旧文学兼容,且不局限于此时此地,主要视写作内容是否密切相关。
李相银,男,1973年生,200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3年被评为教授。现任职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任绍兴市文旅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主要从事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编著4部。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作者简介
内容提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主旨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目录
第一章 上海沦陷时期文学的生存场域
第一节 汪伪的文艺统制
第二节 日本战时文化思想的渗透
第三节 覆巢之下的文人生活
第二章 汪伪政权的文学企图
第一节 汪伪意识形态的文学表述
第二节 汪伪政要的散文写作
第三章 鲁迅在上海沦陷时期文学中的投影
第一节 不能忘却的鲁迅
第二节 鲁迅的多面镜像
第三节 混杂与裂变的上海沦陷时期文学
第四章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的散文
第一节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
第二节 周作人与上海沦陷时期散文热
第三节 沦陷时期周作人精神症候分析
第五章 上海沦陷时期的诗人路易士
第一节 上海沦陷时期路易士行迹考
第二节 上海沦陷时期路易士诗歌论
第三节 诗歌之外
第四节 《中华副刊》对路易士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第六章 张爱玲的战时记忆与战争书写
第一节 《倾城之恋》:战争与爱情
第二节 《封锁》:“不近情理的梦”
第三节 《烬余录》:“一些不相干的事”
第四节 《同学少年都不贱》:战争已待成追忆
第七章 钱锺书与《槐聚诗存》
第一节 “蝼蚁槐聚”:旧体诗写作与蛰居状态
第二节 “亡国贱夫”与诗作中的遗民心态
第三节 “寡妇再醮”:钱锺书的贰臣观
第八章 郑振铎与《蛰居散记》
第一节 “狂胪文献耗中年”
第二节 隐晦与影射:序跋和日记中的春秋笔法
第三节 《蛰居散记》:劫后余生者的追思与控诉
附录一 《中华副刊》上黄裳的三篇佚文考论
附录二 1943年上海文学的几副面孔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