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亲之后
我以为,书稿写完了,不会常常流泪了。
然而,猝不及防,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袭来。武汉的医院从来没有这样惊心动魄,中国的街道从来没有这样萧瑟,不安焦虑笼罩着世界。
我又常常流泪了。在疫情的背景下,一个名字、一句话、一个镜头、一封信、一首歌,都会让人百感交集。当我看到患者的遗言:“我老婆呢?”一阵悲凉;当我看到机舱座位放满海外华人捐赠的防护用品,怦然心动;当我看到医护人员疲惫坚守的模样,瞬间红了眼眶;当我又一次听到We Are The World的歌声,潸然泪下。我回想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时,我和同事曾经在镜头前发声,为危机焦虑,忙得顾不上流泪。“非典”疫情平息以后,曾以为灾难远去,没想到,2020年灾难又来。在这冬春之交,面对新冠疫情,我有一种无力感,变得很脆弱。一次次流泪,为那些崩塌,为那些挣扎,为那些牺牲,为那些与死神抢夺生命的人,为那些逝去的生命。
失亲,不是一个人的悲伤。
疫情逼着千百万人直面生死。
那些在疫情中失亲的人,经历的是怎样的痛?死亡袭来,失去父母,失去儿女,失去兄弟姐妹,失去伴侣,失去挚友……有多少失去,就有多少心碎!那么多人来不及和亲人告别,留下了多少遗憾,多少不舍?离别,本是一种痛,而没有说再见就永别,更是一种痛,这双重的痛,该怎样承受!噩梦醒来,面对无法愈合的伤口,那是难以言说的至暗时刻。
从疫情中走过,我们伤痕累累。
痛中思痛,痛定思痛,种种伤痛、种种代价会转为记忆,留给未来。
对失亲的生者来说,伤痛,烙在心底,生死之问,伴着余生。
尽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疗伤”“治愈”这样的词显得很无力,但,毕竟日子还在眼前。也许,我们需要倾诉、释放,需要相拥取暖,彼此慰藉。
一个人的生死,不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告别人世,会带来多少人的生命转折?亲人逝去,不确定伴着未来,生者将迎来多少改变?想起我妈曾说:“遇到什么事,自己得会劝自己。”我试着,自己劝自己,迎接改变吧!
最大的改变是我要面对巨大的精神空缺。至亲曾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情感寄托、生活方式都千丝万缕地连在一起。失去了,不能填补,无法释然,那是被掏空的感觉。那也许是余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那改变,是永远的。不管怎样躲避,怎样恐惧,也不能幸免;不管怎样凄惶,怎样伤感,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毕竟生活的每一面都得直面,毕竟不能活在昨天,只能伴着这样的空缺,活在今天。如果能看清,下一段路要自己走,下一个关要自己过,那也是一种生命历程的准备吧?
今天的日常,在我心中有了不同以往的味道。失亲之后,更懂得了人生的无常,更在意感受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好。总会想起妈妈那句话:“还活着,多好!”迎来日出,体味清新;送走日落,感受苍茫。 树绿了,那是亲人曾路过的;花开了,那是亲人照料过的;云来了,熟悉的样子变幻着;风吹过,带来新日子的气息。迎面遇到的眼神,会抚慰着善感的心,看得见的幸福,其实还在,在人间烟火里。曾有失意,甚至绝望,但也有美,会出现在眼前和未来的某一时刻,若明若暗。
好好活着,像亲人期望的那样活着,我们的命,与亲人血脉相连,不容辜负!生命的历程在启示:一种结束,也是一种开始。眼泪之后是沉思,精神的DNA在延续,生活正在进行时,有质量的生活才有未来。新的日子,新的悲欢,该认真的认真,该宽容的宽容,该喜悦的喜悦,该付出的付出,该记住的记住。遇到什么事儿,心里会不时念着:假如妈妈活着,会怎样?是理解?是赞许?是摇头?然后,像亲人期望的那样,坦然去做,去看,去笑,去走……
逝者渐远,留下的一切都将保持着生命的温度,而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会帮助自己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
节气到了清明,庚子年的清明,将收留多少思念,多少泪水!
擦去眼泪,我要在阳台上种花了,用我妈妈给我留的种子。
敬一丹
2020.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