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旨在针对本科生培养科研兴趣、养成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该计划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雄厚学术资源,在科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机制,着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接班人才。
《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优秀论文选》(第1辑)从2018-2019年度“新苗计划”课题研究项目的获奖论文中选优成集,所收录的论文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新闻传播、人文等诸多领域,由当时为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的本科生独立研究、独立完成写作,各学院教师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在此一并致以敬意。这些论文虽显稚嫩但仍不失之作为社科学子最初踏上学术道路的可贵印记。
代序 为什么我们要有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本有些特殊的论文集,其中的作品均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本科生之手,并且,它们都是社科大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项目资助的成果。因此,我相信,读者在阅读这些论文时,可能会感觉到同学们的思想的清浅和稚嫩;但我还相信,读者也能从中品味出他们的思考本身的力量和新鲜,那种春天的新苗挣扎着拱破土地的力量和新鲜。
为什么要专门为本科生正式出版一本这样的论文集?为什么社科大要专门设置本科生的人文社会科学新苗支持计划项目?我想从推广新苗支持计划的角度,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这一校名的释义分析,做出回答。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于2017年,因此,这是一所年轻的大学;但它又是建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四十余年悠久、优秀的办学历史基础之上的大学,所以,社科大已经是一所年逾不惑的大学。“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的传统使它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它清楚地懂得自身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责任。校名中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七个字,既是一种光荣的传承,也是一种鞭策和压力,因为它意味着学校包括人才培养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和成就都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相符合。这所大学的成立,绝不仅仅是国内外大学总量数字上的简单增加,它有自己的理想定位和目标雄心,我们必须为了实现这样一种理想和雄心而努力而奋斗。
第一个词,中国。这是我想特别强调的。在某次和2019级本科生同学座谈时,我曾经用“全球视野、中国情怀、时代担当”来勉励他们。未来属于青年,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构成了研究中国问题、解决全球事务的最新鲜的后备力量,社科大的本科生应当同样承当起这样的责任。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土地上,我们首先要研究中国的学问,解决中国的问题,构建中国的学术体系,形成中国的话语体系,发展中国的学科体系。我们必须深刻地理解我们脚下的这块......
林维,1971年生人,法学教授,刑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等。研究领域为刑法学、犯罪学、科技法学。出版《间接正犯研究》等著作30余部,在《中国法学》等刊物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中直机关、团中央等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2017年3月,被评为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95后”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思考
——以北京市部分高校为例 郑宜帆 汤珂涵 王露 王浩 张成程/001
手机使用与低龄青少年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研究
——以海淀区四王府小学为例 李志哲 朱夫斯 周克书 何晶晶 叶紫临 朱安康/019
北京市郊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探究
——以北京市韩村河镇韩村河村为例 张诗雨 袁媛 姜元/040
关于阐释限度的思考 李昊阳 袁一丹 黄恺/06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塑形——以房山区相声为例 阮致远 桑浩哲 邹子鑫/077
浅论刺客群体在汉代的转变 师子涵 刘嘉晨 纪元昊/083
北京地区适婚青年择偶标准与择偶竞争力研究 支皓宇 郑凯元 王振扬/091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探究——基于托达罗模型的修正及创新 刘凯 丁铎栋 李旺/112
加入学习管教方式因素后学业成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梁云龙 赵蔓 孙亚楠 庞钦文/123
“捕诉合一”改革之争的反思与新解 李一特/161
新商业模式下的同人文问题 蒋政 陈星宇 项佳玮/177
民事清偿制度之于新三角诈骗——以二维码替换案为例 华晨吟 张心月/196
多元共治下我国环卫服务的模式类型与逻辑线索——基于有效性视角的分析 石春林/207
基于性别差异的大学生恋爱暴力行为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以北京市三所高校为例 孙钰 马小涵 靳忠骥 江村卓玛 和雪莹/235
煤矿工人家庭氛围对青少年子女未来期望的影响
——以山西省M矿煤矿工人家庭为例 钟舒婷 常亚男/258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浅析当下中老年人游戏参与动机 颜钰杰 马毓泽 汤廷焯 王乐 陈克正/292
关于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程学习态度与反馈的研究 谈蕙鸣 黄筠葳 辛浩然 董涵 杨佳佳/304
从旅游社会学视角进行的游客调查
——以山西大同为例 王钦冉 吴优 郑涛 李鹏辉 王盼/340
关于大学生法语学习中英语负迁移现象的实证研究 熊小梅 徐赛 杨婧怡/358
面向文科专业开设移动应用开发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卢凤仪 陈振嘉 林宇锋/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