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彩插版)
定 价:22 元
丛书名: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
- 作者:毕飞宇 著,张学昕 编
- 出版时间:2018/10/1
- ISBN:9787565227615
- 出 版 社: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图法分类:I217.2
- 页码:127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32开
丛书立足中国文学的高度,以名家名作为重要牵引,挑选出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篇章单独成册,引导青少年从经典中品读、感悟人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人文素养。《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彩插版)》精选作家毕飞宇《白夜》《彩虹》等小说,以及《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等经典散文,关于生活的、写作、阅读的记叙与思考,给予青少年以思辨、灵动的启迪。
毕飞宇,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他的创作一直体现着对历史与现实介入的自觉与审美的敏感,作为一个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走向成熟的作家,其文学文本的阐释与研究具有丰富的可能性空间。《少年中国人文阅读书系: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彩插版)》收入了他的小说《哺乳期的女人》、《那个男孩是我》等7篇,还收录了《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我家的猫和老鼠》等3篇散文。
那个男孩是谁
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是毕飞宇的成名作,我们就从这篇小说谈起。
《哺乳期的女人》主要写了三个人,故事在旺旺和对门女人惠嫂间展开,旺旺的爷爷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用今天的话说,旺旺就是一个留守儿童。旺旺父母长年在外跑运输,只过年回来几天,一出生就把儿子丢给了爷爷奶奶,先是奶奶负责喂养孙子,后来奶奶去世了,就由爷爷接过喂养孙子的不锈钢碗。故事开始时,奶奶已去世,是爷爷和旺旺两人生活。旺旺从来没有吃过母乳,一来母亲根本没有奶水,二来也并不在家。对门的惠嫂刚生完小孩,乳房饱满而奶水过分充足。由于镇上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和孩子,惠嫂也就没有避讳,每天坐在门前敞怀喂奶,当然是给自己的孩子喂奶。旺旺从未从母亲的乳房上吃过奶。惠嫂的喂奶自然引起旺旺极大的好奇。旺旺每天在暗处观察着惠嫂喂奶。我好几次读过《哺乳期的女人》,每次读到旺旺偷看惠嫂喂奶,心里都有无尽的酸楚,都有着对旺旺的深切哀怜。但旺旺并不知道自己的可怜。唯其如此,旺旺的可怜才更让人感到可怜。小说的魅力在这里有充分的显现。小说对惠嫂动作的描写好极了,美极了,因而也让旺旺陶醉极了,忧伤极了,渴望极了。终于有一天,旺旺控制不住,冲上去咬了惠嫂的乳房一口。当然咬过便跑开了。事情传开后,镇上的人对一个七岁的男孩竟然做出这等事,啧啧称奇。他们不由自主地往那肮脏的方面想了。连旺旺的爷爷都相信孙子“耍流氓”了。痛打之后是严加管束,不让旺旺与惠嫂接触。只有惠嫂懂得旺旺的忧伤和渴望,只有惠嫂对旺旺产生了巨大的哀怜。惠嫂想抓住机会让旺旺痛痛快快地吃一次自己的奶水,而旺旺却从此躲着惠嫂。惠嫂努力寻找着抓住旺旺的机会,旺旺则总是看见惠嫂就躲开,旺旺的爷爷也极力阻挠旺旺与惠嫂接触。但惠嫂是锲而不舍的。旺旺与惠嫂之间的捉迷藏,写得非常感人。终于有一天,惠嫂捉住了旺旺,带到偏僻无人处解开襟怀,把自己饱含乳汁的乳房送到旺旺嘴边。旺旺自然地伸出双手想捧住那一对让自己无尽渴望与忧伤的东西,但最后时刻却抽身而逃,因为这个给自己喂奶的女人“不是我妈妈”。旺旺与惠嫂的接触,又让爷爷既羞且怒,于是关起门来痛打这丢人现眼的孙子。镇上人在围观着这出闹剧,只有惠嫂的内心充满了难言的悲哀与绝望。
