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对中国乃至世界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不禁思考,应该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应对不确定时代的不确定危机?我们看到,应对危机的韧性越大,战胜危机的可能性就越大。一个有韧性的社会,才能在面对危机的时候处乱不惊,从容应对。社会需要韧性,同样,国家、企业、组织、社区乃至个人也需要韧性。构建一个高韧性的系统,对实现国家高质量发展、企业成功转型与增强个人心理承受力具有重要作用。
《高韧性社会 : 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提出了“高韧性社会”的概念和建设高韧性社会的五个关键阶段、八种核心能力与二十一条具体行动方案,从社会韧性、城市韧性、组织韧性和个人韧性等层面阐述了应对不确定性危机的解决方案。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保持韧性,建设高韧性社会,不仅有利于总结韧性社会的经验,应对当前遇到的不确定危机,而且有利于应对面对未来不确定世界的复杂局面。同时,建设高韧性社会,构建韧性新生态,对增强中国高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适读人群 :经济管理学者、政府机关人员、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人群 名家推荐郑新立、王一鸣、著名、姚余栋等共同推荐
《高韧性社会 : 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系统阐述了应对危机的五个关键阶段、八个核心能力与二十一条具体行动方案。
《高韧性社会 : 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聚焦在不确定危机必然还会再次出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韧性的核心内容与方法。
《高韧性社会 : 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对危机的各个阶段进行详细描述,所提供的能力和行动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高韧性社会 : 应对不确定危机的八种能力》案例丰富,通俗易懂。
序
王一鸣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世界正处在风险易发高发期,各种类型的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可能随时降临,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带来巨大冲击。回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创伤,“大封锁”模式造成生产停摆、供应链中断、贸易和投资萎缩,金融市场动荡,许多国家陷入困境。目前,全球疫情仍在发展,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二次反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沦为新的重灾区。尽管疫苗已经开始接种,但疫情何时结束仍难以预料。从发展趋势看,疫情给人类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暴风雪”,更可能是漫长的“寒冬”。
全球经济陷入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经济深度衰退,收缩幅度超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应对疫情冲击,主要经济体推出空前规模的财政货币政策,在避免经济衰退的同时,也造成全球债务水平急剧攀升。国际金融协会数据显示,全球总债务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的比值已从2019年底的321%跃升至2020年6月底的362%,这将增大后期引发另一场金融危机的风险。疫情后的“K形复苏”,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社会不平等加剧,有可能强化本已上升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倾向,并将继续塑造全球政治格局。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结构性变化”。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显示出惊人的力量。网络互联的移动化、泛在化,信息处理的高速化、智能化,计算技术的量子化、高能化,促使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加快了机器人对中低端和程序化工作岗位的替代,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引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生物技术向精准医疗和再生医学方向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日新月异,在给医疗健康技术发展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可能改写生命伦理,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
气候变化成为影响人类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等现象,对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影响。化石燃料燃烧、森林面积减少等因素加剧了地球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自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巴厘行动计划》《哥本哈根协议》,再到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体现了国际社会不断凝聚共识、共同应对挑战的决心,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仍具有不确定性,人类社会仍面临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
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加剧全球政治格局演变。21世纪以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力量群体性崛起,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国家,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东升西降”的态势加速演进,国际经济格局将加速重构。美国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的战略遏制日趋强化,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科技脱钩、金融施压,并在香港、新疆、南海、台湾等问题上频频制造事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继续跃升,美国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与围堵将趋于长期化,并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格局。
总之,世界正进入动荡变革期,进入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如何在更加动荡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如何在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增大确定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高韧性社会日益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
新冠疫情爆发后,波士顿咨询公司中国团队第一时间投入到应对策略研究中,启动一系列公益性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供咨询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该团队与中国发展基金会共同推出积极应对全球危机、打造高韧性社会体系的报告,并在之后与各界交流中不断丰富报告内容,以在更全面及更广泛的层面对高韧性社会进行阐释。《高韧性社会》一书便是这一系列成果的核心内容。
本书大体可分为三大板块,前两章在分析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面临更大不确定性的基础上,提出高韧性社会的内涵以及打造高韧性社会的框架结构,随后八章对高韧性社会的八大能力展开阐释,最后两章聚焦中国高韧性社会建设,进而对高韧性社会的新范式进行展望。全书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是高韧性社会的架构结构,即五大阶段和八大能力,以及与之对应的二十一条行动方案。
一是“危机识别”阶段,核心能力是“提早预警”,对应的行动方案是进行系统性扫描,建立预警机制,进行沙盘推演和复盘反思。
二是“快速反应”阶段,核心能力是“敏捷反应”“指挥协作”和“动员沟通”,对应的行动方案分别是建立分级高效响应机制,科学决策、精准出击;形成中央与地方、各区域之间、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统一思想,发动基层,稳定民心、透明沟通。
三是“抗压恢复”阶段,核心能力是“分散缓冲”,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建立后备体系,缓冲意外冲击;构建模块化结构,防止系统性崩溃。
四是“变化创新”阶段,核心能力是“多元包容”和“融合创新”,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塑造多元化的组织,制定统一目标,把具体决策权下放到一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打破传统组织边界,大胆推动流程变革。
五是“布局未来”阶段,核心能力是“前瞻洞察”,对应的行动方案是加强前瞻性思维,培育可持续发展意识,平衡多方利益,设计科学的长效机制。
本书以新冠疫情为脉络,从社会、城市、企业三个层面将上述八大能力与中国社会韧性进行对应和评估,基本结论是中国在“敏捷反映”“指挥协作”“动员沟通”“分散缓冲”“多元包容”“融合创新”等能力上更为突出,而在“提早预警”“前瞻洞察”等能力上还有待提升,总体结论是中国社会在此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显著突出,体现了第三方视角对中国社会应对外部冲击强大韧性的客观评价。
总之,本书以全新视角、创新思维、广阔视野,提出了构建高韧性社会的框架结构,并用大量生动案例,阐释了高韧性社会的八大能力建设的核心要义。全书立意新颖,逻辑连贯,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我相信,在当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下,《高韧性社会》一书会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