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研究》试图以时间为框架,系统的构建中华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发展历程,梳理中西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成就,阐释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以期探讨在当前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如何全方位的把中华文化呈现给世界,也把世界的先进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民族和社会中,期盼重拾大众对于中华文化的关注。
何谓文化?据《周易》的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关乎天文,以查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现代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在1948年为清华大学做的演讲中告诫青年学生:“如果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才不致成为空心人和边缘人。”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认为:“专业知识能给你带来一份像样的工作,但只有文化才能带给你大任与成功。”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切文化都沉淀为人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的确,当文化凝聚成民族的灵魂,也就构成了民族的信仰和民族对外的形象。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德国,原本留给世人的形象并不好,但当德国的文化汇聚成康德、黑格尔、歌德、海德格尔、巴赫、贝多芬、马克思、雅斯贝尔斯,又不断流向世界,成为引导世界的洪流,启迪和感动千千万万的人的时候,谁还会憎恶德国呢?
中华文化作为人类五大古文化发展进程中唯一没有断层和消亡的幸存者,具有自身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性,从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三代到公元18世纪,领跑世界三千多年,直到近代欧洲的崛起。伴随着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航海事业的进程、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欧洲成为了世界关注的中心。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国人民瞩目欧洲的新视野。西学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中国的古典文化却逐渐蒙尘。
世纪之交,中国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面对国际形势的多样性,把握时代契机,重组世界文化格局、振兴中华古典文明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中华文化和欧洲文化同为人类最古老的文化,在起源与发展进程中有相似之处,但就每一阶段的具体形式而言,又呈现出不同的民族风格。纵观人类五大文明策源地,古文化的诞生无不伴随着河流和海洋。古巴比伦文明来自于两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来自于尼罗河流域,古印度文明来自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中国文明来自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则来自于地中海。大河和海洋满足了人类早期的需求,同时也启迪了人类早期的智慧。
依河而居、风调雨顺、地大物博、矿产丰富,这样的条件最适宜发展原始农业,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和协作精神形成了聚族而居、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民族倾向于依靠天时,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形成温厚、内敛的民族心性。
与之相反,古希腊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环海、土地贫瘠,不适合发展农业,却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贸易条件。因此,充满慧的古希腊人将眼光投向广阔的海洋,形成了以个人为最小单位的海洋文明,勇猛尚武、征服自然则成为古希腊人的信条,形成向外扩张、具有侵略性的民族风格。
1 中西方文化发展历程
1.1 西方文化的演进
1.1.1 古希腊罗马时期
1.1.2 中世纪时期
1.1.3 文艺复兴时期
1.1.4 启蒙运动时期
1.1.5 现代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时期
1.2 中国文化的演进
1.2.1 文化的多元时代——先秦
1.2.2 封建王朝时期——秦朝至清朝
1.3 中西文化发展进程比较
1.3.1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时期
1.3.2 近代航海事业的发展
1.3.2 “西学东渐”与19世纪中国文化发展
2 先秦与古希腊罗马文化
2.1 先秦时期
2.1.1 中国古代神话
2.1.2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2.1.3 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
2.1.4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
2.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
2.2.1 古希腊文化
2.2.2 古罗马文化
2.2.3 早期基督教文化
2.3 《雅典学院》与“稷下学宫”
2.3.1 雅斯贝尔斯提出的“轴心时代”观点
2.3.2 “雅典学院”与“稷下学宫”
3 中国封建王朝与欧洲中世纪文化
3.1 秦汉至隋唐时期文化
3.1.1 秦汉时期文化
3.1.2 魏晋南北朝文化
3.1.3 隋唐文化
3.1.4 五代十国文化
3.2 宋代文化及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进程的推动
3.2.1 宋代文化
3.2.2 四大发明与欧洲资本主义进程
3.3 元代文化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3.4 欧洲中世纪文化
……
4 资本主义萌芽与文艺复兴
5 欧洲资本主义上升与中国封建帝国衰落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