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综合高考改革以促进公平为重要价值导向,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公平性质疑,利益相关者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成为矛盾焦点。《新高考公平性及其实践路径研究》以浙江和上海等离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为案例,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高校招生部门管理者、中学校长和教师、学生等利益相关群体的视角来评价新高考的公平性,可以为高考改革的政策调整提供策略选择。
序
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上海、浙江启动首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上海、浙江改革试点平稳落地后,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启动了第二批改革试点;2019年,河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福建、广东、重庆8省市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我国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从东部沿海地区拓展到中西部地区,改革从试点阶段迈入逐步推广阶段。
2014年开始,我承担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跟踪与评估研究”,与我的研究团队持续跟踪新高考实施情况,每年都会到浙江与上海进行考察调研。目前,项目已经顺利结题,完成了既定研究目标:一是产生了一批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发表了20余篇学术论文;二是发挥了政策咨询功能,向教育部等部门提交了11份调研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三是形成了高考改革的研究团队,培养了高层次人才。本书作者王新凤是我2015级的博士研究生,本书是其博士学位论文《利益相关者视域中的新高考公平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项目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新一轮高考改革有三重目标: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二是科学选拔人才;三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是改革的首要目标,主要改革举措包括以下三点。第一,招生计划分配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缩小省际高考录取率的差异。这是致力于解决区域公平的重要举措,但也带来新的区域公平问题,部分省份反对的声音使得这项措施最终体现为招生计划增量的分配。第二,设立专项计划,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大学的人数。这项对农村地区学生采取的补偿措施同样带来公平问题,一方面如果重点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则会与重点大学稳定规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目标定位相悖;另一方面如果在存量上改革,则会对属地或者其他省份的考生不公。第三,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和高校的招生自主权,逐步取消录取批次,探索综合评价、多元......
王新凤,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高考改革研究、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过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等课题项目,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跟踪与评估研究》等20余项课题,参与向教育部等部门提交新高考相关政策建议11项,并获得采纳。
序001
第一章绪论001
第一节研究缘起001
第二节他山之石007
第三节概念界定021
第四节研究方法028
第二章高考公平性的理论透析049
第一节自由主义正义观049
第二节社群主义正义观058
第三节社会正义论述评063
第三章高考公平性的价值变迁069
第一节高考改革价值取向的变迁069
第二节高考公平实践逻辑的演变084
第四章新高考的实施效果089
第一节改革的成效089
第二节争议与反思094
第五章新高考的公平性感知101
第一节招生计划分配的公平性102
第二节考试内容的公平性114
第三节考试方式的公平性130
第四节招生录取方式的公平性145
第六章新高考公平性的实践路径165
第一节高考改革的价值基础165
第二节新高考公平性的路径选择190
参考文献215
后记224
致谢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