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mene)意为“文化基因”或“模仿因子被定义为人类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传播。模因学( memetics)自20世纪末诞生以来,逐渐成为语用学新兴的研究方向。
《语用新论:语言模因论文选》遴选了近年来发表于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和文集的47篇文章,从多方面、多角度介绍了模因学及其理论发展,用大量的实例阐述了模因与语言发展的关系,并对模因理论在语言教学与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集中体现了我国语用学界在模因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重要成果,体现了我国学者理论创新的学术追求,可为语言学研究者和学习者提供极具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语言模因理论创立中涉及的本土化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原有模因概念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语言模因的概念并给予充分、明晰的界定与分类。术语“语言模因”语言模因论”已经成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一部分。
其次,撇开模因论覆盖的其他文化现象,专门、明确将语言模因的产生、使用、传播等看作是该理论唯一的研究对象。
再次,明确将语言模因论定性为一种语言理论特别是语用理论,并与语言顺应论、关联理论等现有语用学相关理论进行有机整合,将其进一步“语用化”,用来阐释语言模因的形成、传播、作用、修辞等机制。
此外,重点关注当今中国社会语境下人际交往、社会互动中带有模因性质与特点的语用现象,基于中国语用实践丰富、完善该理论。
最后,将语言模因论广泛运用到中国语境下的翻译、教学等实践领域在发掘该理论应用空间的同时,也有效地检验了该理论的合理性和解释力。
与2009年出版的《语言模因研究》相比,《语用新论:语言模因论文选》明确使用了“语用新论”的字眼,这可以看作“理论自信”的一种宣示。毫无疑问,文选中收录的近年来发表的许多研究文章充分体现了异域理论中国化、本土化的突出成就。再次祝贺并期待本文选能引发新一波语言模因研究热潮!
在《语用新论:语言模因论文选》里,我十分高兴地看到我国学者对语言模因的研究愈发深入。本书分四大部分:模因理论总论;模因与语言;模因与教学;模因与翻译,共收论文47篇,是继《语言模因研究》之后另一本内容较新、论述较系统、国内引用率较高的文选。它的出版必定会引起学界对语言模因现象的广泛兴趣,从而产生更多的学术成果。同时,我们也期盼今后有更多的优秀文选出现。
序 陈新仁
前言 何自然
模因理论总论
《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序 桂诗春
模因论与社会语用 何自然 何雪林
语言中的模因 何自然
模因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 徐盛桓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 陈琳霞 何自然
广告语言中的模因 陈琳霞
语言模因说略 谢朝群 何自然
模因与交际 谢朝群 何自然
模因宿主的元语用意识和模因变异 侯国金
语言模因观初探 张旭红
模因论的一个评议性重估——Distin《自私的模因》读后 何自然 李冬梅
语言模因的主体性与语境化 李捷 何自然
模因视角下网络流行语的纸媒传播 武建国 林金容
语言模因及其变体的应用 何自然
《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评介 赖鹏
模因范畴论 俞建梁
模因与语言
语言模因的形成过程与传播特性—一论汉语模因与社会生态环境中的语用 何自然
“吃+NP”的模因句法学阐释 陈新仁 何自然
语言模因及其修辞效应 何自然
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 杨婕
模因论视域中的言语幽默 李捷
模因工程—如何打造强势的广告语言模因 庄美英
从模因论看网络语言词汇特点 曹进 刘芳
模因论与修辞 何自然 戴仲平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从模因论的纬度看新词酷语的流行现象 庄美英 何自然
流行语流行的模因论解读 何自然
从“打的”看语言模因的生存与演变 常新萍
从模因论看互文性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 庞玉厚
转喻模因的体验性认知基础 魏在江
“中国梦”话语的模因论阐释 陈梅松 陈新仁
转喻模因的框架语义研究 魏在江
短期强势语言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探析 戴仲平
模因论与隐喻的认知理据 尹丕安
语言和语“言” 张巨文
模因与教学
模因论对提高外语学习能力的一些启示 高纯娟
模因论——唤醒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 杜鹃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陈琳霞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张颖
汉语教学的模因论探讨 李捷 何自然
模因式英语写作教学模型探讨 夏新蓉
听说写一体”写作教学模式实验研究:模因论的视角 陈成辉 肖辉
模因与翻译
模因与翻译 王斌
翻译模因论与翻译教学 马萧
从模因到规范——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论述评 马萧
模因论与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尹丕安
语言模因与汉英翻译 赵湘
语用、模因与翻译——何自然教授访谈录 莫爱屏 蒋清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