小说写了作为哺乳期女人的惠嫂母性的执着、深邃。惠嫂深深地理解旺旺的渴望与忧伤,也只有作为哺乳期女人的惠嫂理解旺旺,而旺旺太小,并不理解惠嫂的善意和苦心,并不理解惠嫂因他的忧伤而忧伤,因他的渴望而渴望——惠嫂渴望用自己的乳汁尽情地滋润一次旺旺龟裂的心灵,但在惨淡经营后终于失败。小说更写了一个孩子的寂寞与惆怅。旺旺对惠嫂乳房的渴望,是对母爱的渴望。小说把一个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母爱的孩子内心的干枯、焦躁、皲裂揭示得令人心痛。
现在我们知道了,毕飞宇的成名作即是以对孩子心灵的揭示而引人注目的。在此后的创作中,毕飞宇从来没有放弃过关注孩子心灵的“初衷”。虽然并非每篇作品写的都是孩子,但却时不时地就推出一篇以孩子为题材的作品。当然,毕飞宇写的并非儿童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的儿童文学,可以整篇作品的人物都是孩子。但毕飞宇是在孩子与大人的关系中注视孩子的心灵,所以毕飞宇写孩子的作品,总有大人出场。不妨概括性地说。毕飞……
不仅仅《哺乳期的女人》语言精彩。毕飞宇的作品,通常都在表达上苦心经营,而这是毕飞宇获得成功的重要的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毕飞宇的修辞风格是有过重大调整、变化的。大体可以2000年发表的中篇《青衣》为界,将毕飞宇迄今为止的小说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在修辞方式上,前后两阶段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前期小说的叙述语言,一般说来典雅整饬而又不失清纯流丽。是一种“书生气”很重的话语方式。在写小说之前,毕飞宇曾迷恋诗歌。在前期小说中,偶尔有些句子还让人想到他从诗人到小说家的“身份转型”。例如,“我站在大街上,路灯一拳头把我的影子撂倒在水泥地面。”(《叙事》)这样的句子让人觉得它像是从哪首诗中开了小差,混进了小说里,于是便如一碗绿豆中的一粒红豆,过于显眼。毕飞宇开始写小说的时候,被归为“先锋作家”那个群体,那个群体正在文坛上大红大紫,毕飞宇多多少少地、有意无意地,有着对他们的模仿,即便在叙述语言上,也能隐约看‘出其时的所谓“先锋小说”的影响。《青衣》在修辞方式上有点突变的意味。较之此前的作品,《青衣》的故事性明显增强了,人物形象也更加具有立体感。叙述语言则向粗实豪放转变,口语的色彩大大加强,并且时有苦心经营的凌乱和芜杂。如果说,在前期小说中,叙述者基本上只有一种很“书生气”的声调,那从《青衣》开始,叙述者的声调变得多样化了:时而一本正经,时而插科打诨;时而温文尔雅,时而夹枪带棒、捉鸡骂狗。如果说前期小说中的叙述者像一个严肃的教师,总用一种规范而考究的语言说话,那从《青衣》开始,叙述者变成了一个高明的说书艺人,他的语言随着叙述对象的变化而变化着,说曹操不同于说刘备,说关公不同于说张飞。修辞方式的这种巨变,无疑体现出作者创作观念的巨变,体现出作者对文学与现实之关系的重新认识。通过修辞方式的大幅度调整,毕飞宇也大幅度地调整了与现实的关系,进而大幅度地调整了与读者的关系。
当然,反过来说也许更易理解:作为小说家的毕飞宇首先是大幅度地调整了自身与现实的关系,然后是大幅度地调整了小说的修辞方式,而修辞方式的大幅度调整,便使得毕飞宇与读者的关系也被大幅度地调整了。
(王彬彬,评论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毕飞宇,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赴南京任教。1998年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各项文学大奖,曾获茅盾文学奖,两次鲁迅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法国《世界报》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大奖。有十多个语种的版本在海外发行。《推拿》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获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银熊奖,第51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剧情片提名。
·小说·
哺乳期的女人
那个男孩是我
家事
彩虹
大雨如注
地球上的王家庄
白夜
·散文·
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
我家的猫和老鼠
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