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作为发展知识主要的地方,已经成为社会中重要的一种机体。大学变得越重要,就越需要对大学之理念与功能进行反思。何谓反思?知识是否一种或一型?大学又是否只是求真,而与美、善无涉?不夸大地说,大学之发展方向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文明之性格。
《大学之理念》于1985年在台湾首度问世,2000年有了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新增订版,2001年又有了北京三联书店的简体字版。这本讲“什么是大学?”的书之所以能先后与海峡两岸暨香港的读者见面,盖因大家对“大学之为大学”的问题普遍地感兴趣与关注故也。
中国的大学是20世纪初叶在中国“现代转向”的大变革中出现的学术与教育上的新事物。中国的现代大学不是由帝国时代的太学、国子监承接过来的,而是随西潮之东来,自欧洲移植于中土者。20世纪中叶以还,大学在现代先进社会已成为社会的中心结构,成为一个国家的文明与国力的指标,近二十年来,在大唱“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现代国家,大学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了,因为大学正是创建与发展“知识力”的场地。以今日中国言,大学之于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固是一关键,而大学之于中国现代文明秩序之建立,尤攸切相关。此书之作,对中国之大学的更上层楼者若有一小助,幸甚矣。
本次增订再版,新增一篇《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位序》,并收入两篇相关文字作附录。付梓之时,略缀数语,以为前言。
金耀基,浙江天台人,美国匹兹堡大学哲学博士,社会学家、教育家,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讲授。曾任新亚书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曾在欧美多所名校访学,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文化转变中的角色。主要著作有《现代人的梦魇》《从传统到现代》《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国民本思想史》《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国的现代转向》《社会学与中国研究》。
简体字增订版前言
牛津版序
初版自序
大学之理念、性格及其问题
二个文化的对垒与技术人文主义
——对剑桥教育的一些观察
从“二个文化”谈到通识教育
——由斯诺爵士之死说起
怎样才算是-个“知识人”
——岂止是哈佛的迷惑
大学的世界精神
——为“新亚书院龚雪因先生访问学人计划”之成立而写
蔡元培先生象征的学术世界
——蔡元培先生新墓碑落成有感
卓越之追求
——蔡明裕先生为新亚设立基金有感
成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并迎钱先生返新亚讲学
科学、社会与人文
——记与李约瑟先生的一次谈话
剑桥书院制的特色
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观
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之定性与定位
现代性、全球化与华人教育
学术自由、学术独立与学术伦理
在世纪之交谈大学之理念与角色
人文教育在现代大学中的位序
附录
四十年来的中大
访问金耀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