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罗尔•德韦克的成长型思维,到安德斯•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从美国精英制的崛起,到未来学校的设计……本书结合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等领域的领先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诸多有关成功、学习和创造力的话题,带领我们体验一次思想的碰撞之旅。
本书在追溯美国精英制的发展、比较贫富家庭养育方式的不同、剖析大脑神经可塑性等的过程中,揭示了怎样的教育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从而让每个人都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江学勤 1999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英国文学系。现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研究员、《课堂内外》杂志顾问、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专家。连续五年受邀担任“全球教师奖”评委。2008—2010年创办并管理深圳中学国际项目,2010—2012年创办并管理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曾为《纽约时报》中文网、《中国青年报》专栏作家,2014年出版《创新中国教育》。
赵小莉 美国理海大学教育学博士,爱哲学习中心教师,教育探索者。
第一部分 成功
第一章 全球精英制的崛起
1. 美国的民主
2. 拓荒者精神
3. 科南特的“天选之子”
4. 选择、分类和鉴别学生
5. 刘易斯·特曼的圣战
6. 精英制的崛起
7. 质疑精英制
第二章 棉花糖实验
1. 高智商而无法戒烟的人
2. 不喜欢赞扬的学生
3. 棉花糖实验再回顾
4. 协作培养
5. 马拉松与黑森林
第三章 寻找爱的科学家
1. 勒内·斯皮茨的孤儿研究
2. 寻找爱的诗人
3. 情感调谐
4. 救赎之路
5. 一个国家,两个世界
6. 乡下人的悲歌
第四章 罗马尼亚孤儿
1. 齐奥塞斯库的实验
2. 齐奥塞斯库的遗产
3. 哈佛大学的幸福研究
4. 生而无安全感
5. 追求安全感
6. 芬兰奇迹
7. 回到罗马尼亚
第二部分 学习
第五章 刻意练习
1. 一万小时定律
2. 邓宁—克鲁格定律
3. 学习和生活的阶段
4. 迈克尔·乔丹和他的教练
5. 刻意练习的挑战
6. 高考如何拿高分
第六章 神经可塑性
1. 改变大脑的女人
2. 破碎的人
3. 自救的大脑
4. 阅读的大脑
5. 大脑如城市
6. 大脑懒且笨
第七章 情绪的秘密
1. 法国大革命
2. 可预测的非理性
3. 大脑幻想太多
4. 记忆会欺骗
5. 破解大脑
第八章 修复大脑
1. 阿罗史密斯-扬的学校
2. 与众不同的天赋
3. 成功与自主性
4. 爱的力量
5. 创意搭档
6. 人类学习的方式
7. 刻意练习帮我进耶鲁
第三部分 创造
第九章 美国的创造力“圣经”
1. 先知
2. 文学的功能
3. 安·兰德的英雄
4. 安·兰德的创造力理论
5. 科学管理的胜利
6. 蜡烛问题
第十章 大师和他的徒弟
1. 功利主义之父
2. 继承人
3. 约翰·穆勒对哈丽雅特·泰勒的纪念
4. 海法托儿所的实验
5. 利己模式与利他模式
6. 心流理论
7. 一种创造力理论
8. 利他、创造力与幸福
9. 创造带来幸福
第十一章 创意阶层的崛起
1. 罗伯特·摩西
2. 简·雅各布斯的反抗
3. 创意阶层的崛起
4. 社会物理学
5. 陌生人
6. 硅谷的真相
7. 另一个天才
8. 大创业家
第十二章 精英制的陷落
1. 苏格拉底的审判
2. 洞穴寓言
3. 哲人王
4. 精英制的陷落
5. 优秀的绵羊
6. 拯救霍华德·洛克
7. 创造力的真相
第四部分 游戏化
第十三章 从逻辑电路到海明威
1. 庞然大物
2. Nand2Tetris 课程
3. 游戏化学习
4. 如计算机一般思考
5. 耶鲁的精读法
6.“游戏化”精读
7. 重构海明威
8. 人机混合
第十四章 从耶鲁到成都
1. 改变我命运的老师
2. 追逐梦想
3. 科学革命
4. 无知的革命
5. STEAM 教育
6. 与现实迎头相撞
7. 打碎鸡蛋
8. 创造的过程
9. 新的教学方式
第十五章 游戏化教学
1. 通向创造之路
2. 游戏化教学
3. 游戏化教学三角模型
4. 游戏化教学的实例
5. 让学生学习的更好方法
6. 爱每个学生
7. 建造社群
8. 聚焦使命感
9. 精英制终结的那一天
第十六章 精英制之死
1. 合作的天性
2. 混合视角的创造力
3. 混合感官
4. 新评价模型
5. 全新的课程
6. 尊重教师
7. 理解芬兰奇迹
8. 美丽新世界
后记 新的开始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