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灰色的少年时代
缔造辉煌的未来人生
不凡父辈赋予的“正即非,非即正”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自身的努力,大多数与其家族、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任正非的成功也是如此,可以说他的人生观、他的价值观、他的世界观、他的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受他的家庭影响很大。任正非的祖、父辈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在那个年代的“小人物命运及经历”塑造了他们坚强的品格,而这些品格特质也深深影响着任正非。
1910年,气数已尽的大清王朝在苟延残喘,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这一年,在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任店村的一个任姓的家庭迎来了一个新希望—— 一个小婴儿出生了,这便是任正非的父亲。家人为其取名木生,字摩逊。
一只火腿带来的殷实家境
清末乱世,朝廷腐败,民不聊生,但任家还算是小富之家,无须为斗米之炊整日奔波。因为任正非的爷爷、任家家主任承柄有一门制作火腿的独家手艺。浦江县属于金华,任承柄制作的火腿也就是如今闻名中国的金华火腿。这门手艺是家族传承下来的,任摩逊的爷爷任兆源是19世纪金华一带颇负盛名的火腿生产商,他创立的家族火腿品牌“任三和”在当时颇受大众认可。
任摩逊3岁时,金华火腿荣获南洋劝业会奖状。这个奖项颇具含金量,因为它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上获得的。
在任摩逊出生那年,南洋劝业会第一届博览会在南京召开,由当时的两江总督端方亲自主持,历时半年,参会人次达30多万。
在当时,中国封闭的大门早已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国人见到了国外商业经济所带来的各大利好。因此,当时的政府把实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执行,因为政府认为“要想如法国、英国那样强大,首先就要做实业”,做实业是一项新的政策,劝业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创业”这个词语已经深深植入浙江人的基因中,而作为典型的浙江人,任兆源更是把“创业”基因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任摩逊5岁时,金华火腿走出了国门,任家的金华火腿也因此搭上了“顺风车”。也许,华为之后成为国际性大品牌也不仅是“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说不准还带了点家族传承的因素。
北上求学的热血爱国青年——任摩逊
火腿生意给了任家殷实的家境,不仅无须整日为生计奔波劳苦,而且还有余钱让孩子早早念书。任摩逊天生聪颖,才情不凡,成了当时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北伐战争结束后,任摩逊北上求学。
与当时的许多学生相同,任摩逊热血、爱国,充满了书生意气。时值日军侵略中国,东三省沦陷,任摩逊为此激愤不已,他经常参与学生运动,时常在街头演讲,希望能为“拯救东三省百姓于日军欺压”作一点贡献。
在那个时代,家国命运是一体的,在国家噩耗频传之时,任家也传来了噩耗,任摩逊的父母相继过世,因此,他不得不辍学返乡,而这也似乎预示着任摩逊的命运将随着国家的命运发生巨大的动荡,任摩逊青少年时期无忧无虑的生活要随之远去了。
出走半生,从此浦江只能是故乡
1934年,任摩逊离开北平回到浙江,在浙江定海水产职业学校做了一名教书先生,之后又转到南京农业职中任教。任摩逊非常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是他的人生梦想。如果生活在和平年代,或许他就可以用一辈子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奈何人事由天不由己,国家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让任摩逊的梦想搁浅了。
不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任摩逊无法继续执教。为了生活,也为了报效国家,任摩逊经人介绍去了广州一家兵工厂当会计。但是,日军步步推进,广州很快就失守了,兵工厂只能不断西迁,最后迁到了贵州桐梓。
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让任摩逊对人生与国家产生悲观之情,他仍然积极宣传抗日,组织讨论会,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的爱国举动引起敌人的注意。敌人悬赏追捕他。得知自己已经被敌人列入黑名单的任摩逊不得不另做打算,他以送同乡回老家为由离开了兵工厂,但是,因为特务的纠缠不休,任摩逊害怕给老家的人带来危险,就佯装恶疾,委托村里人用被褥把自己抬到火车站,躲过特务视线,乘上了前往贵州的火车。至此,贵州成了任摩逊的第二故乡,在这个看似危险实则安全的地方开始了他的后半生。
在贵州,任摩逊遇见了自己日后的妻子程远昭。程远昭和任摩逊一样,也是一名教师。她虽然只是高中毕业,但在当时已经非常难得。夫妻两人除了相互爱慕,更是志气相投,于是他们在贵州扎了根,在乱世中,过起了短暂的平静生活。
“正即非,非即正”——对于儿女的最大期许
1944年秋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任摩逊迎来了他的新身份——父亲,任家长子诞生了。看着这个代表希望的新生命,任摩逊想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各种艰难困苦、各种大起大落、各种是非交错,一时百味杂陈。在任摩逊看来,这世间的是非永远没有定论,因此,因是非带来的各种风波也永远不会彻底平息。但是,任摩逊希望自己的儿子在以后的人生中可以明辨是非,端正自身,对于正确的事情有自己的坚持,对于不正确的事情也能做到“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做什么都要与众不同,只有独特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因此他为儿子取名为“任正非”,意为“正即非,非即正”。
