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仔细研究过二者之间的融合性和互通性。正因为如此,类似于“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中的运用”的研究就非常稀少了。《从红学到管理学》这本书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通过《从红学到管理学》的撰写,我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红楼梦》中的故事来诠释管理学原理中的相关知识点,以人文素质课程“《红楼梦》欣赏”作为出发点,再走向管理学原理的专业教学中,从而为探索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中的运用提供思路和参照。
高等职业教育将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重点。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模块: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俗称第一课堂,旨在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生存技能。人文素质教育俗称第二课堂,重在提升学生们的人文知识水平,拓展视野,修养身心。高职课程体系从这两个方面切入,双管齐下,文武结合,从理论上看是合乎规律的。然而问题随之而来:在实际教学中,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形成了两条平行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教学运行的维度下永不相交,自说自话,各不相扰。长此以往,不仅达不到教学的目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极有可能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反思两个问题。第一,人文素质教育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所谓合理,并不是指人文内容本身,而是指它和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之间的关联度。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院校设计第二课堂的随意性较大,“因人设课”的比例较高。第二,能否将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入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之中,让第二课堂服务于第一课堂,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因为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性而变得有滋有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仔细研究过二者之间的融合性和互通性。正因为如此,类似于“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中的运用”的研究就非常稀少了。《从红学到管理学》这本书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通过此书的撰写,我想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运用《红楼梦》中的故事来诠释管理学原理中的相关知识点,以人文素质课程“《红楼梦》欣赏”作为出发点,再走向管理学原理的专业教学中,从而为探索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中的运用提供思路和参照。
当下研究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中的运用有何意义?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点。
第一,就时代大背景而言,顺应时代的要求,回归本源文化与传统,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文献资料显示,在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中,传统文化类课程的比例相当高,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一趋势是极好的,它为落实回归本源文化提供了前提也奠定了基础。教育归根结底是为国家发展服务的,是为一个民族的兴旺与强盛注入力量的。对于国家而言,大科技与大资本,发展经济与强化军事都不是要飘向无限,而是要回归于自己的本源文化。历史一次次证明,越先进发达的国家,传统文化保存得越完好;越衰弱的民族,其固有文化越是支离破碎。如果说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是在为发展高科技储备人才,那么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为科技发展的方向指明道路,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的放矢,目标明确,知行合一。
第二,就高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而言,能从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对独立走向融会贯通,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然而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有价值和意义。如果能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用于专业教学中,势必能让学生体会和领悟知识之间理念相通的道理。
第三,就专业教学而言,能有效降低课程的枯燥程度。专业教学总会有不可避免的枯燥,如果此时再用专业术语去解释专业知识就会更加无味,学生如同嚼蜡,便会昏昏欲睡。如何减少枯燥?俗话说“开门的钥匙在门外”,如果能借助人文学科的内容来诠释,借用可听性强的故事去类比,从而化解专业教学的难点,专业教学的枯燥性就会大大降低。
第四,就学生而言,能提升其学习兴趣。厌恶读书似乎成了一些学生的潜意识,然而要彻底改变固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非易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要让学生不讨厌课堂,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增强讲授的可听性。专业理论课程的可听性是有限的,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可听性是无限的,只要老师能将二者融会贯通,即刻就能显现出效果来。
人文素质教育在专业理论与技能教育中的运用,目的还是让学生理解并牢记专业知识点,所以研究这类课题一定不能忘记和偏离了这个中心。条条道路通罗马,运用人文素质教育只是其中的一条道路而已。
马经义,男,生于1981年,四川绵阳人。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中小学及高职院校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四川省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评审专家,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副院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研究所所长。
主要研究中国红学史,现已出版《中国红学概论》《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从红学到管理学》《红楼文化基因探秘》《红楼论稿集》《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等专著10部,在《红楼梦学刊》《曹雪芹研究》等全国中文核心及多家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3部,研究著述400余万字。主持研究省厅级科研、教改课题11项。曾获得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获得校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因学术思想独特,教学成果丰硕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先锋教师。
总论篇
论红学研究的格局与意义
红楼学术、文化、娱乐的三层现象
《红楼梦》管理思想研究述评
《红楼梦》与管理学
职能篇
从贾探春兴利除弊看管理的创新职能
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看管理的领导职能
王熙凤的语言艺术对领导者的启示
从元妃省亲看管理的决策与计划职能
从贾府的机构设置看管理的组织职能
从宁荣二府的衰败看管理的控制职能
管理篇
从《红楼梦》看人力资源管理
从红楼小人物看信息的管理与利用
从《红楼梦》看“X-Y”管理理论的异同
从《红楼梦》看企业文化建设
传播篇
曹雪芹使用的传播方法与技巧
流淌在林黛玉眼泪中的“自我传播”
《红楼梦》中的非语言传播
薛姨妈的“受众定位”传播技巧
被诗化了的群体传播
拓展篇
浅析《西游记》对组织管理的启示
“修己安人”的儒学思想对领导的启示
从文学到管理学——浅析管理学原理的教学方法
附录平心论心武——简析《刘心武续红楼梦》
授以术,游于艺——《从红学到管理学》读后感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