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异质性的视角
定 价:68 元
- 作者:翟瑞瑞 著
- 出版时间:2020/6/1
- ISBN:9787513069175
- 出 版 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F272.5
- 页码:168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本专著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创新网络地理边界拓展以及合作对象,引入技术创新模式组合这一变量,将技术创新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四种组合。三种类型具体是:企业内部创新、国内合作创新、创新国际化;四种组合是以企业内部创新为基点,将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划分为:内部创新、内部创新国内合作创新、内部创新创新国际化、内部创新国内合作创新创新国际化。然后,以企业异质性为视角开始展开系统性的四个子研究:第一、考察由企业内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构成的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内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且这一关系如何影响企业差异化创新绩效?二是究竟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企业差异化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直接关系?第二、基于调节机制考察企业异质性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重点解决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对差异化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受企业异质性的影响的问题。第三、基于中介机制,考察企业异质性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主要是回答企业异质性在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追求差异化的创新绩效之间的角色扮演是否存在差异。第四、引入政府参与这一重要外在情境变量,考察企业所面临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的政府参与对企业异质性“双重角色”的调节效果差异,回答政府角色扮演的问题。
适读人群 :相近领域或同领域研究人员
本书具有更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以基于创新绩效导向,寻找出*优的搭配组合,探寻出哪类企业适合在加强内部创新的同时推进国内产学研深度融合、哪类企业适合加强全方位的国际创新合作或者哪类企业适合二者同时进行,为企业在开放式条件下获得优良的创新效果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考察政府在企业获得*优创新绩效中扮演的角色,从而为推进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政府应该如何参与企业创新提供政策建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维持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十三五”规划将“创新”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首次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写入五年规划纲要之中,并在纲要中独立成篇,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当前,在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三驾马车”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限;再加上国内要素供给约束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多重压力,中国经济由要素驱动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是必然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要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企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主体,创新是维持其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全球化背景下,虽然企业内部的自主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但在现实实践中,企业不仅仅关注内部的自主创新,还注重通过选择国内的创新合作和创新国际化等技术创新模式加强与外部机构组织的创新合作。可见,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越来越多元化。而技术创新模式是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这就使我们思考:企业选择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将带来怎样的创新绩效?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在企业内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以及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如何?
结合已有研究发现,企业通过国内创新合作和创新国际化等技术创新模式可以获得外部机构组织的技术知识,但这些技术知识并不能直接或自动地内部化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以提升创新绩效。企业异质性(企业自身长时间积累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是影响其内部化的关键因素。那企业异质性在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之间扮演怎样的角色呢?这是我们思考的另一问题。
在中国独特情境下,作为创新驱动主导力量的政府,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可以通过科技资源配置、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等参与企业创新活动,影响企业异质性。那政府究竟该如何参与企业创新,才能通过影响企业异质性达到获取最优创新绩效的效果?
为回答上述问题,首先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创新网络地理边界拓展以及合作对象,引入技术创新模式组合这一变量,将技术创新模式划分为三种类型、四种组合。三种类型具体是:企业内部创新、国内合作创新、创新国际化;四种组合是以企业内部创新为基点,将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划分为:内部创新、内部创新+国内合作创新、内部创新+创新国际化及内部创新+国内合作创新+创新国际化。然后,本研究以企业异质性为视角开始展开系统性的四个子研究:第一,考察由企业内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构成的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内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且这一关系如何影响企业差异化创新绩效?二是企业选择的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企业差异化创新绩效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直接关系?第二,基于调节机制考察企业异质性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重点解决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对差异化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否受企业异质性的影响的问题。第三,基于中介机制,考察企业异质性如何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主要是回答企业异质性在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追求差异化的创新绩效之间的角色扮演是否存在差异。第四,引入政府参与这一重要外在情境变量,考察企业所面临的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上的政府参与对企业异质性“双重角色”的调节效果差异,回答政府角色扮演的问题。综上,本研究引入技术创新模式组合这一新的变量,突破以往单纯研究单一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局限性,以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深刻剖析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影响企业差异化创新绩效的机理以及外在情境因素政府的角色扮演。
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差异化创新绩效的关系。
(1)单一技术创新模式与企业差异化创新绩效,与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都正相关,而且内部创新技术创新模式的作用最大。
(2)由多元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的不同组合与企业差异化创新绩效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关系,发现仅有内部技术创新+创新国际化的S3组合对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都是显著正向的,且对突破式创新绩效的作用程度更大,其他假设都得到部分证实。
