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是光彩熠熠的鲜绿,夏是宁静、自由与素净,秋是安息的坟墓,冬是弥漫的大雾,跳动的炉火。
人生是需要思考的。每个人无不对人生做这样那样的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你才会变得更加成熟,生活才有可能日趋完美。而社会也是在人们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进步着,完善着。没有思考的生活一定是苍白无趣的。人是富有理智、充满灵性的高等动物,不同的只是各自的思考方式、程度与结果而已。我们每个人对于人生必然都有自己的认知与解读。不过,看看别人是如何思考的,尤其看看那些在这方面给世人留下优秀之作的人是如何思考的,的确不无益处。
《四季随笔》正是一部思考人生的书。我们从中不难读到许多颇有价值的东西,发现很多亮点——这也是我在翻译过程中所切身感受到的。自己翻译过的书也算不少了,能把这部作品译介给读者是我莫大的荣幸。这既由于作品本身所包含的价值,又因为笔者相信拙译存在的价值。
如前所说,这是一部思考人生的书。但作者的思考很特别,与很多人都不同。而这也是本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像我们许多人一样,作者在他的人生途中艰难地工作过,拼搏过,挣扎过。他吃过无数苦头,遇到过太多挫折,见识过许多世面。到了中年,他的经济条件忽然得到改善,得以过上悠然自在的日子,不用再为生计奔波、发愁。在这个时候他脱身于社会之外,独居一处,于一年的春、夏、秋、冬里,对人生做方方面面的思考。他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用旁观者的眼光来观察社会,观察自己所走过的一生。所以他的观察、思考是不受生计、环境等因素影响的。他因此非常超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写出了这本“只为了满足自我”的书。由于只是为了满足自我,让自己高兴,而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趣味——比如像作者以前写的小说那样——所以他便能无所顾忌地说出真心之话,发出肺腑之言了。
本书原名为《亨利·赖克罗夫特日记》,既然是日记,就很带有私人性。“纯真”恐怕是此书的最大特点,我们从中可以更加深入、真切、全面地看到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多地了解到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环境,以及社会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基调是灰暗的,悲愁的。这是因为作者不仅亲眼看到,也深深体验到,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必须付出多么巨大的代价。人生一辈子,应该过得轻松快乐才是,但如果你的物质条件没有达到一定水准,你永远也轻松快乐不起来。要想真正过上幸福美满、潇洒自由的生活,确实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作者在他年轻时没有做到,整天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吃尽了苦头。他对此充满感慨,在终于跳出了那个为生存而操劳的大旋涡后,还对那样的生活心有余悸,耿耿于怀。生存,生存,人为什么仅仅为了生存都如此艰难呢?这是本书留给我们的思考,或者说是笔者从中得到的思考。
乔治·吉辛(1857-190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曾在德国学习哲学。主要作品有《民众》《新穷士街》《在流放中诞生》等。贫穷对于人的腐蚀作用常成为吉辛小说的主题。他的散文名作即《四季随笔》,他被誉为英国的“陶渊明”,通篇流露出对幽然恬静生活的赞美。
刘荣跃,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理事,四川省译协智库专家。已翻译出版个人译著33部约700万字,主编近40部约800万字。代表译著有《见闻札记》《简·爱》《野性的呼唤》《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等。《无名的裘德》和《见闻札记》分别获第五届、第九届“四川文学奖”。
坦然真切、发自肺腑的人生独白
前言
第一章 春
第二章 夏
第三章 秋
第四章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