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于编木拱桥,一种用木材交织起拱的结构形式、在人类历史上罕见而非凡的桥梁建筑。尽管特异,编木拱桥广泛存在于不同建筑文明、历史时期中,并在各个文化语境中被视为独创或特例。这种普世的独特性,使它成为人类文明中的一种奇特的建筑现象。 本书将探讨来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编木拱桥,讲述它们的故事与历史。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上下两篇设计为五个独立的故事链环,分别涉及意大利、日本、中国宋代和明清以降的桥梁案例或学术史。笔者化身为一位侦探,引导读者观察各异的桥梁案例、解读不同的匠师头脑、体验不同的文化历史。每一段时空叙事都是独立的,围绕着相同的内核:它们如何诞生于世?又因何等的原由、以何等的姿态生长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中?而在结论篇,五个独立的链节将终于聚合在一起召唤神龙。 以编木拱桥作为一条引路的红线,我们将深入踏足于多种不同文化的腹地,观览众多旅行指南不会提及的异常景观。当我们将在所有这些从不同的目的地发掘的宝藏展放在一起,它们魔法般地构成了一幅更为宏伟的视图:一张以构造思维为核心的人类历史地图、一部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
请随我想象一支电影预告片的若干片段:
1. 公元前55年,高卢,今莱茵兰-普法尔茨境内
西欧旷野。
行军帐篷内,五六位部族首领躬身站立,领头者正在讲话:我们已经受够了日耳曼人的骚扰。恳求您一定将罗马大军带过莱茵河去。我们几个部落可以提供足够的船只。
镜头对着端坐帐中的长官进行面部特写。他目光尖毅,神情肃穆,沉思片刻后庄严开口:罗马军团将会渡过莱茵河,但不是坐船。
镜头顺着长官的目光依次展现:西欧中部典型的荒野森林,树木正在被身着战袍的罗马士兵成片伐倒,森林旁是热火朝天的工地、宽阔湍急的大河,而罗马人的桥梁已经建到了河心。巨大的夯机正在有节奏地撞击插在水中的木桩。
2. 1520年代,威尼斯附近的小城威钦察
典型的石匠作坊内景。
镜头渐渐过渡到一双年轻但粗糙的手,特写,握着凿子,铁锤有节奏地击打着凿子,大理石碎片飞溅。
打击的速度慢了下来,停住了。镜头略拉远,少年沉思的脸。
安德烈,你又在想什么?他身边的小伙伴转过身来。
恺撒。
哪个恺撒?
当然是尤利乌斯·恺撒!伟大的恺撒!
少年若有所悟地俯身拾起纸笔,开始写画。
3.1481(或1482)年,米兰
镜头从少年在废纸上写画的笔触过渡到较为平整的纸面和工整的草图,然后慢慢扫过图上其他一些零散的画稿:装置、武器、桥梁??
开门的声音,画稿的主人一位穿戴整齐的年轻人迅速合上本子,跟随仆人进入一间装饰堂皇的会客厅,行礼并自我介绍道:我,来自芬奇的莱奥纳多,申请成为您的军事工程师。我有很多技能。他向前呈递自己的草图本子。
4. 1032(或1033)年,山东青州
镜头从米兰大公过渡到中国地方郡守的面部特写。
烛花跳动,长者面上不可置信的表情,徐声询问:你曾进言,可以解决汴水设桥的难题?