任正非的妹妹取名“任正离”,这恰好反映了任摩逊的另一种哲学思想,即“不问是非来,管它离合去,静心过生活,千古歌一曲”。任摩逊给儿女取的名字为他们今后的人生种下一颗种子:不要被自己的执见误导,不被虚名圈住;不跟随主流,但心里要有主流;离开主流,才能推动主流。这是一种博大的“灰度哲学”(即不走“非黑即白”的极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现实情况的思维模式),这个哲学对任正非的整个人生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抗战胜利后,任摩逊又有机会拿起曾经不得不放下的教鞭,他先后在黔江、镇远、关岭、豫章等中学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摩逊还参加了土改工作,并与解放军一同进入贵州山区,建立镇宁中学并担任校长。任摩逊在贵州执教近50年,为当地教育事业倾注毕生心血。
任摩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样深深影响着任正非。任正非几度谈到有关教育的话题,比如“把教育做好,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当然,任正非对教育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口头上,也表现在行动中。例如,任正非曾为贵州黔南地区捐献了上千台钢琴,帮助这些地区的孩子接触音乐。
伟大的母亲赋予了他无私的品格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她的言行举止常常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孩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如果没有母亲早年的言传身教、理解支持,就没有他们今日的辉煌成就。母亲为他们倾注所有的心血与智慧,成为他们走向人生巅峰的坚实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母亲就是孩子们的“教育家”。无疑,任正非母亲也是对他影响最深的人之一。任正非身上一直保持的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的良好品质,就离不开母亲早年的言传身教,后来更是渐渐融入华为的企业文化中。任正非曾表示:“我的不自私也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华为今天这么成功,与我不自私有一点关系。”
任正非的母亲是贵州大山里长大的孩子。闭塞的环境却没有闭塞她的思想,不管是她的家人还是她自己都深刻地了解知识的重要性。在当时极为艰难的物质条件下,程远昭读到了高中毕业,这在当时已属罕见。后来遇到任摩逊,在任摩逊的影响下,她更是靠自学成为一名数学老师。在任正非看来,母亲既普通又伟大,因为“她为了穷孩子在贫困山区奉献了一生”。
程远昭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中国妇女,却拥有金子般美好的品格。
她舍己:每天在招呼一家人吃饭后,她就开始收拾锅台。等她干完活,家里人都吃完饭了,为了节省口粮,除非必要,她就不吃了,又开始收拾碗筷。她把所有的心思全放在家里人身上,却经常忘记自己。
她好强:程远昭1944年生下任正非,1946年生下女儿任正离,之后又接连生下一男四女,共7个孩子。在那个本就生活困苦的年代,这么多的孩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当时,任摩逊把全部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了教育事业上,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与梦想,程远昭只能一个人承担起家庭重担,朴实善良、性格开朗的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对此,她不仅毫无怨言,而且在她看来,家里人就是她生活的全部,她能为之付出一切。
她勤劳:除了坚持自己的教育事业,还非常热爱生活。不管是收割粮食后的田野,还是捡漏的路边,甚至是荒无人烟的大山,经常能看见她的身影;不管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还是雨天、晴天,只要有时间,她都会搜集食物。所以,她经常用野菜和树叶给孩子们做“特别”的美味。
她耐苦:在那个年代,生活水平低下,缺粮少食是普遍情况,任家即使有两个人在教书,但是教师薪水微薄,根本无法承担一家9口人的开支。为了节省口粮,忍饥挨饿是她的“家常便饭”。
她自强:作为一个贵州大山里的孩子,在当时普遍认为读书无用、女子读书更无用的社会环境中,她坚持读完了高中,之后又自学成为数学老师。在生活环境异常困苦的情况下,这已是一件非常难得之事。
她坚强:程远昭身上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一家9口人只靠夫妻两人的薪水度日。而且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需要的东西越来越多,还需要供他们上学,这些与她勉强可以用来解决基本生计的家庭经费相比,困难就更大。但是这些苦难,她一个人咬牙扛下了。任正非清楚地记得,每个学期每人需要缴纳两三元学费的时候是母亲最发愁的时候,如赶上月底,她都要四处奔波借钱,有时甚至要走上几家才能勉强借到三五元。
我的兄弟姐妹,我的左膀右臂
中国是一个讲究多子多福的国家,“二孩”政策一开放,许多人就开始生二胎,其中不乏已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的夫妻。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执意要二胎?其实父母的想法很简单,他们觉得独生子女太过孤独,日后更是缺乏互相帮扶之人,有了手足就有了更多的依靠。所以,手足之情在中国人的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任摩逊生活的那个年代没有“独生子女”的说法,而且当时更讲究“多子多福”。此外经过连年的战乱,中国人口数量极速下降,政府也鼓励人们多生多育。所以,即使当时生活清苦,任摩逊与程远昭还是生下了7个孩子,二子五女,任正非是家中的长子。
任正非非常感谢父母给了他6个挚爱的同胞手足,也是因为弟妹的善良与支持才有了今天的任正非和今天的华为。他的弟弟和大妹,后来都进入华为高层担任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