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是我们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优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BIA150100)的最终标志性成果。
《高校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
首部分是研究概述,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综述、主要研究问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四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这一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哪些问题和如何开展研究。
第二部分是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涉及主题包括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结构、时代特征、发展取向、过程与机制、方法等。
第三部分是对高校教学名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教学名师案例材料的文本分析,二是对部分***教学名师、高校青年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本书是我们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教育学一般课题“优秀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BIA150100)的最终标志性成果。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研究概述,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综述、主要研究问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四方面内容。主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这一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哪些问题和如何开展研究。其中选择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缘由有三:一是国家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二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存在诸多的问题,三是当前研究的不足。研究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结构、时代特征、发展的内在机制、方法论等的理论研究。二是对高校优秀教师教学能力素养及其发展过程的实证调查研究。三是对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专门机构的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理论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第二部分是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基本问题的理论研究,涉及主题包括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内涵、结构、时代特征、发展取向、过程与机制、方法等。第一,通过“种加属差”的概念定义方式,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界定为“高校教师通过指导和教学有效促进大学生发展中所表现出的个体素质的有机组合”。指出大学生的发展包括继续社会化和实现专业发展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通过教学促进学生两个方面和谐统一发展,是每个大学教师的基本职责和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认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愿教”“能教”“知教”“会教”“善教”五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素质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当代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五个时代特征。第二,总结概括了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主要存在的五种基本取向,分析了各种取向的基本主张、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第三,从教师实践性教学知识发展的视角探讨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过程与机制。指出教师的实践性教学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知识形态,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教师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改善、提升的过程。依照层次和明晰化程度,实践性教学知识可以大致分为经验层面的实践性教学知识和理论层面的实践性教学知识。教师实践性教学知识是从教学准备到教学实施和教学后反思的过程中生成的,它既可能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可能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待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完成的质量。理论性实践教学知识的生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一定的理论为依据,创造性地将各种知识与教学要素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开展反思性教学,最后再课后反思。第四,探讨了大学教学学术与教师能力的发展的关系。指出大学教学学术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学术应包括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所有研究性、探索性、反思性活动。教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和实践领域,它同时需要博耶提出的四种学术,除了传播的学术,还应包含探究知识、整合知识和应用知识。只有这样全面地理解教学学术。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学学术的水平,为教学学术赢得应有的学术地位。狭义的教学学术是以教师为主体,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而进行的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作为一种教学学术的教学,是将教学作为一种严谨的学术研究来对待,把教学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性、创造性的过程。教学学术的成果可以是一个教学设计、一个教案、一节课、教师的教育叙事、教学研究案例、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等。
第三部分是对高校教学名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国家级教学名师案例材料的文本分析,二是对部分国家级教学名师、高校青年优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高校教学名师是高校教师中拥有出色教学能力的杰出代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隐含着为何优秀的“基因”和“密码”,在他们成长的背后隐藏着一部部如何成就卓越的成长发展史、实践史。基于这种假设,我们首先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对近百位获得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的样本材料进行了比较、整合、归纳、分类,发现他们的教学能力素养及其发展路径具有的共性和个性化的一面。他们的教学能力素养集中体现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师德风范四个方面,而坚持终身学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教学研究与实践反思是实现教学能力素质发展的基本路径。其次是对高校教学名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通过对四位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发现,影响他们教学能力发展的因素包括教师个体因素、他者因素与外部环境等三个方面。其中教师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根本性、关键性因素,他者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作用的发挥建立在个体因素的基础之上,三者共同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个体多方面的长期努力。需要端正态度,做乐教者;致力于实践,做勤教者;勤于反思,做会教者;开展研究,做善教者。通过对三位国家级教学名师获得者的个案研究发现,他们的专业成长具有长期性、层次性、阶段性和个体性特征。他们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并没有经历明显的平台期或高原期。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教师个人努力程度和教师主动寻求发展的愿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因。影响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外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和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学校内部环境和个人家庭环境等。他们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可归为四个方面:一是坚持终身学习和科学研究;二是坚持教学反思和开展教学研究;三是加强交流,同伴互助;四是坚定理想,执着坚守。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与时代特征
一、教学能力概念的现有定义分析
二、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素质结构
三、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素质的时代特征
第三章 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取向研究
一、“学术-经验”取向
二、“知识-应用”取向
三、“实践-反思”取向
四、“行动-研究”取向
五、“文化-生态”取向
六、结语
第四章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过程与机制
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特征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成要素
三、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与机制
第五章 大学教学学术与教学能力发展
一、大学教学学术的现有理念剖析
二、应如何理解大学教学学术
三、高校教师应如何开展教学学术
四、培育和创设教学学术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第六章 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结构与成长路径分析
一、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的结构分析
二、高校教学名师专业素养的生成路径分析
三、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调查
三、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整体分析
四、结论与启示
五、结语
第八章 高校教学名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个案研究
一、高校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基础
二、高校教学名师专业成长的个案研究
三、结论与讨论
四、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与建议
五、结语
第九章 高校教学名师个案研究
一、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二、L教授成长历程的叙事探究
三、L教授成长历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结论和启示
第十章 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研究及启示
一、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与发展历程
二、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组织模式与实施方式
三、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案例研究
四、美国三所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的比较分析
五、美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六、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