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教材建设必须服务思政育人,实现立德树人,这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教育之父杜威认为,“所有政治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每个成员的全面成长做出贡献。”人的全面成长包括身体、心智、情感、认知、精神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外语类课程尤其是综合英语课程始终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其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所谓人文性,就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人格、习惯等整体素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经多年研发,编写了《综合英语教程(1-3)》,供外语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课程使用。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教材建设必须服务思政育人,实现立德树人,这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现代教育之父杜威认为,“所有政治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为社会每个成员的全面成长做出贡献。”人的全面成长包括身体、心智、情感、认知、精神等方面的整体发展。外语类课程尤其是综合英语课程始终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培养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和能力,使其满足未来工作的需要;所谓人文性,就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人格、习惯等整体素养,使其成为有理想、有情怀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经多年研发,我们编写了《综合英语教程(1-3)》(后简称《教程》),供外语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英语课程使用。
一、编写原则
《教程》一书的编写遵循科学性、前沿性、时代性三原则。科学性体现在《教程》的编写原则、内容难度均依据《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等文件;前沿性体现在《教程》的编写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英语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大纲》,以课程思政元素作为《教程》特色;时代性则体现在选材内容和单元主题上,在展现真实世界的同时,《教程》选取了大量富于时代特色的正能量素材。
二、编写理念
《教程》在整体外语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指南,按照任务驱动、产出导向的教学理念,同时兼顾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一)整体外语教育理念
1.教学目标整体性
高职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两年左右的综合英语课程学习后,基本达到大学英语四级水平,部分学生还能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对标对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教程》1、2、3册分别对应等级量表中的三、四、五级水平。在设计《教程》听说读写译的任务时,编者将《教程》与等级能力量表有效对接,使用其中相对应的能力描述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
2.教学内容整体性
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教程》注重选取整“篇”材料,保证内容的整体逻辑性;在语言技能设计方面,每单元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构成一个“整体”,而根据每个技能的特点,设计内容则各有侧重。比如,语法方面包含了主要语法知识训练,写作技能训练主要为各种类型的应用文写作。
(二)产出导向理念
1.教学理念
产出导向理念的核心思想在于学用一体和全人教育,《教程》整体设计正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学生不仅能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开放性活动做到学用一体,还能通过《教程》中设计的思维及思辨活动,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2.教学流程
《教程》设计的教学流程未采用传统的热身练习、教师讲解和知识巩固环节,而是调整为任务驱动、教师促成、师生评价三大步骤。比如,每单元第一个任务为课前任务,由学生课前完成,课堂教师点评,实现课堂教学的“前后双向伸延”。这样的流程设计能让学生忙起来、学起来,真正做到让学习自然而然地发生,让素养逐渐养成;而在作品产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程特色
(一)思想性
《教程》在编写中始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嵌入到整体内容之中,充分发挥外语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使外语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教程》注重正确意识形态的指引性、先进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程》通过讲中国故事,中国成就,中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思维性
《教程》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开放性思维训练题目和活动,通过交流讨论、问卷调查、头脑风暴等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高度,拓展学生的思想维度。
(三)思辨性
《教程》采用情景化设计,通过阅读、思维导图、分析归类等任务,促进学生思辨地认识、分析、归纳、对比各种信息,从不同角度研判问题,从而创造性地生成新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