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我曾在中学教书4年,2005年进入“课堂内外”,主编《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在这15年的时间里,每年雷打不动地出版两本书,一本是整理的全国各地的中考优秀作文汇编,一本是提供中考作文高分训练方案。为了完成这两本书,我接触了大量的学生作文,阅读量以百万字计。
其实,问题作文都是相似的,优秀作文却各有各的不同。那么,能不能从问题作文中抽离出典型的病症,给予一定的诊治方案呢?于是,我翻阅市面上一些讲解作文升格方面的教辅书,从得分点着手,从高分技法的角度来解决作文问题。比如,如何开头和结尾,如何打造内容亮点,如何在文中点题,等等。
技法有没有用呢?肯定有用。之前我策划过的图书,也是从这个角度去思考的。但技法的有用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本身要对写作有正确的认知,这个认知就是真情实感、生活情理和判断推理。缺乏了上述认知,即使受过技法训练,写出来的中考作文依然会一塌糊涂,最多也就是二类文的层次。
举个例子,我看过一篇歌颂清洁工的作文,思路是这样的:先写清洁工的外貌、穿着,再写清洁工的动作,以及他们工作的状态,最后写他们为这个城市做出的贡献,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文章技法运用纯熟,结合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而且描写与叙述、抒情与议论、现实与想象都有体现。但是仔细分析后发现,这是一篇编造的套路作文。作者坐车路过,是瞬时观察,不是长时间定点观察,如何能面面俱到呢?与观察对象有一定的距离,不是近身观察,为何连脸上小小的毛孔也能看见?既然内容重点在讲清洁工的辛苦,为何最后跳转到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上?这两件事风马牛不相及。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关心他们的生活,怜悯他们,祝福他们平安,佩服他们的担当。如果要写他们对城市的贡献,之前至少要有伏笔,写自己出门看到的城市美景,在城市里徜徉的快乐,后来见到清洁工,联系自己之前的体验,发现这一切原来有他们的贡献。
只靠背范文、学技法,是得不到高分的,甚至会把我们引向歧途。中考作文训练的根本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说到培养思维能力,很多人认为无从下手,觉得玄之又玄。其实,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有章可循的,即打破思维的暗室,把思维过程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只有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排查,才能找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读懂作文的命题要求,写好每一篇文章,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从阅卷者的角度来审视作文。
这本书是我多年的经验总结,主要从提升分析能力的角度来讲中考作文,所涉及的每个作文命题都有具体的分析。为了呈现作文的思维过程,我写了“老师范文”,且每篇文章都有“总结”,你可以清楚地看到我谋篇布局的过程。我还对问题作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修改,让你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改,我想呈现怎样的效果。
本书我没有单独讲技法,所有的技法都融入写作示范和作文修改中了,阅读时你可以看到技法在运用中的巧妙呈现,看到它们如何与内容结合,与细节结合,与你的生活结合,并完美地破解命题者的陷阱。
希望本书能成为你备考的贴身教练,让你少走弯路,助你一臂之力。
第二册
如何写好中考作文?相信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十分关心、也很头疼的问题。其实,写好中考作文并不难,只要平时注意多练笔,积累素材,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很容易就能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文。初一、初二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时期,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初三作文的压力。
传统的作文指导书的写作思路,往往是按照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拆分为审题、语言、结构、表达和创新等几个项目,然后再将项目细分为小的训练点,层层落实,步步推进。这样看起来虽然体系严密,但是效果可能不太明显,原因有两点。第一,中考作文的整体并不等于局部相加之和。书写、格式等规范可以这样训练,其他写作技巧这样训练可能效果不明显。因为,作文要以分析思考为基础,倘若没有这个基础,审题、选材、内容都会出现问题。第二,缺乏针对性。每个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能不一样,因此同一套训练方案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所以,到最后,你会发现,写得好的依然是个别学生,写不好的学生依然写不好。
那么,我们该如何跳出这种窘境呢?我们应当把中考作文训练当成一个整体来思考,认识到中考作文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相互孤立的。这就是我们编写这套《中考作文提分有办法》的初衷。
本书主要讲训练方法,分别从审题立意、素材运用、语言表达和内容结构四大模块展开,每个模块又分为考场方法、实战演练和高分建议三个方面,其中的“牛刀小试”是特色,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写作水平。
本书的四个模块都有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注重思考分析能力的培养。思考分析能力是写作的基础,比如,为什么有的学生作文容易偏题呢?因为他缺少分析命题的能力。可能他从一开始就没有读懂试题,只凭着自己的印象去写。如把“这也是课堂”写成“这就是课堂”。针对这类问题,我们要抽丝剥茧,步步深挖,直至找到问题的根本。再如,为什么有的学生语言表达不好?是对修辞手法不了解吗?其实,大多数学生对修辞手法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如什么是比喻句、什么是排比句、什么是拟人句等。那为什么一到作文中就不会用了呢?问题在于,他们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用,用在哪些地方合适。这时候,我们就要针对他们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比如,和主题相关的地方、重点渲染的地方及突出内容的地方就要用修辞手法。那么,哪些是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呢?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就要回到审题立意上,重新去思考命题作文要我们写什么,如何去写。
还比如,“内容结构”这个版块,有的把这两个部分分开来讲,这可能不太合适。为什么呢?离开了结构,如何讲内容呢?没法讲。离开了内容,专门讲结构,也没法讲。内容与结构互相关涉,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同时,针对学生作文层次差异性的问题,本书为基础较好的同学设置了“高分建议”版块,这个版块的内容稍微难一些。如果大家坚持练习写作,就能突破基准分,达到一类文的标准。所以,我们要想作文得高分,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初三,而是要从初一开始着手,书中也讲到了平时练习作文的方法。
本书中的一些例子是我的练笔,有些发表在“彭老师的创意写作课”的微信公众号上。这一次在编写本套书的过程中对我已发表的内容进行了系统化梳理,使得本书更具有学习价值。
本书的出版我要感谢那些信任我的师生,他们为我提供了丰富的作文案例;还要感谢《课堂内外·创新作文》编辑部,在这个集体里,我历经锻炼,琢磨写作之道,受教于各位同事的智慧,收获不少。
希望本书能给大家带来切实的帮助,同时也请各位批评指正,以便修订时纠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