(3)针对组合中并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模式与国内创新合作的互补性在渐进式创新上更明显,而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国际化的互补性在突破式创新绩效中更显著;而针对企业外部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替代性,这一关系在突破式创新绩效中更显著。
第二,针对调节机制研究的发现,企业异质性——吸收能力是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内在情境因素。吸收能力增强了模式组合S3分别与突破式创新绩效和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强度,且对组合S3与突破式创新绩效的调节程度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绩效的关系强度;其他假设得到部分支持。
第三,针对中介机制的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吸收能力也是影响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的重要中间机制。在技术创新模式组合S2和S3中,企业吸收能力分别在渐进式创新绩效和突破式创新绩效的关系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其他部分验证。
第四,针对政府扮演角色的考察发现,不同方向的政府参与作用存在差异,横向政府参与中的技术交易市场活跃度、纵向政府参与中的省级及以上科研机构的数目在“双重机制”上的作用更为突出,而横向政府参与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纵向政府参与中的政府项目经费投入的作用未通过验证。
本研究重要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第一,揭示了企业内并存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有关企业内部创新与外部创新之间关系的已有研究结论存在争论的原因。在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仅依靠内部技术创新模式来提升创新绩效是行不通的,尤其是获得突破式创新绩效,需要借助于多元化的技术创新模式,以开放的姿态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组合技术创新模式时,既要注意内外部技术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也要考虑外部合作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模式与两种外部技术创新模式(国内合作创新、创新国际化)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但这种互补关系是体现在不同的差异化创新绩效中的(内部技术创新模式和国内合作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具有渐进式创新绩效的互补性,内部技术创新模式和创新国际化则具有突破式创新绩效的互补性),而两种外部技术创新模式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为寻找企业最优的多元技术创新模式组合搭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提供借鉴。
第二,引入技术创新模式组合这一新的变量,从“双重机制”剖析了企业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差异化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技术创新模式组合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企业在选择组合技术创新模式时需结合自身的特点,技术创新模式组合要发挥有效的作用,还要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匹配,即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受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且不同创新绩效之间出现明显差异。同时,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也会通过提升企业吸收能力从而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对企业来说,在开放式创新和国际化的背景下,在加强自身内部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要积极开展与国内外企业等机构组织的创新合作,改善自身吸收能力。
第三,从两个方向上剖析了政府在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企业异质性与创新绩效关系中的微观作用机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适度的政府参与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有助于政府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牵动市场“无形之手”,共同促进创新,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创新驱动的主导力量,政府要注意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方式,需“因企而异”。
关键词: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企业异质性突破式创新绩效渐进式创新绩效政府参与
翟瑞瑞,北京邮电大学,讲师,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方向:企业国际化与创新、国际商务等,发表SSCI、SCI、CSSCI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10余项、委托课题10余项。
第一章导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对象及核心概念界定
1.2.1研究对象界定
1.2.2核心概念界定
1.3研究设计
1.3.1研究目标
1.3.2研究框架
1.3.3研究方法
1.3.4内容安排
1.4创新点
第二章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技术创新模式的研究综述
2.1.1技术创新模式的分类
2.1.2影响创新模式选择的因素
2.1.3不同技术创新模式的关系
2.2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基础
2.2.1基于资源观的理论研究
2.2.2基于知识观的理论研究
2.2.3基于吸收能力的理论研究
2.2.4总结与评论
2.3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创新绩效的经验研究回顾
2.3.1单一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创新绩效的经验研究
2.3.2多元技术创新模式影响创新绩效的经验研究
2.3.3企业异质性影响技术创新模式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经验研究
2.3.4政府参与影响创新绩效的经验研究
2.3.5文献评论
第三章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分析
3.1理论分析与假设
3.1.1单一技术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3.1.2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3.1.3组合内技术创新模式之间的关系
3.2研究设计
3.2.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3.2.2模型设计
3.2.3变量定义
3.3直接影响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3.3.1描述性统计
3.3.2相关性检验
3.3.3回归分析
3.3.4互补性检验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调节机制的
分析
4.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研究设计
4.2.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2模型设计
4.2.3变量定义
4.3调节机制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4.3.1描述性统计
4.3.2相关性检验
4.3.3回归分析
4.3.4稳健性检验
4.4本章小结
第五章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基于企业异质性中介机制的
分析
5.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技术创新模式组合对企业异质性的影响
5.1.2企业异质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5.2研究设计
5.2.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2.2模型设定
5.2.3变量说明
5.3中介机制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描述性统计
5.3.2相关性检验
5.3.3回归分析
5.3.4稳健性检验
5.4本章小结
第六章政府参与情境下企业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关系
的影响分析
6.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横向政府参与下企业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
关系的影响
6.1.2纵向政府参与下企业异质性对技术创新模式组合与创新绩效
关系的影响
6.2研究设计
6.2.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2.2模型设计
6.2.3变量定义
6.3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描述性统计
6.3.2相关性检验
6.3.3回归分析
6.3.4稳健性检验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研究启示
7.3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