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继续漫步在京都
总算是完成一本书了。松了一口气,我又回到熟悉的京都大街,再度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街道与住家,不禁又连连地赞叹。
由于写作时的习惯使然,我常跟打算写进书里的店家闲聊,也因此往往会有“啊,这个也很不错”之类的惊喜新发现。
突然很想买一把修剪枝叶用的剪刀,于是我出发前往位于繁华的河原町四条通正中央、那间老店中的老店——“常久”。“常久”是我念女校时的同学家里开的,以前就常听人提起,加上店铺所在位置又十分便捷,即使在其他地方也颇负盛名;我习惯到这里买东西。我们家里小自指甲刀,大至菜刀,举凡刀剪类的物品,都出自“常久”。
我从眼前各式各样不胜枚举的枝叶剪中挑了一把,麻烦店家帮我包装好。结账时偶然瞧见柜台后的墙上,嵌着一个看起来颇有年代感的木制柜子,上面有许多扁扁的抽屉;与“键善”店里的柜子不太一样,和“千坂药铺”里的药柜也不甚相似。浅抽屉大约是为了方便收藏刀剪类的设计吧。
就在我赞叹那个古色古香的柜子时,店里的人告诉我说:“这个柜子可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呢。只是抽屉实在太多,结果反而搞不清什么东西放在哪个抽屉;实际用起来没有想象中的方便,所以现在也就放着不用了。”不过,这个柜子后来却成为店里的一景。我被这个老旧的柜子挑起了好奇心,忍不住继续追问下去:“请问你们已经是第几代了?”“ 现在是第十六代了。”店家答得很顺。十六代的经营,这比有着许多抽屉的古老柜子更了不起。算一算这间店该是日本中古时代就存在了。想到这儿,我的脑海中不禁又浮现出许多过去活跃于狂言世界的商人身影。
沿着绳手通,我往北边疾行。不过,出于长年的习惯,我还是边走边东张西望。在这条林立着高级古董专卖店、摩登日本料理屋及咖啡厅等的时髦商店街上,有一间门庭宽广却未多加装饰的店家。对于这间平时不经意就会错过的“普通”店铺,突然有一种想进去一探究竟的冲动。心想反正手边的白色信封刚好也用完了,于是便横穿过马路走进那间店里。没有任何广告跟装饰,宽敞的店面跟我想象中的一样。有纸、信封(种类倒是不少,赠金袋、婚丧喜庆用的红白礼包,连过年时装饰筷子用的纸套都一应俱全),还有一些零星的文具。走进店里时,里面已经有一位女客人了,看上去似乎是住在附近,正在请店家帮她在红包袋上题些贺词;而那位应该是老板娘的太太,正从箱中拿出文房四宝准备帮她题字。环视四周,发现结账处虽然饱经岁月的洗礼,却仍不失堂皇;天井处的横梁亦不减豪华本色。于是,我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请问贵店经营到现在是第几代了?”“现在是第七代了。”老板回答道。“哇!那这间店从江户时代就开始经营了啊。”我一边请老板帮我把信封包起来,一边感叹着。老板还告诉我,这间店创于元禄时代,本来是做汇兑生意的商行:“从前招牌的门帘长得可以碰到地板,上面是一个里头有着方形小孔的圆形铜钱模样,中间则印染着一个‘新’字,而店名就叫作‘钱新’。后来也兼做和纸等其他生意,现在则以贩卖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纸类制品为主。”默默承袭、守护着自家的招牌门帘,这就是京都商人的传统。
1987 年,昭和六十二年的岁暮。12 月6 日午后,新村出基金会[1] 在京都大学的乐友会馆中举办了一个活动,并将1987 年度的新村出奖以及研究奖助金交给几位优秀学者。仪式简单隆重,仅邀请少数相关人士参与;会后还举行了小小的庆祝会。就某个意义层面来说,与会的都是与新村出纪念基金会,或是与新村家有渊源的人士。
其中一位来宾叫作“御仓屋”,是位性格独特的京都和果子师父。“御仓屋”先生本人十分幽默风趣,更创作过不少著名的和果子。他的作品颇受新村教授的喜爱,以前也时常出入新村家。其和果子作品之一“夕照”,就是由教授所命名的。麻薯外皮由淡淡的黄色到温暖微红的渐变,的确是名副其实的经典作品。细心体贴的“御仓屋”先生也为当天每位出席者准备了一份叫“旅奴”的小点心,以和纸制的袋子细心盛装,是黑糖口味的另一名作。他开设在大德寺附近及紫野大门前的几间和果子铺,总让人以为是代代相传的老字号,很难想象他竟是创业的第一代。京都不愧是个人杰地灵的奇妙地方,不断孕育出拥有百年老店实力的新生代。这次有机会将个人在浅阅的人生中所见所闻的京都集结成册,内容尚不算丰富。然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仍不断在我心中累积,思绪也不断地涌现和膨胀。无论现在或是今后的每一天,我仍会实实在在地生活在京都、踩在京都的土地上。而京都悠久历史的强大力量,也始终能与那些受到现代潮流破坏的部分相抗衡,令我惊叹不已。我一直相信, 京都是个越深入发掘就越有味道、拥有强韧生命力的都市。
寿岳章子 1924年(日本大正十三年)出生于京都。日本国立东北大学文法综合学部毕业。1987年(昭和六十二年)3月从京都府立大学退休,结束了36年的大学教育工作。专研中世日本语语汇和语言生活史。著有《修辞学》(共文社出版)、《女人活着》(三省堂)、《日本语的背后》(讲谈社)、《日本人的名字》(大修馆)、《京都日常用语》 及《思之深》(朝日新闻社)、《日本语与女性》(岩波书店)、《逝去的难忘日子》及《东北发信》(大月书店),以及“京都三部曲”的《千年繁华》、《喜乐京都》、《京都思路》(草思社)等。
绘者:泽田重隆 1918年(大正七年)出生于东京。东京高等工艺学校(现千叶大学)图案设计科毕业。擅长运用现代视角观察日本各个城市及市民生活的百态,绘制出一系列的日本风情画,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参与绘图的作品有《千年繁华》、《喜乐京都》、《京都思路》、《镰仓》、《东京下町职人生活》、《奈良的街道》、《节庆到了!嘿哟》、《烟火》和《鱼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