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系列图书共5册,详细解读了大学、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筑的优秀设计。
其中大学建筑系列包含两册,大学I介绍了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技巧和规范原则。同时精选了21个来自国内外的优秀设计案例,包括清华大学廖凯原法学院图书馆、蒙特雷科技大学新图书馆、兰加拉学院科技楼、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等,通过精美的图片、细部图纸和详尽的描述进行系统的展示与解读,为读者带来全新的设计体验和灵感。
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在线教育对于传统大学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没有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课程安排非常灵活,成本较低,随着课程整体质量不断提高,许多人将虚拟大学视为最终目标,并预测未来实体建筑的大学将被虚拟大学所取代。但幸运的是,传统大学仍然在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很多虚拟机构所不具备的重要功能。它们是不断地创新研究和实现重大发现的场所,当然许多研究也可以通过高质量低成本的在线学习来实现。他们也可以作为文化记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帮助我们的社会在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让年轻的学生参与到这些重大发现和记忆保存的过程中,同时有众多的学者和教授来指导他们。
现如今我们可以看到,尽管网络在线学习并没有完全摧毁实体教育机构,但在这个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线获取的时代,现代大学必须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使用要求。拥有实体校园的学府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那些在当今世界越来越被重视的技能和能力,如情商、移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校园的设计不应完全采用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即学术楼主要用于学生们上课和听讲座,而应将校园作为学生交流思想和建立社会关系的互动场所。学习型建筑不应只具有一系列教室、演讲厅和走廊,还应该具有非正式的、开放的、灵活的学习空间。传统的单向交流的教学环境不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育模式所要求的互动环境。学生们应该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地方学习,从而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教室的物理空间要采用灵活的座位布局,并配置相关设备,来支持最新的多模式教学方法。
走廊和其他过渡性空间的规划不仅要满足学生流动或等待上课的空间需求,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休息、社交或学习的安静场所。
所有公共区域都应该鼓励人们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和建立信任,从而有利于更好地团队合作。这些空间看起来要很有吸引力,营造一个令学生们流连忘返的环境。现在的大学生通常不需要像我们以前那样多的印刷书籍或杂志,他们通过即时访问在线资源就可以找到需要的资料。然而,高校图书馆在当今校园生活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前言
设计指南
1.规划类型
2.教育模式
3.城市化设计
4.场地规划与景观设计
5.构成与美学
6.社区融合、参与和同一性
7.空间规划
8.通用设计
9.净能量和主动设计
10.灵活性设计
11.模块化教室
12.物质性
13.标识、图形和艺术
清华大学廖凯原法学院图书馆
兰加拉学院科技楼
奥拉斯楼
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科技大学杜塞尔多夫校区
蒙特雷科技大学新图书馆
格丹斯克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大楼
帕拉克大学奥洛穆克校区体育学院
佩拉职业学院
西里西亚大学广播电视系
安徽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文忠路校区美术楼
混沌大学教学中心:21世纪的网络大学的实体空间
乌托邦——表演艺术学院及图书馆
圣乔治大学公共服务楼
伦敦音乐与戏剧艺术学院
马萨纳美术学校
苏丹纳兹林·沙阿中心
哈希德佩大学生物多样性博物馆和生物多样性中心
萨福克郡社区学院学习资源中心与社区活动室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新建C.A.R.L.礼堂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