堂下躬身站着一位杂役打扮的男子,目光机狡:大人,我可以用这把筷子搭一座桥。
5. 1857年,浙江泰顺
航拍视角,无尽山峦,满山竹木。镜头从高处急速下落,聚焦到山坳之中一个土房灰瓦的小镇。镜头飞过镇上炊烟人声交织的集市,盘旋在穿镇而过的河道上。一座巨大的木构桥梁正在建设,梁木交织横越河流,下部结构已经完成。
突然河心传来一片惊叫。整个桥身和半拆的脚手架一同徐徐向河对岸倾去。伴随着榫头折断的噼啪声。顷刻之间,轰隆巨响,跨河巨龙碎作数百浮木,卧波而去。
6.1870年代,东海道远州
晨光中的日本寺院。
一位身着僧衣、脚踏木屐的小僧正在扫洒庭院。他放慢脚步,望着静谧多彩的秋日园林。镜头定格在他宁静而享受的脸上,阳光满面。
7.1937年,福建寿宁
清潭,深渊,四根巨木立在水中。两岸各有一对圆木斜搭到巨柱之间的横梁上。
河岸繁忙的工地上,颈上挂着曲尺的银发老匠人祭过土地鲁班,一个年轻的匠人走上前去,从村人手里接过一个红包,抓起放在桥头的海碗,仰头痛饮几口,将装工具的布包系在腰间,两锤打进一根竹钉,一钉一步,顺着独木斜梁,向河心攀去。
8.1898年,旧金山
玻璃窗外,繁忙泥泞的街道、马车、老式汽车、妖娆打伞的妇人。
镜头拉回到烟气氤氲的店铺内,四处是佛像、瓷器、画轴、东亚风格的木质桌椅、屏风??
柜台后的店员推了推眼镜,疑惑地望着眼前衣衫破旧的日本人:您说什么?
我叫河合东一郎,我要找维克多·马什先生。来者操着英式口音的蹩脚英语,他说过他在这儿。
9.1913年,洛杉矶圣马力诺
河合东一郎正站在一座小巧的木构拱桥上,一丝不苟地安装栏杆寻杖。
镜头渐渐拉远,展示美丽的日式庭院全景:山顶有一座考究的日本房屋,园中小桥、草棚、石灯、佛像、修剪整齐的各色灌木。木拱桥位于庭院正中,并保持在镜头中央。
10.1955年,武汉
镜头中间的木拱桥渐渐过渡到(形态非常接近的)《清明上河图》汴水虹桥。黑白印刷的纸张已经卷边。
小唐!
正在仔细研读图画的年轻人猛地放下杂志。
一个穿军大衣的年轻人冲进门来:小唐!你听到消息了吗?长江大桥的建筑样式选定了,你的设计!是周总理亲自拍的板!
11.2002年,北京
炎热酷夏,清华大学主干道,镜头从主干道繁忙的自行车流、法桐,滑到四教南侧相对安静的牡丹园,再向前,从窗户进入文北楼北侧大教室。
讲台上一位精神矍铄的老教授正在激情昂扬地说:你们要知道,虽然结构工程这一门学科是一门西学,我们中国古人也有非常了不起的创造。他在幻灯片上翻过一页,是《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这座桥的结构非常特殊,今天的结构工程师都计算不清楚??
镜头从台上的教授转向台下百余张年轻稚嫩的18岁面庞。
12.随着图像的淡出,一组复杂的几何图像浮现在屏幕上,随后是渐进的标题:编木拱桥传奇
欢迎来到我的世界,编木拱桥的世界。然而此时,这还未成为一部电影:握在您手中的是我十余年学术生命的结晶。
2015年,在我开始撰写本书个版本时(作为我的博士学位论文),我观看了汤姆·泰克威尔(Tom Tykwer)与沃卓斯基姐弟(时)(the Wachowskis)于2012年执导的科幻电影《云图》(Cloud Atlas)。电影讲述了六个独立的故事,发生在六个全然相异的人类历史时空,并以蒙太奇的方式剪辑。令人惊讶的是,它们的主题完全相同六个故事,其实是同一个故事。
看完电影,我沉浸在一种难以名状的共鸣引起的兴奋与震动中:这正是我博士论文的结构!遗憾的是,学术写作指南中没有包含蒙太奇技术!
