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订增广贤文》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集结各种格言、谚语。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且语句通顺、易懂,该书的中心思想是教导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和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世、修身立业、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地切入现实生活,结大量的生活经验用以启迪和警示后人。
蒙学一词,源出《周易》。《易传·象传上·蒙》: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卦上艮为山,下坎为泉水,山下出泉,就是蒙卦的卦象。王弼云:山下出泉,未知所适,蒙之象也。山下出泉,未有所适之处,行既不定,源又不开,所以为蒙。孔颖达谓:君子当发此蒙道,以果决其行,告示蒙者,则初筮之义。育德谓隐默怀藏,不自彰显,以育养其德。意即君子见此象,乃果决而行,育养己德所以去蒙,而求有所为。
传统蒙学,大致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知识类括识字,如《百家姓》《千字文》;识事,如《幼学琼林》;识史,如《龙文鞭影》。二是伦理类,如《三字经》《》。三是诗歌类,如《神童诗》《千家诗》《声律启蒙》《唐诗三百蒙学教育,按年龄层次分阶行教学,分成三个循序的阶段的来看,古代蒙学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途径各别,共同的目标都在于: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启迪蒙童的智慧和心灵,使之健康成长,即所谓蒙以养正。事实上,蒙学读本中始终贯穿着传统文化的精神括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等,体现在修身做人、孝悌友爱、忠君爱国、乐善好施、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方面的道德意识上。这其中自然也存在一些不可取的地方,如森严的等级观念、保守的处世哲学、狭隘的人生观等,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增广贤文》属于上述传统蒙学分类之大类中的识事小类。《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也称《昔氏贤文》,早见于汤显祖名剧《牡丹亭》第七出《闺塾》:《昔氏贤文》,把人禁杀。可见,至迟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牡丹亭》版行之前,《增广贤文》已基本成书。后来,经过明、清两代人的不断修订补充,名日《增广昔时贤文》,简称《增广贤文》。带有层累性质的《增广贤文》,原文基本上两句一对,句式结构却没有做到整齐划一,内容五花八门且常有交叉重复,尽管都是中国人典型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的反映,但时有不方便蒙童诵习处,故而便不断出现了各种改编本。
在《增广贤文》的改订本中,有两个是颇为知名的。一是《训蒙增广改本》,改编者署硕果山人。孙延钊《浙江畴人别记》曰:郑光祚,字四维,原籍余姚,迁秀水。善天文,明末隐居梅花径,自号硕果山人,年八十卒。粪肇智《嘉兴明清望族疏证》谓:郑光祚,字四维,原籍余姚,迁秀水,明末隐居花泾,自号硕果山人。绍兴府学生,卒年八十。或即其人。一是《重订增广贤文》,重订者周希陶。重订本周氏自序尾署云:同治八年(1869)己已冬南至日,希陶山人识于晚香书屋。据此可推知其成书时间。又,重订本有何荣爵(字健斋)所作序,尾署:郡人健斋何荣爵管见。今重庆市合川区石泉庵观音殿内的石柱上刻有五副楹联,其中一副为:五百阿罗汉,仙云自海岛飞来,降龙伏虎;三千世界人,法雨将尘心洗净,月白风清。款题:同治五年(1866)丙寅夏,郡人何荣爵敬献。据此亦可推知周希陶的籍贯。
改编者的相关情况虽不甚了了,但并不影响读者了解和判断《增广贤文》系列读本的基本情况。《增广贤文》作为各种格言、俗语和谚语的……
本书为《重订增广贤文》与《名贤集》的合订本,底本均取用通行版本,再参以他本和他种文献,细加校正,以求尽可能提供无误的文本。又对两书中所涉典事、诗文等详加注释,且限度地提供可资参证的原始文献。评析则注重在读解文本的基础上作适度发挥,冀收牵引提升之效。另于《重订增广贤文》后附录《增广贤文》和《训蒙增广改本》,以为对照比较、对读领悟之资。
限于编者,书中恐难免存在不足,期望读者批评指正。必须说明的是,这本小书在编写过程中,对前修时彦的相关研究成果多有参考。所有这些,都尽量在前言和正文中以随文作注的方式加以说明,另于书末按其在行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举出主要参考引用文献,以为读者提供方便。责任编辑高雪薇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