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新儒学思潮是从中国文化自身的大传统中生长出来的、面对强势的西方文化的挑战应运而生的、20世纪中国具有根源性的思想文化的流派,是在现代中国反思与批判片面的现代性(包括全盘西化或俄化)的思想流派,也是在现代中国积极吸纳西学、与西学对话,又重建传统并与传统对话的有建设性与前瞻性的思想流派。 本书从第一手资料出发,全面、系统地对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的时代背景、发展过程、内在理路、学术内涵、主要论域与问题意识做出了深入探讨,着重对梁漱溟、熊十力、马一浮、钱穆、张君劢、冯友兰、贺麟、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复观、杜维明、成中英、刘述先等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思想作个案与比较研究,创造性地讨论了儒学的宗教性,本体论与道德形上学,政治哲学,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的对话,儒家价值的现代意蕴及创造转化,儒学与各文明的对话,全球伦理、环境伦理和“文化中国”,现代新儒学的易学观,与宋明理学的关系等议题,并探讨了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信念、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的重建问题,是一部逻辑清晰、内容厚重、具有理论创新性论著。。
自序
第一章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的背景与走向
第一节 文化反省的多维性与五四传统的另一面
第二节 文化保守主义的发展线索与基本内容
第三节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及其特点
第四节 现当代新儒学思潮的贡献与局限
第二章 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
第一节 意欲——理性
第二节 文化比较模式与人生道路
第三节 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
第四节 梁漱溟文化哲学思想的意义
第三章 熊十力的本体论哲学
第一节 体用不二与翕辟成变
第二节 性智与量智
第三节 性修不二与思修交尽
第四节 熊十力本体论哲学的现代意义
第四章 马一浮的心性论与六艺论
第一节 马一浮的人品与诗品
第二节 性德为中心的心性论
第三节 六艺论的文化哲学观
第四节 马一浮的哲理诗与诗性人生
第五章 钱穆的历史文化思想
第一节 民族与历史
第二节 经学与理学
第三节 儒学观
第四节 钱穆国学研究的贡献与价值
第六章 张君劢的哲学系统
第一节 宪政思想
第二节 比较哲学
第三节 理学再创
第四节 张君劢的理论贡献
第七章 冯友兰的新理学与哲学史
第一节 新理学与贞元六书
第二节 新理学的内在张力
第三节 从正的方法到负的方法
第四节 冯友兰的学术贡献及其现代意义
第八章 贺麟的理想唯心论
第一节 中西文化观
第二节 理想唯心论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新诠
第四节 贺麟理想唯心论的价值与意义
第九章 方东美的比较哲学
第一节 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比较
第二节 中国哲学内部的比较
第三节 广大悉备的生命哲学
第十章 唐君毅的文化哲学
第一节 道德自我的挺立与撑开
第二节 生命存在的“三向九境”
第三节 先秦哲学之新解
第四节 唐君毅文化哲学的价值与意义
第十一章 牟宗三的哲学系统
第一节 改造中学,与现代化相调适
第二节 变传统哲学为现代哲学
第三节 反省西方哲学,重建本体论
第四节 牟宗三哲学建构的意义与启示
第十二章 徐复观的思想史观
第一节 忧患意识与心性史观
第二节 批判精神与庶民情结
第三节 礼与乐:道德性人文精神
第四节 徐复观的贡献与唐牟徐合论
第十三章 杜维明、刘述先、成中英合论
第一节 杜维明的启蒙反思与文明对话
第二节 刘述先的内在超越与全球伦理
第三节 成中英的分析理性与本体诠释
第十四章 现当代新儒家对儒学宗教性问题的反思
第一节 现当代新儒家宗教观概述
第二节 唐、牟:道德的宗教
第三节 杜、刘:终极的关怀
第四节 比较与综合
第十五章 现当代新儒家的易学思想
第一节 熊、马:乾元性理
第二节 方东美:生生不已
第三节 唐、牟:神明之知
第四节 现代新儒家的易学观的意义
第十六章 宋明理学与现当代新儒学
第一节 北宋五子的“造道”追求
第二节 程朱理学——天理本体之普遍化拓展
第三节 陆王心学——道德意识之主体性落实
第四节 现代新儒学之返本开新追求
第十七章 现当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
第一节 对传统政治思想的批判
第二节 儒学与民主政治
第三节 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的对话
第十八章 中国文化精神及其对现代性的批评与调适
第一节 中国文化精神
第二节 现代性问题及其反思
第三节 中国文化精神对现代性的批评与调适
主要参考书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