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玉踪:陇原大地上探寻玉根国脉(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
定 价:68 元
丛书名: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
- 作者:张振宇,刘海燕 著,叶舒宪 编
- 出版时间:2021/4/1
- ISBN:9787569512816
- 出 版 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 中图法分类:TS933.21
- 页码:225
- 纸张:胶版纸
- 版次:1
- 开本:16开
《古道玉踪:陇原大地上探寻玉根国脉(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是作者2015年至2017年关于玉门道、关陇道、渭河道、陇东陕北道考察手记的汇集。由叶舒宪先生一行组成的玉帛之路文化考察团,穿越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从额济纳旗向西到马鬃山、新疆哈密,重走古老的草原丝绸之路,在关陇古道上寻觅当年的玉踪,探寻八百里渭河道,迂回陇东陕北道,只为厘清西玉东输的历史脉络。考察团成员白天深入田间地头,翻山越岭,实地探访,晚上伏案写稿,记录考察行程、线路及有关玉文化的学术发现,对丝路玉道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横穿甘肃大地的丝绸之路,从另一个角度说也是一条玉帛之路,这两条道路在甘肃境内,有交叉,有重叠,也有各自的特点。
从地图上看,甘肃两头大,中间细,宛如一只玉如意。再细细看,又似一头奔跑的九色鹿,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自西北向着东南方向飞跃而去。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巍巍祁连山自西向东,横贯甘肃河西走廊,连绵西秦岭,横割天水陇南间,滚滚黄河自南向北横穿甘肃大地,潺潺西汉水归入长江水系。从甘肃最东端的合水县太白乡,到最西边的甘肃与新疆交界处,经度相差16度,长度达1520公里。从最南端的甘肃文县范坝乡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的中蒙边境,横跨1655公里,跨越10个纬度。
最近几年,文化寻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而追溯这片土地的文化起源,上自20万年陇东华池、环县之间的旧石器遗址,下至距今8000年的大地湾文化,为华夏文明的源头之一。
因多年从事文化外宣和新闻采访,我参与了各种文化考察、新闻采访和网络公益活动,足迹遍布陇原大地。这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甘肃网等单位,先后组织了10多次玉帛之路考察活动,我甚是有幸参与了甘肃段关陇道、渭河道等多个线路的考察调研,几乎将甘肃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参观了个遍。在考察途中,我目睹了参与其中的国内著名专家、学者,白天深入田间地头,翻山越岭,实地调查探访,晚上写稿到凌晨,10多人的小分队发稿量堪比四五十人的年轻媒体采访团队。考察学者的采访手记既有深度,又有新鲜感,深受广大网民喜爱。几年间“玉帛之路”文化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这就是深耕地域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的一个小举措吧。
玉在中国古代是沟通天地的神器,人们给这种奇异的石头赋予了神奇的使命。从古至今,关于玉石的记载,不胜枚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玉石多和西部有关,这一点似乎也和中国上古神话中神灵多自西来隐隐契合。中国自古就有“玉出昆冈”“昆都玉路”等和玉石产地有关的记载和说法。在中国远古文化中,昆仑山不仅是万山之源,而且也是众神之所,被人们认为是天神降临到人间的第一站。不过,上古神话中所说的昆仑山和今天我们听说的昆仑山是两个概念。
甘肃、新疆、西藏之间有个喀喇昆仑山,它是一座极其巍峨的大山。然而,上古时期人们所说的昆仑山则另有地方。据西北师范大学的李并成先生研究,上古时期的昆仑山,指新疆罗布泊以东、居延海以南、青海湖以北的地方,实际上就是今天的祁连山西段。这似乎说明,上古神话中所说的产玉石的昆仑山,就在今天甘肃河西走廊西端一带。近几年,人们在马鬃山、敦煌一带发现了中国古代两个玉矿遗址。马鬃山正好就在上古神话中昆仑山的范围内,敦煌的玉矿印证了玉门关的由来。那么,最早的玉石,究竟是通过何种路线运送到中原地带的呢?
关于这一点,成书于战国之前的《穆天子传》,给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穆天子传》又名《周王传》《穆王传》《周穆王传》《周穆王游行记》等,是关于西周历史的重要典籍之一,可惜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将《穆天子传》视为神话故事、鬼怪传奇,直到近几十年,学术界才重新审视《穆天子传》,对其中记载的周穆王西行之路进行了详细考证。
据记载,周穆王,姬姓,名满,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代帝王,继位时年已50,在位54年(约前976-前922),去世时当在百岁以上。他在位时,曾西征犬戎,俘虏五王,并将部分犬戎迁到太原(今甘肃东部邻接陕西地界)。他命楚伐徐,并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大会诸侯。《穆天子传》记述了中国西北地区及其以西的许多地方的历史、地理、物产、社会情况,反映了西周与西部各个民族已经有了交往,是今天研究古代中西道路交通状况的一部珍贵史料。
近年来,在甘肃省酒泉市丁家闸魏晋墓和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中,都发现有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壁画。
张振宇,甘肃镇原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担任中国甘肃网总编辑。1997至2012年在甘肃省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从事文化外宣和对外文化交流、图书编辑等工作,编辑出版《多彩甘肃》《绚丽甘肃》《丝绸路上的甘肃古城堡》等外宣图书。作品先后荣获2013、2014、2015年度甘肃新闻奖,2014、21015年度对外宣传甘肃优秀作品奖。
刘海燕,山东沂水人,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长期从事出版及文化教育研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敦煌文化的文学呈现》等。
穿越草原丝绸之路
从会宁大玉璋到隆德玉璧王
穿过三关口抵达阿拉善
赶到额济纳
黑城寻“遗”
告别额济纳
穿越千里无人区
小镇马鬃山
马鬃山:黑喇嘛碉堡山的传奇故事
汉代玉矿
玉门关边话玉石
关陇道上寻玉踪
大地湾出土甘肃最早的玉
通渭:黄土深处藏“碧玉”
月氏道与外文铅币:印证昔日古道繁华
石道坡遗址:黄土大塬上的丝路古石道
从陇县到张家川:穿行在关陇古道上
马家塬秦人琉璃杯
探秘八百里渭河道
寻迹渭河桥
探秘渭水源头
首阳山上
神秘西周方国
暖泉山遗址
从漳县学田坪眺望漳河
晋家坪的秘密
沿着榜沙河而行
武山鲵鱼纹瓶
武山人头骨
寻找石岭下
甘谷:秦人探源
麦积区探秘尖底瓶
渭水河谷柴家坪:史前先民的面孔
天水伯阳镇老子停留处
关陇交界寻迹关桃园
通往陇县的路上
穿越关陇道
洮州卫城:六百年的江淮遗风
……
迂回穿行陇东陕北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