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报告(2020)》从部委、省(直辖市)、地级市等不同层级,以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APP四个服务渠道为切入点,构建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测评体系,通过全样本测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报告了中国省、市、部委电子服务能力的水平,应用综合指数、双微指数、新媒体指数等复合数据展示了我国政府电子服务渠道的整合情况,进而总结获得了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的好实践与案例,并分别进行深入剖析。
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持续深化,社会和公众对政务服务的网络化需求快速增多,期待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用户服务体验。特别是,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服务”“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作为“十三五”的重要工作任务,体现了国家对提升我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重视与关切。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指出要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发展导向。
在2017年、2018年及2019年报告基础上,本报告连续第四年以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除外)省、市、部委政务网站、政务微信、政务微博、政务APP四个服务渠道为切入点,构建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测评体系,并通过全样本测评获得分析数据,用定量和定性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省、市、部委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水平,并总结得到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建设的最佳实践。
首先,从三个层面(省、直辖市、地级市),结合四种渠道(网站、微博、微信、APP)对政务服务能力、政务服务途径、省级政务服务区间属性、政务服务地域属性等进行深入分析,系统地呈现了中国电子政务服务的发展水平。
其次,测算省、市电子政务服务能力各项复合指数。结果显示,省、市双微能力指数最高,综合指数、新媒体指数依次递减,凸显出我国电子政务服务渠道发展侧重方向的转变,即由传统渠道向新渠道转移。
前言
上篇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报告
一 测评体系与测评方法
(一)测评背景
(二)测评思路
(三)测评工作
二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
(一)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说明
(二)省市政府政务网站服务能力指数
(三)省市政府政务微博服务能力指数
(四)省市政府政务微信服务能力指数
(五)省市政府政务APP服务能力指数
三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一)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二)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双微”指数
(三)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
四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最佳实践
(一)政府电子服务最佳实践甄选
(二)省市政务网站最佳实践
(三)省市政务微博最佳实践
(四)省市政务微信最佳实践
(五)省市政务APP最佳实践
下篇 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能力指数报告
五 测评体系与测评方法
(一)测评背景
(二)工作思路
(三)指标体系
(四)测评工作
六 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渠道指数
(一)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渠道指数说明
(二)国务院部委网站服务能力指数
(三)国务院部委微博服务能力指数
(四)国务院部委微信服务能力指数
(五)国务院部委APP服务能力指数
七 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一)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能力综合指数
(二)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能力“双微”指数
(三)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能力“新媒体”指数
八 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最佳实践
(一)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最佳实践说明
(二)国务院部委政务网站最佳实践
(三)国务院部委政务微博最佳实践
(四)国务院部委政务微信最佳实践
(五)国务院部委政务APP最佳实践
九 问题与反馈
(一)测评过程说明
(二)特殊情况处理
(三)局限与不足
(四)版权说明
(五)交流反馈
附录1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测评指标
附录2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测评标准
附录3 省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样本来源
附录4 地级市政府电子服务能力指数
附录5 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能力测评标准
附录6 国务院部委电子服务能力测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