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东印度公司自17世纪初就与中国有着直接的商业往来,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重要“篇章”。公司职员德庇时、马礼逊、小斯当东、汤姆斯等侨居中国期间,在开展汉学研究的同时将大量中国文化典籍译介到英语世界,题材涉及文学、宗教、法律、历史等诸多方面,加快了19世纪上半期中学西传的进程。《英国东印度公司汉学家典籍英译研究》对这一中国典籍英译史上的特殊群体开展专题个案研究,探讨上述汉学家典籍译作的文本评价与译者行为关系、典籍英译行为动机合理程度与译作质量关系、汉学家作为语言人与社会人的双重身份关系等问题,旨在客观评价这一汉学家群体在中国典籍英译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本研究有助于深化翻译史、中学西传史及海外汉学研究。
钱灵杰,安徽宣城人,安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海外汉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翻译教学与研究工作。主持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高校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各1项,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翻译方向研究论文20余篇。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英国东印度公司汉学家典籍英译概述
第二节 研究现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第二章 汉学家德庇时中国典籍英译研究
第一节 德庇时与中国古典小说英译
一、翻译规范制约下的《十二楼》英译
二、《好逑传》英译中的受众意识
第二节 德庇时与中国古典戏剧英译
一、场域与德庇时翻译文本的选择
二、惯习与德庇时翻译策略的确定
第三节 德庇时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
一、泛诗歌化的文体观与诗歌译介选材
二、韵散结合的诗歌翻译策略
第三章 汉学家马礼逊中国典籍英译研究
第一节 马礼逊与中国儒家经典英译
一、文化资本的概念
二、身体化文化资本与《大学》英译动机
三、客观化文化资本与《大学》英译策略
四、制度化文化资本与《大学》英译影响
第二节 马礼逊与中国官府文件英译
一、《京报》及马礼逊英译《京报》概述
二、马礼逊英译《京报》之动因
三、马礼逊英译《京报》之策略
第三节 马礼逊与双语辞书的编译出版
一、宗教惯习与《华英字典》编译出版之动因
二、《华英字典》编译出版的资本构成
三、《华英字典》编译出版与英国汉学场域的建构
第四节 马礼逊的多歧文化态度与中国典籍英译实践
一、译者的文化态度与翻译
二、马礼逊的多歧文化态度与翻译选材
三、马礼逊的多歧文化态度与翻译策略
第四章 汉学家小斯当东中国典籍英译研究
第一节 小斯当东与中国法律典籍英译
一、偶然中的必然:《大清律例》翻译的缘由
二、《大清律例》翻译的策略
三、《大清律例》英译本的影响
第二节 小斯当东与中国民族典籍英译
一、《异域录》翻译的动机
二、《异域录》翻译的策略
三、《异域录》英译本的影响
第五章 汉学家汤姆斯中国典籍英译研究
第一节 汤姆斯与中国古典小说英译
一、惯习与中国古典小说翻译动机
二、惯习与中国古典小说翻译选材
三、惯习与中国古典小说翻译策略
第二节 汤姆斯与中国叙事诗歌英译
一、译者求真行为与《花笺记》的译内效果
二、译者务实行为与《花笺记》的译外效果
第三节 汤姆斯与中国金石著作英译
一、《博古图》原本及汤姆斯译本简介
二、《博古图》翻译中的语言性求真
三、《博古图》翻译中的社会性务实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作为侨居地翻译推手的澳门印刷所
一、澳门印刷所成立的缘起
二、澳门印刷所对侨居地翻译的选题控制
三、澳门印刷所对侨居地翻译出版的技术支持
第二节 英国东印度公司汉学家侨居地翻译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