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心里的难(场景化再现心理治愈全过程,揭开内心撕裂的真相,终结自我的冲突与对抗)
定 价:48 元
本书是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德志老师倾力之作,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剖析心理受困的根源, 以真实的情境记录,教你如何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观察,了解心理世界的运行规则,进而在这种清晰的了解基础上,自动远离一切有害的反应模式,开始热情的生活。希望能引导每一位读者在认真观察自己生活的基础上,自己体验并发现心理世界运行的规律。无论是想要帮助陷入心理困境的家人,还是想处理个人的心理困境,这本书都是同样有效的。 书中有理论介绍、有案例分析,通俗易懂,可以有效指导心理受困的朋友一步步走出困境、奔向自由放松的生活。
◆一本书带你走出内心的困境,时刻谨记:觉得难,是因为在错误的路上走得太努力了。 ◆资深心理咨询师于德志写给千万心处困境之中的朋友的解忧之书!他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场景化再现心理治愈全过程,揭开内心撕裂的真相,终结自我的冲突与对抗。 ◆拿着拳头去砸墙,只会越砸越痛!找回自信心、找到为之奋斗一生而内心愉悦的方向,再持续努力下去,自然会走出人生困境。 ◆一边努力想要满足别人的期待,一边拼命压抑心里的疲倦与悲伤,时刻觉得人生处处与你为难。其实,终有一天,我们会与自己和解。 ◆人间苦难,再多,也不要心生畏惧。你越勇敢,它才会离你越远。
前言 唤醒生命的热情 在心理服务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自以为遇到了人生的坎儿,无论做什么都迈不过去的人。 在他们身上,每天我最常见到的就是疲劳、悲伤、烦躁、自责、无力、无助甚至绝望等种种不安的情绪。 他们告诉我,自己已看不到一点儿希望,每天体验到的只是无尽的挫折和痛苦,所以不想再努力,也不想再受伤了! 对他们而言,生活就是痛苦的根源。为了远离痛苦,他们开始躲到一个个精心营造的小天地中以获得片刻的安宁。但这种短暂的安宁,往往会以更强烈、更持久的痛苦为代价。结果,在痛苦无尽的循环中,他们一步步后退,以致在自己或父母看来,仿佛真的丧失了生命的热情。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无法在困境中找回生命的热情吗?那些心里的难题真的无法解决吗? 幸运的是,生命的真相与我们大脑自动讲述的故事,往往相去甚远。 在心理灵活性训练中,我向来访者传递的第一条信息通常是:“我们之所以陷入困境,不是因为不够努力;恰恰相反,大多数时候,都是因为我们太努力,只是走错了方向。所以,要想走出困境,解决掉心里的难题,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了解自己究竟遭遇了什么。”在如何唤醒生命热情的问题上,也是如此:要想唤醒生命的热情,我们就要先了解热情运作的机制。 这里,我想分享一段我个人的成长故事。 在这段经历中,从一开始的困惑、迷信和依赖权威,到逐渐走向独自探寻,向孤独与苦难寻找答案,再到平静中答案自然浮现,我先后体验了来自四种不同力量的热情。了解了这四种热情,你就会清晰地了解一个全新的事实:无论陷入何种心理困境,只要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我们就可以从熟知的好奇、愤怒、悲伤、平静等情绪中重新唤醒久违的热情。换句话说,热情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它就蕴含在生命的每一刻中。 早在二十多年前的大学生活中,心理学类书籍就是我的挚爱。但是,一直到2014年,为了解决个人所遭遇的现实困扰,我才正式进入心理服务领域。为了帮助自己,也为了帮助更多像我一样受苦的普通人,我急切地想要寻找一条有效的心理脱困路径。这种源自无助感的好奇,为我的生命带来了一股巨大的热情。在长达数年的时间里,我广泛涉猎各种心理学、哲学著作,拜访心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聆听他们智慧的声音……这是我体验到的第一种热情:无助与好奇的热情。 让我感到震惊的是,即使心理服务行业已经在全球顺利发展了近百年,可面对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心理困境的现实,很多专家也和普通人一样束手无策。虽然各种理论层出不穷,虽然更多的药物被推向市场,虽然医疗与心理服务领域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陷入心理困境的人群规模在逐年扩大。 我接触到的越来越多的在困境中常年挣扎的来访者,虽然已经消耗了数年甚至十几年的宝贵时间,但他们依然活在艰难之中,依然找不到摆脱困境的有效路径!这让我体验到巨大的失望。 这种失望的体验,最终让我感受到巨大的愤怒。我想为困境中的求助者提供一套基于实证研究支撑、可便捷应用的行动脱困指南。于是,这种愤怒感演化为另一种行动的热情,它支撑着我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的困扰,历时两年推出了一本以呈现行动和解决方案为核心的著作《反内耗》。 这是我体验到的第二种热情:失望与愤怒的热情。 愤怒引发的热情,虽然猛烈,却很容易滋生疲倦。所以,《反内耗》出版后,我一度认为自己不能再输出新的内容。