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法治与教育标准研究所,国内知名法学和教育领域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马雷军,马雷军是教育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客座副研究员,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课程教授,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少年素质教育报首席顾问专家。代表作《平安的校园》《校园法律指南》等。
第一章 中国教育法治发展年度总论 001
一、全国教育大会关于教育法治的要求 001
(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意义 001
(二)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影响 001
二、全国教育法治工作会议关于教育法治的要求 005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自觉性 005
(二)推进科学立法,全面完善中国特色教育法律体系 006
(三)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行政执法机制改革 007
(四)创新教育管理,全面增强教育部门依法行政能力 007
(五)抓牢依法治校,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治理水平 008
(六)加强法治教育,营造教育系统学法尊法良好氛围 009
(七)明确工作任务,形成推进教育法治工作强大合力 010
三、中国教育法治实践年度综述 011
(一)教育立法工作持续推进 011
(二)依法治校工作不断完善 013
(三)教育普法工作改革创新 015
四、中国教育法治实践的展望 023
(一)继续推进教育立法进程 023
(二)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027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028
(四)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实践 030
第二章 中国教育法治发展年度重点工作 033
一、学前教育法治不断规范 033(一)发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 033
(二)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 034
(三)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 035
(四)遏制民办幼儿园过度逐利行为 035
(五)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治理 036
(六)加强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 037
二、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强化 037
(一)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038
(二)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 042
(三)颁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046
(四)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049
(五)印发“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050
三、培训机构治理有效推进 051
(一)国家分阶段综合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051
(二)多部门协作共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053
(三)多地相继出台政策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053
(四)今后治理工作的重点 055
四、探索推进教育标准体系建设 056
(一)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057
(二)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进展 057
(三)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经验 064
五、地方立法先行先试探索 066
(一)本年度地方性教育立法总体情况 066
(二)重点领域各地法规内容比较 067
第三章 中国教育法治年度案例 071
一、2018年案例综述 071
二、典型案例分析 072
第四章 教育法治热点问题研究 089
一、学前教育立法问题研究 089(一)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089
(二)需求与供给的关系 091
(三)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092
(四)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093
(五)公办与民办的关系 094
(六)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的关系 095
(七)编制与待遇的关系 096
(八)家长与园所的关系 097
(九)促进与监管的关系 098
(十)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098
二、教师性骚扰问题研究 099
(一)最高检发布检例第42号:齐某强奸、猥亵儿童案 101
(二)最高检向教育部发送一号检察建议 103
(三)教育部制定和修改师德规范 104
(四)教育部发布预防性侵害的规范性文件 105
(五)总结和讨论 108
(六)未来发展展望 111
三、考试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12
(一)招生考试立法现状 112
(二)关于招生考试主要研究及观点 117
(三)招生考试社会关注重点问题 121
(四)招生考试相关政策建议 131
四、在线教育法律问题研究 134
(一)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基本态势 134
(二)典型案例及社会关注 137
(三)在线教育的政策法规体系与研究情况 142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线教育治理的经验模式 150
(五)完善在线教育治理的对策建议 152
第五章 中国教育法治理论前沿综述 159
一、教育法学基本理论研究 159
二、教育立法相关理论研究 161三、基础教育法治理论研究 161
四、高等教育法治理论研究 162
五、民办教育法治理论研究 165
六、学校安全相关理论研究 167
七、教师相关法治理论研究 169
八、学生相关法治理论研究 171
九、法治教育相关理论研究 171
十、教育法治国际比较研究 172
后 记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