本书的核心是编木拱桥,一种在人类历史上罕见而非凡的结构形式。无论它们出现在何方,都被认为是不寻常的创造,甚至被当作独创。它们以适切的姿态,平行且独立地出现在多个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在所有这些不同的文化与文明中,编木拱桥以独特性和普世性的共性,成为建筑历史上一种无与伦比的现象。
本书将摹状与探讨来自不同时间与空间的编木拱桥,讲述它们的故事与它们的历史①。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上篇包括来自不同文化的四组故事。每组故事各着眼于一个或一组编木拱桥,跨越了宽广的时间或空间。个故事从古罗马延至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第二个故事构建于一段从日本到美国的越洋旅行;第三个纵贯了一位中国学者的完整学术生涯;第四个则是一组小品,盘旋在中国东南山地上空五个世纪。
这四个章节在叙述方面相互独立,就像一条链子中的四个链环,读者可以自由地从任意章节开始阅读。
下篇同样包含四个章节,但是整个篇章被设计为与前四章平行的第五环。这部分书稿的厚度亦侧面表明了这组对象的规模:在全世界的编木拱桥案例中,中国东南山区分布的数量为庞大、历时为久远。下篇的四个章节对这一组案例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解剖,分别以建造术、建造物、建造史与建造者为关键词。虽然在知识结构上环环相扣,这四个章节仍然体现了迥异的叙事风格,形成尽可能独立的叙事单元。
由此,上下两篇,形成五个独立的主体链环,其中第五环又由四个子环节构成。这五个链环在形式、气质和方法论上都非常不同。但是,就像《云图》中的故事一样,无论如何变幻,它们都具有相同的内核我们的故事同样围绕着相同的主题,其亦正是我们的研究问题:每一座(组)足够特殊的编木拱桥,是如何诞生于世的?它们因何等原由、以何等姿态生长于各自的文化中?为了挖掘隐藏的历史,我几乎把自己变成了一名侦探,并尽可能吸收来自其他学科的视角与技能,收集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证据。
这段艰苦的旅程是值得的。在追寻这独特而普世的猎物的过程中,我深入踏足多种不同文化的腹地,并观览了许多通常的旅行指南不会指引的异常景观。当我将所有这些从不同目的地发掘的宝藏展放在一起时,它们魔幻般地构成了一幅更为宏伟的图景:一张以构造思维为核心的人类历史地图、一部特殊的技术史与社会史。
上篇编木拱桥:四个故事001
章/从恺撒到达·芬奇003
一、荣耀属于恺撒004
二、达·芬奇的思维015
第二章/汉庭顿圆月桥033
一、艺术商人、铁路大亨与日本匠人034
二、圆满之桥043
三、构造的奥秘053
四、佚失的历史061
五、小结:圆月桥一生的故事071
第三章/追寻中国木拱桥073
一、发现中国木拱桥:从虹桥到闽浙木拱桥074
二、闽浙木拱桥折射下的虹水虹桥084
三、闽浙木拱桥起源之议094
四、中国木拱桥:两代中国学者的学术执着100
第四章/桥与匠的故事103
一、景泰寿庆104
二、白鹤109
三、锦溪113
四、稠林117
五、仙宫122
六、萼荐123
七、杨梅洲126
下篇闽浙编木拱桥131
例言133
第五章/营造木拱桥:地方性知识145
一、工程组织和筹备147
二、材料与工具156
三、拱架结构的设计166
四、拱架结构构件制作181
五、施工188
六、匠人的思维方式208
附录:结构科学眼中的闽浙木拱桥217
第六章/如龙桥考古221
一、如龙桥222
二、拼图与解谜228
三、结论235
附录:如龙桥拱架结构树木年轮断年结果236
第七章/技术的流传239
一、技艺的层级240
二、特例256
三、形式变异264
四、结构演化路径274
五、技术的传承与传播276
第八章/匠人、家族、地方281
一、材料与概念282
二、匠人与家族292
三、技术与地方305
四、闽浙木拱桥传统究竟有多久?313
结论篇反思337
尾声/结构思维与建筑文明339
一、普世的独特性340
二、编木结构的类型341
三、从概念到技术351
四、结构思维:东西方的跨度应对之道355
五、种子、土壤与生长环境366
后记/结构思维的个人历史371
致谢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