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是因为深谙“解牛之道”和精于“解牛之技”。静心将作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这本小书读懂悟透,大概对城市化也能砉然謋然地“解”,又能铿然锵然地“构”了吧!
《庄子·养生主》记载了一个故事——“庖丁解牛”。作为曾经的中学课文,想必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读庞亚君的新作——《一种本源意义的城市化解构》,直观印象,作者用的也是如此手法。
首先,对城市化内涵进行“解剖”。即从汉字造字的源头,对“城…市”“化”三字进行追根溯源,并将“城”与土地、空间、格局、形态相联系,“市”与交易、要素、产业、经济相交织,“化”与人口、社会、素质、文明相融合,从而在“城一市一化”三位一体浑然天成的耦合之中,揭示了城市化这一重大社会变迁特定的逻辑联系和运行规律。
其次,对浙江城市化进行“解剖”。即从浙江城市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对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城市化发展的历程、特点、成就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客观地分析了城市化实践中存在的发展性偏差、结构性失衡、功能性不足和体制性障碍等矛盾和问题。
最后,对城市化症结进行“解剖”。即从计划经济体制人为割裂“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结出“隔离式”“渗透式”“背离式”三种“城与人”的分离现象,提炼出“防备式”“逆向式”“功能式”三种“业与城”的分离模式,剖析出“技术式”“非黏式”“夹生式”三种“人与业”的分离问题,从体制机制的“堵点”“断点”“痛点”,拨开城市化实践的迷雾。
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解”的专业之余,借助理性抽象,再尽“构”的综合之责——
其一,城市化空间“复合”。即引导跨行政区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以“圈层套嵌”的方式,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市化空间格局。同时,有效发挥“流”的重构性作用,突破行政区划的封闭性,拓展物理空间的深度和广度,并充分利用流向度、流速度、流强度和流黏度的综合表征,引导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重大设施合理布局。通过虚实流态的“交织”与“发酵”作用,构建一个多维叠加、网络复合的城市化空间体系。
其二,城市化功能“整合”。即引导城市专业化发展,包括产业专业化和功能专业化——基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引导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工序、模块,在不同城市间布局,并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源、产业整合,进一步增强各城市优势专业领域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在专业化维度倾力提升城市能级。
其三,城市化人口“聚合”。即通过城市化人口的空间再分布——推动人口由“无根式”的“乡一城”单向流动,转向“根植性”的“乡一城”“城一乡”“城一城”的多向流动,并同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效打开土地资源、资产、资本的转化通道,推进土地和人口联动的城市化,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最终,作者将“城”“市”“化”融合之重任,赋予了正在崛起中的“都市圈”——都市圈作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其实质是城市化空间、产业、人口等要素的再组织,即通过城市化空间结构的再布局,驱动产业结构的再优化和社会结构的再调整,在空间复合、功能整合、人口聚合的“化学反应”中,释放出超量级的结构性潜能。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是因为深谙“解牛之道”和精于“解牛之技”。静心将作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的这本小书读懂悟透,大概对城市化也能砉然謋然地“解”,又能铿然锵然地“构”了吧!
言不尽意,是为序。
庞亚君,智库专家,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城市化溯源
第二节 城市化概述
第三节 城市化界定
第二章 浙江城市化历程
第一节 浙江城市发展
第二节 浙江城市化战略
第三节 浙江城市化发展成就
第三章 浙江城市化制约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性偏差
第二节 城市化结构性失衡
第三节 城市化功能性不足
第四节 城市化体制性障碍
第四章 浙江城市化症结
第一节 “城”与“人”的分离
第二节 “业”与“城”的分离
第三节 “人”与“业”的分离
第五章 浙江城市化空间“复合”
第一节 城市化空间演变趋势
第二节 浙江城市化空间“复合”构建
第三节 浙江城市化空间“复合”路径
第六章 浙江城市化功能“整合”
第一节 城市化功能演变
第二节 浙江城市化功能测度
第三节 浙江城市化功能“整合”方式
第七章 浙江城市化人口“聚合”
第一节 人口城市化规律
第二节 浙江都市区人口“聚合”策略
第三节 浙江都市区人才“聚合”路径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都市圈空间形态
第二节 都市圈结构迭代
第三节 都市圈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