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大范围的国际文献调研和深入细致的国内调研的基础上,直触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体制机制,力求真实、准确地揭示我国文件管理转型过程中的进展、困扰与难题,以及导致这种状态的深层原因,提出了符合规律的、可操作的对策,为电子文件管理研究和实践推进提供了新的开阔思路。
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点项目成果。电子文件,管理机制,政策框架。
《中国电子文件管理:问题与对策》是由冯惠玲教授领衔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点项目“电子文件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组合作完成的,核心成员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一支多年在电子文件管理领域执著探索、勇于攻关的团队,他们对电子文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责任感,富于开拓与合作精神。先后承担该领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10余项,以及多项实际部门的电子文件管理规划和实施项目,撰写教材、著作多部,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提交政策建议数篇,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这这支团队紧密跟踪电厂文件管理的国内外动态,直面电子文件带来的各种挑战。
文件是国家管理、组织运行、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和真实记录,于国家于公民、于当前于长远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多重价值,因此文件管理就成为政府管理、企业管理、社会管理活动的必然组成部分。当今时代文件管理的□大挑战来自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各类电子业务的快速发展,完全不同于传统文件记录方式和传递方式的电子文件在全世界呈现出飞速增长与广泛普及之势,成为人类社会的基本记录形式、重要信息资源和法律证据,电子文件管理也随之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课题。有效管理、充分开发电子文件资源,对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和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综观世界上信息化进程比较快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文件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电子文件被视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其他各类电子化业务的基本工具,视为机构的重要信息资产,视为国家和社会的珍贵历史记录。这些国家大多通过制定法规、政策与标准,借助管理与技术双重手段,逐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各项电子化业务的顺利开展,促进了电子文件信息资产的价值实现,推动了历史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包括电子文件在内的文件管理国际标准的陆续出台进一步推动了电子文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在电子文件管理领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推进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我们对电子文件还远未达到应有的认知和重视,尚未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数以亿计的电子文件还没有得到妥善保管,处于失控、失存、失信、失用、失密的危险状态,并可能引发多重社会风险。
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中国档案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于2007年5月共同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申报了“电子文件管理机制研究”课题,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及评审专家的充分认可,并获得重点立项与资助。
作为本课题的首席专家,我一方面欣喜于这一课题得到了中国科协专家和领导的如此关注,同时也为其研究难度和进度要求而深感压力。仅仅半年多时间,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艰辛的调查与研究,初步掌握了我国当前电子文件管理的总体状况与主要问题,在大范围追踪国外电子文件管理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建立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提出了若干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2007年12月,课题顺利通过验收鉴定,获得来自信息化部门、国家档案局、图书情报界等多领域专家的鼓励和认可。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非常重视这一课题,亲自签署研究报告上报中央,特别令我们鼓舞的是温家宝总理对中国科协提交的这份研究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这本书就是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丰富而成的。
冯惠玲,教授领衔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重点项目“电子文件管理机制研究”课题组合作完成的,核心成员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的一支多年在电子文件管理领域执著探索、勇于攻关的团队,他们对电子文件的未来充满信心和责任感,富于开拓与合作精神。先后承担该领域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10余项,以及多项实际部门的电子文件管理规划和实施项目,撰写教材、著作多部,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提文政策建议数篇,得到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与采纳。这支团队紧密跟踪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内外动态,直面电子文件带来的各种挑战。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难点把脉
1.3 资料与方法支撑
第2章 问题
2.1 管理失控,危害国家对信息资源的控制能力
2.2 流失严重,危及国家历史和民族记忆的延续
2.3 证据效力无法保障,损害各项工作的合法性
2.4 安全问题堪忧,威胁党和国家的安全与利益
2.5 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削弱政府的服务能力
第3章 原因
3.1 认知因素:意识落后.观念陈旧
3.2 体制因素:分段式.分散式管理
3.3 管理因素:协调不力.沟通困难
3.4 制度因素:规范滞后.监督缺失
3.5 支撑因素:研究薄弱.人才匮乏
第4章 对策
4.1 更新思想观念
4.2 建立纳入机制
4.3 强化集中统一管理原则
4.4 加强合作协调机制
4.5 健全共建共享机制
4.6 构建监督审计制度
4.7 加,陕法规标准建设
4.8 加强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