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与我互动,同我分享他们读书和练习的体验,我发现,《反内耗》依然不足以支撑一个读者自动做出改变。于是,我开始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开始追问新的“为什么”。这种追问,让我忽然领悟到另一个存在已久的事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第一时间追问“为什么”,并在获知“为什么”后以此为基础指导自己未来的行动。这是一个探知并发现事实的过程。 在很多来访者身上,我都能观察到他们对心理困境的误读。比如一个家暴实施者会说自己的攻击行为是被对方逼的,一个心境恶劣的孩子会说自己情绪糟糕都源于父母的错误,一个患有焦虑症的来访者会说焦虑源于生活充满的不确定性……当他们无法了解与心理困境有关的真正的事实,无法了解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并因此而始终抱持着“一切心理困境都源于外部困扰”,或者“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能力太差/不够努力”等错误理念时,他们就不可能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有效行动。 所以,我逐渐发现,解决问题的钥匙并不在各种现成的解决方案中。那些解决方案,要么会让读者开始模仿、依赖,并继续在生活中强迫自己;要么会让读者感觉委屈甚至愤怒—为什么是我改变而不是他人、环境做出改变? 长久以来,我一直忽略了这样的事实。 看到这一点,我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悲伤,为自己,也为我的读者,以及日日在生活中苦苦挣扎却难见希望的每一个人。这种悲伤以及由此引发的无力感,持续笼罩着我。我觉得自己必须再做点儿什么来改变这一切。 于是,这种悲伤与无力悄然转化成一种新的巨大的热情,它让我在继续了解心理科学、脑神经科学等实证研究的同时,开始关注人类生命自身的事实。比如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持续的冲突中—或者与自己冲突,或者与他人冲突,或者与社会冲突;我们试图解决冲突的手段,其实际效果往往是加剧原有的冲突甚至引发新的冲突……为了改变这一切,为了真的能帮到每一个面临心理困境的来访者,我完成了这本全新的心理学作品《如何应对心里的难》。与《反内耗》不同,《如何应对心里的难》不仅依托于心理学、生物学等实证研究成果,它同时还建立于发现自己生活的事实,以及远离一切虚假、远离一切冲突、远离一切内耗的行动之上。在我看来,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透彻地了解自己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活在真实而没有冲突”的每一刻中。 虽然我将呈现的更多是建立于对生活事实的观察而非严谨的科研过程之上,但在实践中,它正在展现巨大的价值:在线下训练中,很多父母成功改变了亲子互动的模式,开始真正地支持孩子而非伤害孩子;很多深陷困境的来访者(无论被诊断为抑郁、双相、焦虑、强迫或其他什么病症),都成功转变了行动模式,进而开启了全新的生命旅程。 这是我体验到的第三种热情:悲伤与无力的热情。 现在,随着我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处理越来越快,愤怒、悲伤等情绪对我的影响时间越来越短,影响力越来越小。慢慢地,平静成为我生活的新常态。在这种平静中,我发现身心资源已很少被内外冲突损耗,无论我想做什么事,都开始拥有巨大的力量。于是,我又体验到平静所蕴含的 巨大热情。 这就是我体验到的第四种热情:在终结了一切内外冲突之后,平静的生命本身所蕴含的巨大热情。 所以,当你长期陷入某种心理困境却持续看不到脱困的希望时,要懂得如何去做才能重新点燃生命的热情。 我的全新答案是:“更清晰地了解感受、思维与自我的关系,了解心理痛苦从诞生到发展再到消亡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用全新的适用性行动终结一切心理痛苦,进而找到生命发展真正的方向,并向着全新的方向持续行动!”一旦我们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快乐、好奇、平静等我们喜欢的情绪,还是愤怒、悲伤、无力等我们厌恶的情绪,都可以成为生命热情的源泉。 也许你暂时难以体验到平静的力量,但失望、愤怒、悲伤、无力等千百年来一直在困扰人类的不良情绪,我们的生命中从来不会缺少。因此,只要善用它们,我们的生命就绝对不会缺少热情。 希望这本书能帮每一位读者唤醒内心的希望,并让你们释放充满希望的巨大生命热情!
于德志,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服务行业破壁人,专注于探索心理痛苦真正的根源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案。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成功地将脑神经科学、生理学、心理学、哲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于一体,倡导以提高个人心理灵活性来有效处理各种心理困境,开创了广受参与者赞誉的心理灵活性训练课程,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