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及环境效应》以POPs为目标化合物,在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的资助下,研究了钢铁行业烧结、焦化和炼钢等不同生产工序烟道气和下载灰的POPs排放特征,获得了钢铁行业不同工序POPs组分,系统研究了钢铁工业区不同环境空气颗粒物、道路尘等多介质不同粒径颗粒物载带POPs污染特征及环境归趋行为,识别出了钢铁行业POPs的指纹目标物,估算了钢铁行业POPs的致癌风险指数,评估了钢铁工业POPs排放对周围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因此,研究成果将为当地政府制定钢铁行业POPs排放标准和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目前所知因人类活动而向环境释放出的污染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污染物之一。2004年11月《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我国面临履约及削减POPs的巨大挑战。最近几年,随着国际公约的推动,公约中POPs候选物质以及相关物质的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逐渐揭示了POPs的环境行为和暴露机制以及部分污染物潜在的生态健康风险,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障碍,主要有POPs的政策标准体系尚需完善、技术缺乏、控制策略与监管能力和监管手段不足等。这些滞后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极大地威胁着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引起了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有效防治POPs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刻不容缓,须对产生POPs的行业及企业筛选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POPs来源非常广泛,在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及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一定量的POPs。其中产生量比较大的有钢铁行业、有色金属生产行业、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化工行业、造纸业、氯碱工业和固体废物垃圾处理。而钢铁行业作为POPs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我国“十二五”POPs减排优先重点控制的行业之一。我国对POPs的产生机理、控制和减排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环境背景资料,研究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经济可行的替代和减排技术,公众意识薄弱,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目前国内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只规定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烟尘等常规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标准,没有制定其他POPs等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故有必要开展有关中国钢铁行业中POPs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环境管理研究,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钢铁工业国情的控制措施以利于我国履约与促进中国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书以POPs为目标化合物,在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基金的资助下,研究了钢铁行业烧结、焦化和炼钢等不同生产工序烟道气和下载灰的POPs排放特征,获得了钢铁行业不同工序POPs组分,系统研究了钢铁工业区不同环境空气颗粒物、道路尘等多介质不同粒径颗粒物载带POPs污染特征及环境归趋行为,识别出了钢铁行业POPs的指纹目标物,估算了钢铁行业POPs的致癌风险指数,评估了钢铁工业POPs排放对周围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因此,研究成果将为当地政府制定钢铁行业POPs排放标准和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在此书付梓之际,谨向参与本书撰写和审校的工作人员表示祝贺和诚挚的感谢。感谢你们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分享,为广大读者和同行贡献了一本有关POPs的专业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