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劳动关系治理中的集体协商是建立完善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劳动关系治理的有效举措,也是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搭建企业方与职工方劳动关系相关问题的集体协商平台和工作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与职工共商共谅,共同化解劳企双方矛盾,实现保企业、稳就业、促和谐的目的。
本书围绕劳动关系集体协商制度本身,首先对该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集体协商制度的理论框架,并介绍和探讨了集体协商的典型议题、过程和准备、策略和技巧以及参与人员的基本礼仪等内容,旨在给读者勾勒一个关于集体协商的理论与实务的基本面貌。
前言
自2015年国家公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以来,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能否实现,事关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能否实现。因此,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持续的、长期的重要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劳动关系中所涉的各方主体诉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劳企”之间利益不一致问题显现,集中表现为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较多,发生较为频繁,不但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而且企业的利益也遭受损失。
在此背景下,“劳企”之间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义就尤为重大,劳动者和企业的相互信任是构建“劳企”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持续推动我国劳动关系不断优化的关键。集体协商的相关制度自20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入中国之后,经过多年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步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过程中平衡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力量,维护双方合法权益,形成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集体协商是建立完善职工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加强基层协商民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新时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搭建劳动者与企业集体协商的平台和机制,能够有效化解双方矛盾、促进双方共克时艰,实现保企业、稳就业、促和谐的目的。
尽管当前集体合同签订率有较大提升,但对集体协商,存在职工和工会不敢谈、不会谈,企业不愿谈的现象,集体协商制度仍存在走形式的问题。因此,工会干部、企业管理方以及广大职工都应该加大学习力度,从不敢谈、不会谈、不愿谈转变为深刻认识到集体协商的价值和作用,积极主动发出要约,切实发挥集体协商制度在民主管理职工、合理表达职工诉求、增进企业与职工互信方面的作用,从而实现共商、共创、共享的和谐劳动关系新局面。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集体协商制度,既需要在理论层面不断拓展和丰富,又需要在实践层面继续探索和解决冲突。本书围绕集体协商制度本身,首先回顾了该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集体协商制度的理论框架,并介绍和探讨了集体协商的典型议题、程序、策略和技巧以及参与人员的基本礼仪等内容,旨在为读者勾勒一个关于集体协商的理论与实务的基本面貌。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集体协商的概念、类型、主体以及范围和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国外集体协商制度的起源和当前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这些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三章回顾了我国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以及当前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施效果;第四章分别从国家、区域和行业层面分析了集体协商和劳动关系三方治理的关系,阐明了集体协商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第五章关注了我国集体协商的主要议题,分析了这些议题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第六章从实践层面介绍了集体协商的基本程序;第七章和第八章总结了集体协商过程中的协商谈判策略技巧和沟通技巧;第九章简单介绍了集体协商过程中的礼仪及相关注意事项。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师生的帮助。感谢喻洁、肖瑞琦、李华乔、袁谱庆、吴雪霁、张万梅、莫轶凡、周婷、贾逸祺、付成参与全书相关章节的资料收集、整理和校对工作。感谢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转型趋势下重庆企业劳企互信关系形成及修复机制研究”(2013QNGL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腐败、政治迎合与企业资本投资取向:理论逻辑与实证检验”(71802169)为本书的写作和出版提供资助。
李苑凌
2020年8月于重庆
李苑凌 西南政法大学商学院副教授,职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主任、法商管理与劳动关系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主研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出版《职场面试专家》等书籍,参编人力资源管理相关领域教材数本,为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过相关领域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有丰富的管理咨询经验。
目录
第一章 集体协商概述
第一节 集体协商的概念
第二节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类型
第三节 集体协商的主体
第四节 集体协商的范围和内容
第二章 世界各国集体谈判制度
第一节 国外集体谈判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世界主要国家的集体谈判制度
第三节 国外集体谈判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集体协商制度
第一节 中国集体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新时代中国集体协商制度的特征
第三节 当前中国集体协商的现状与问题
第四章 集体协商与劳动关系治理
第一节 国家劳动关系治理层面的集体协商
第二节 区域和行业劳动关系治理层面的集体协商
第三节 企业劳动关系管理与工会职能
第五章 集体协商的典型议题
第一节 劳动报酬
第二节 工作条件
第三节 工作制度
第四节 裁员管理
第五节 女职工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第六章 集体协商的程序
第一节 确定代表
第二节 收集信息
第三节 拟定集体协商议题和发出要约
第四节 召开集体协商会议
第七章 集体协商的策略与技巧
第一节 协商的原则和目的
第二节 协商的类型
第三节 协商的策略
第八章 集体协商的沟通技巧
第一节 语言沟通技巧
第二节 非语言沟通技巧
第三节 倾听的技巧
第九章 集体协商的礼仪
第一节 协商礼仪概述
第二节 协商礼仪的类型
附 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
集体合同规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