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家藏文库》选取历代婉约词九十七人一百七十二首,凡四编,其中唐五代十一家二十二首,两宋三十七家八十四首,金元明十七家二十二首,清代三十二家四十四首。为避免简单两分豪放、婉约及单纯地以正(婉约)、变(豪放)论断高、下所可能带来的弊病,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公认的传统豪放词家的婉约词,尤其是摧刚为柔之作,并注重在评析部分加以对照比较和适度延展。此外,给予女性词人,特别是明清女性词人更多的关注。
《婉约词/家藏文库》兼顾词人词作的文学价值和文学史价值,相对集中而全面地展示历代婉约词的概貌。
词,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是一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学样式,与之匹配歌唱的音乐系统,有其独特性。[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自唐天宝十三载,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隋唐燕乐,作为一种在全面搜集、整理魏晋以后音乐文化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熔铸古今、中外、南北、胡汉、雅俗等多元复杂的音乐成分而创造出的新型民族音乐,其与唐五代词的配合,是诗与乐以先乐后辞的崭新方式再度结合的产物。而雅乐属于周秦古乐系统,用于郊庙祭祀,跟配合俗乐的词关系不大。与汉魏乐府相配的清乐系统,曾行于中原,又与吴歌、西曲结合而在长江流域取得长足发展,复又随南北统一而成为隋唐七部、九部或十部乐中的一部,但到唐初已被看作古曲,渐受冷落,因此,严格来讲与词的关系也不大。]词,同时也是一种抒情诗体,逐渐稳固下来的文体特质,与诗不尽相同,有着特殊的规定性。[与近体诗相比,词在体制上的独特之处是:依曲调为词调,依乐段分片,依乐“均”押韵,依曲拍为句,依唱腔用字。跟这些具体的外部特征相关,词在取象、造境、抒情等方面展现出与诗相通而并不相同的内在特质。]这些,都决定了它具有特定的审美价值和认知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能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一部词史,有着非常丰富复杂的样态,包括了作家、流派、理论探讨、律谱整理等多个方面,而且,不同的时代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这部婉约词选,并不追求面面俱到,只是希望能够依托词史,以敦煌民间词为起点,以历代文人词为中心,尽可能勾勒出一条渐次展开的线索,使读者对婉约词,乃至整个中国词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印象。
唐五代是词的兴起时期。词兴起于初、盛唐,至晚唐与五代,经过一大批文人的探索和创造,逐步定型,趋于成熟。唐五代词的发展主要包括敦煌词、早期文人词、花间词和南唐词四个部分,出现了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李煜等杰出的词人,不仅体现了唐五代词的成就,而且为宋词的辉煌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在敦煌曲子词中,《鹊踏枝》是比较值得注意的一首:
叵耐灵鹊多瞒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
休共语。
比拟好心来报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欲他征夫早归
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词写怨妇情愫,构思无理而有趣,情感纯真无比。其中,下半阕作鹊对语,很曲折地把那复杂变化的心理表达得恰到好处,朴拙如古乐府。即以“叵耐灵鹊多瞒语”二句而论,后来金人王庭筠曾写过一首《谒金门》:“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开篇即将闺中人的相思愁苦表现得细婉含蓄,凄凄楚楚,令人同情。与敦煌词相比,手法相同,思路相近,多用一“双”字反射,意蕴也较为丰富些,但初期作品的那种朴拙之美,后起者虽见增饰之能,艺术上实未易论其高下。
第一编 唐五代词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
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忆江南(江南好)
长相思(汴水流)
忆江南(春去也)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更漏子(玉炉香)
梦江南(梳洗罢)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思帝乡(春日游)
女冠子(四月十七)
谒金门(留不得)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谒金门(风乍起)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
第二编 宋词
第三编 金元明词
第四编 清词
参考引用文献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