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现有研究对企业外部知识搜寻活动认识的不足,本研究将企业外部知识搜寻活动置于多维空间,提出一个整体性研究思路。围绕“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空间结构异质性”和“搜寻空间结构异质性的形成机制”两大内容,以63家美国医药上市公司的专利为研究样本,利用其发明专利中的后向引文刻画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外部知识搜寻活动,搭建了一个由内部创新执行层面和决策层面,以及外部环境层面构成的“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多层次分析框架,从更加贴近企业实践的视角研究企业外部知识搜寻多维结构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论可为我国企业高效获取和利用外部知识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建议。
针对现有研究对企业外部知识搜寻活动认识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将企业外部知识搜寻活动置于多维空间,开创性地提出一个整体性研究思路。围绕“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空间结构异质性”和“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空间结构异质性的形成机制”两大内容,从更加贴近企业实践的视角研究外部知识搜寻活动。在第一部分(本书第2~4章)研究内容中,本研究首先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践,定义了企业的“时间+地理+认知”三维外部知识搜寻空间以及外部知识搜寻空间结构,并构建其基本理论框架;其次选取63家美国医药上市公司的专利为研究样本,利用其发明专利中的后向引文刻画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外部知识搜寻活动,通过搜寻空间结构可视化分析,发现了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结构的异质性现象;然后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阐述了搜寻结构异质性的内在机理是知识的新颖性和确定性的平衡;最后实证分析了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结构与创新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同时发现不同的搜寻结构会带来不同的企业绩效,从企业管理实践上说明后续深入研究搜寻结构异质性影响因素的必要性。在第二部分(本书第5章)研究内容中,本研究深入分析“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空间结构异质性的形成机制”。首先从企业创新实践出发,基于权变理论和创新系统理论,搭建了一个由内部创新执行层面和决策层面,以及外部环境层面构成的“自下而上、由内到外”的多层次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然后分别以发明人外部合作网络、企业高管激励和监督、行业竞争者搜寻失败经验为例,将63家美国医药上市公司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创新决策者和执行者,以及外部竞争者如何通过影响“知识新颖性或确定性”进而作用于企业的搜寻结构的选择;最后,对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进行汇总和讨论,综合提炼出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结构异质性的形成机制。
胡谍,女,四川峨眉人,四川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博士,法国巴黎萨克雷-埃夫里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专利信息挖掘、绿色创新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厅创新战略(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福州大学科研启动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法“蔡元培”交流合作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在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Organization & Environment、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Scientometrics、《软科学》《情报杂志》《科技进步与对策》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本书抛开传统单一维度的知识搜寻研究,提供一种更接近企业实践的多维视角,有望促进外部知识搜寻研究范式的转变,拓展外部知识搜寻研究的新思路。同时,在量化各个搜寻维度的基础上对企业外部知识搜寻结构进行可视化,并重点分析企业间知识搜寻结构异质性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延伸知识搜寻的分析链条,为全面而深入地认识企业外部知识搜寻活动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