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批判的否定性逻辑: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研究》研究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批判理论的哲学思想,探讨了形而上学批判的思想渊源、实践向度和理论向度,厘清了形而上学批判与批判理论的关系,指出了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的局限性,为国内学界研究霍克海默的学术思想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提供了学术养分。
晓培获博士学位几年了,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都干得很好,博士论文即将出版,邀我写个序,是很高兴的事,欣然答应了。
本想等放寒假了,时间充裕,好好看看他的博文和其他文献再写吧。
然而,世事难料,天有不测风云。
2020年初,新冠病毒引发的疫情先肆虐中国武汉,后在世界各国和地区流行起来了,势头凶猛。从1月到4月宅于家中,一是保护自己,二是支持抗疫。所听都是关于疫情的数字播报,所看都是关于疫情的各种信息,连绵不断,日渐严重,延宕数月。
世界笼罩在巨大的灾难之中,生活正为新冠病毒改变。
内心焦虑,难以平静。这个序,就是在这个非常时期写的。
为写序,起了多次头,换了多次思路。一直对自己说:就只涉及晓培的博士论文吧,就只写与晓培博士论文有关的吧。然而,每每坐在电脑前,写写,再写写,写不了,就不要了。
一边是形而上学,且是形而上学批判。另一边是惨烈之现实,是严峻的生死搏斗。搅和着国内外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及思想文化的动荡,与疫情相关的真假信息铺天盖地:封城封国,甩锅大赛,医护艰苦卓绝,病患诊断救治……
冲击、冲撞如此之强烈。
如果说,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那么大疫当前,形而上学的思考是否也残忍呢?或在当下应如何思考形而上学呢?这是与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有关联吗?
的确需思考再思考,这些是之前我学哲学、教哲学并未涉及的。
说回写序。
当然,既已答应写序了,还是得回到写序。
先回顾一下晓培的博文吧。
对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理论的探讨一直受中国学界关注,社会批判理论则是关注的中心,由此亦产生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硕博学位论文。晓培在考虑其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时,选取了法兰克福学派创始人和批判理论奠基人霍克海默,决定进行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思想研究。相比之下,该选题较冷,难度亦较高。
记得曾经与晓培谈过对该选题的一些担忧。
其一,文本及其阅读问题。霍克海默的著作是德文写的,而国内现有中译本有些译自英文,晓培的阅读亦限英文。其二,收集到并了解对霍克海默形而上学批判的专门论著有难度。而一直以来,我有个不能忘却的标准,即研究某人物的思想须有基本的文本文献要求,即“六本书”(该人物自己撰写的三本著作,其他人撰写的该人物思想研究的三本著作)。那是20世纪80年代我读硕士期间,曾听中国社科院哲学所邱仁宗先生向一研究生发问:与你学位论文选题有关的“六本书”是什么?那研究生说:什么“六本书啊?老师。”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在场研究生其实都不知道。至今,也许仍有做人物思想研究的不知道“六本书”的说法,或并不以此为基本要求。其三,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创始人,霍克海默开展的形而上学批判及其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要作出准确而有依据的评析,也有相当的难度。
李晓培,男,1983年8月出生,河南许昌人,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法学博士,副教授。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标兵”等称号,入选2018年度“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2016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2016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系首批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陈金龙长江学者工作室成员、首批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燕名师工作室成员。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课题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研究十余项。
绪论
一 选题的研究意义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国外研究综述
四 本书的思路及结构
第一章 形而上学批判及其二重性
第一节 形而上学批判的“元问题”
第二节 形而上学批判的基本进路
第三节 从“形而上学”到“行而上学”——社会哲学式的拯救之路
一 从天国到人间——人本主义的回归
二 从肯定到否定——批判意识的重塑
三 从形式逻辑到辩证逻辑——辩证法的出场
第二章 形而上学批判的思想渊源
第一节 从“辩证唯物主义”到“辩证的”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一 对旧唯物主义范式的批判
二 形而上学与唯物主义
三 实证主义与唯物主义
四 霍克海默“辩证的”唯物主义观
第二节 从“抽象的人本主义”到“历史人本主义”——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继承与超越
一 形而上学批判的人本主义渊源
二 形而上学批判对抽象人本主义的继承
三 形而上学批判对抽象人本主义的超越
第三节 时代化与化时代——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超越
一 形而上学批判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背景
二 形而上学批判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三 形而上学批判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超越
第三章 形而上学批判的实践向度
第一节 权威主义的形而上学基础
一 权威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复杂关联
二 权威主义的形而上学变种
三 权威主义形而上学与家庭
四 霍克海默权威主义批判的影响
第二节 科学申的形而上学预设
一 从批判到联姻——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复杂关联
二 走向一种新极权——科学发展中工具理性的形而上学变种
三 霍克海默科学观的影响
第三节 文化工业中隐藏的形而上学“图式”
一 类型——文化工业中形而上学“图式”的多元面貌
二 影响——文化工业中被压抑的抗议逻辑
三 拯救——文化工业中形而上学“图式”的消解
第四章 形而上学批判的理论向度
第一节 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一 老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二 逻辑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第二节 实证主义的困境
一 忽视主体性,走向抽象的同一性
二 概念推理游戏,脱离社会实践
三 无法解决的悖论逻辑
第三节 实证主义走向欺骗的形而上学
一 实证主义沦为欺骗的工具
二 实证主义走向新的独断论
三 实证主义充当了形而上学的新变种
第四节 实证主义的形而上学特征
一 理论研究独立于社会之外
二 形式逻辑
三 肯定性的思维方式
……
第五章 形而上学批判的社会哲学的完成
第六章 形而上学批判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