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有一位男性咨询师写了一篇文章,描述了中国男性对家庭的忽视。其中提到这么一句话,著名的家庭治疗师伯特·海灵格(Bert ellinger)说: “在世界各地开课,只有中国的女人哭声最大。”
这句话,让人很心痛。
从事婚姻咨询的人,大概都有一种体会,来到咨询室的多半都是孤零零的女人,背后的那位先生,几乎没有出现过。当她们按照咨询师的建议邀请自己的先生一起来做家庭咨询的时候,得到的反馈常常是: “那是你的问题,我不去。”
文化也好,历史也罢,男女差异也行,中国的家庭模式使得女人在面临家庭危机的时候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压力。男人更多的是选择沉默、逃避,他们往往持一种观望态度: “你改变了咱们就好好过,你不改变咱就凑合过。”男人就像是那圆周率的π,一个固定不变的参数,这个家庭是萎缩成一个孤独的点,还是成长为完美的圆,完全取决于他的妻子,妻子就是半径r。
男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他们更愿意诉诸其他手段排解痛苦,寻找新的出口或者依托,比如工作,如此便可以暂时逃离家庭所面临的困境。而女人更渴望诉诸情感本身,期待倾诉、沟通。家庭问题不解决,女人便很难获得平静。有句话说:谁痛苦谁改变。所以,女人们走进了心理咨询室,期待着咨询师能帮助她们改善夫妻关系。
无奈、悲哀、痛哭流涕、声嘶力竭……
家庭是一个关系系统,如果某个家庭成员出现问题,比如妻子抑郁或者孩子逃学,基本都是家庭“关系”的结果。行为只是问题的症状,关系才是问题的根本,所以要消除问题必须从“关系”中找出路。而这个所谓的“关系”,就是家庭成员各自的情感需求和相互的沟通与相处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家庭规则。
男女双方在组建新家庭的时候,无不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规则,这就需要双方在新家庭中不断地发现、修正、协调彼此,从而建立新的规则。而规则的确立,建立在双方相互理解、接纳与沟通
的基础上,所以,夫妻间的沟通模式又显得格外重要。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喜欢他、爱他,就是感情世界的全部。然而,这却不是婚姻的全部。婚姻需要理解、接纳与沟通。
如果我们不懂这些,把婚姻简单附加在一个“爱”字上,到头来,一个充满爱情幻想的女孩,极有可能变成一个失望与抱怨的妻子。从开始的新奇,到迷茫、争执,甚至厌弃,跌跌撞撞地一路
前行。
幸运的姑娘一大把,但是不幸的姑娘也有一大把。后者只能哭完了抹干泪,独自前行。别人可以帮你做家务、照顾孩子或做其他事,但是婚姻幸福与否,最终只能自己感受,而幸福的婚姻也只能自己创造。伴随着婚姻的是每时每刻的自我成长,而这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
我们家的小时工梨子有个侄女叫D。19 岁的D 偏偏爱上一个35 岁的男人,此人从个人形象到工作状况,毫无可取之处。如果说这是不管世俗、不求物质的爱情,也未尝不可。但是,这个追逐爱情的姑娘命运又如何呢
结婚一年多,小夫妻就冲突不断,甚至大打出手。D 只能将内心的痛苦转换成无数的抱怨讲给梨子听。有一次大吵之后,D 想到了离婚。但是,当面对家人劈头盖脸的“想当初是你不顾反对选择的他”“这都是你自找的”“孩子都有了,这时候离婚怎么办”时,D 退缩了。
当这个迷失在婚姻中的姑娘,需要寻求外界帮助的时候,她并没有得到支持和接纳,只能继续在婚姻中挣扎、痛苦和悲叹。想必连她自己也不清楚死扛到底是为了什么,更想不明白生活为何走到今天这般田地,而明天又该去往何处。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像D 一样在这种求助无门、自我无力的状态中纠结的女人,并非个例。
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是婚姻改变了她的命运吗并非如此。因为从选择到坚持,这一路丈量的脚步都是她过往的延续,婚姻不过是一个阶段、一个自我思想的载体。婚姻和生命中其他任何
考验一样,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诸多角色和关系的一种而已。
如果说能否走到一起取决于双方之间吸引力的强弱,那么,恋爱和婚姻能否走下去是由彼此对差异的包容度来决定的,也可以理解为排斥力的强弱。也就是说,吸引是独舞,是个人魅力的展现,它更多地表现为一方对另一方的主动臣服;而恋爱和婚姻就是双人舞,讲究的是双方的配合,了解对方的优劣势,加以发挥或者弥补。
所以,如果一个人完全不了解自己,无法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知,那么,在亲密关系的配合过程中,就会出现连自己都无法预料的问题。婚姻是一个放大镜,优点与缺点同时暴露,而缺点往往更容易被无限放大,导致人们更容易看到对方的不足。这时候,如果不懂得及时沟通与调整,结果便是可怕的。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越早明白这一点越好。
抛弃那些“爱我就应该包容我”“爱我就应该理解我”“爱我的人一定不会让我哭”……不要再被这些“理所当然”蒙蔽了双眼。
就像一幅漫画中描述的那样,我们所有人都是缺了一个角的、不圆满的圆球,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和填补自己空缺的那一块。这个空缺,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没有完成的部分。为了填补这部分,我们不断地向前,不断地发现,不断地爱他人,也不断地寻求他人的爱。正是如此,才导致我们对伴侣有过多不恰当的期待,结果,只能换来失望、抱怨与悲伤。
爱,从表面上看,是他被你吸引,是他主动追求,一切都是对方主动的、乐意的,最终被你的魅力控制。其实,更准确地说,爱是自我满足的过程。为什么说“你就是那个对的人”更大的原因
在于你正好让他看到了空缺被填补的样子,正好符合了他内心对伴侣的需求,美好关系都是彼此内心需求的投射。
由此可见,不要把对方的爱当作理所当然,也不要当作固定不变的参数,爱,其实是各自内心需求的满足过程。不仅仅女人需要男人来爱,男人也需要女人来爱。得到爱,一定要付出爱。当我们不再单纯地期待对方来填补自己的缺憾,而是可以和伴侣一起面对各自缺少的那部分,接纳彼此缺少一角的样子,才是真正的圆满。
婚姻中,你过得怎么样那一定要多问问自己和对方的感受,只有两个人都快乐的婚姻,才是幸福的。
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同的人对待生活的方式不同。学会与对方沟通,多问自己几遍“他需要什么”“我如何给予理解与支持”,学会感受对方,理解他的期待。同时问问自己需要什么,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以及请求。不要秉承“你爱我的话就应该知道我要什么”的信念,或者通过一哭二闹等情绪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很多女孩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们从父母那里习得了这种方式,无意识地在重复父母的模式,由此觉得夫妻就应该是这样子的,甚至不曾想过还有其他更好的相处模式。
为什么说我们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经常会有意无意地寻找与自己的父母相似或者相异的人作为伴侣因为我们熟悉父母给予我们的家庭模式,会认同或者反向认同父母的模式。这些都是我们熟
悉的方式,而熟悉感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倾向。
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女人们会在生活中承担不同的、多样的角色。然而,任何时候,别忘了,你是你,做好自己才是其他一切角色的根本。
再多的无奈,依然可以坚强。我一直深信:每一个主动寻求改变的人,都是充满能量的人。我愿意陪你走过这段艰难的路,而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开始。
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