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取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教学点作为样本,以渝东南民族地区括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阳土家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重庆市其他区年来有关数行比较,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后教育资源配置(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配置)的差距,厘清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存在问题,并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协调是实现两者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义务教育与城乡融合的互动协调发展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出现了一些具有探索性、指导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大多数是基于国家层面的宏观研究,忽视了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适应性,且缺乏对民族地区的研究。因此,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策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理论层面,本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且以新意的视角对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步的研究。在实践层面,本书有助于提高该地区广大劳动者的素质,为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为民族地区探素出一条科学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本书选取渝东南民族地区的教学点作为样本,以渝东南民族地区括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阳土家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重庆市其他区年来有关数行比较,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后教育资源配置(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配置)的差距,厘清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存在问题,并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书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内容展开论述:
(pan>)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主要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含义、相关理论基行分析,同时清晰地界定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理论依据而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从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入手,选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后的财力、物力、人力数据三年教育资金投入情况、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等指标,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及重庆其他地区的数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到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实证分析结果。
(3)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在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情行分析的基础上,实地调研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子作为问卷选行问卷设计,再以该数行数理统计与分析,并辅之以大量访谈记录,明确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什么因素阻碍了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
(4)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针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参照国内外关于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经验,分别从财力、物力、人力方面一一对应而提出渝东南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第1章 引言
1.1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国内外、市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
1.3研究目标、主要研究内容
1.4主要创新点
1.5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第2章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理论
2.1教育资源
2.2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
2.3相关理论
第3章乡村振兴战略与义务教育的关系
3.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
3.2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3.3乡村振兴战略对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
3.4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存在问题及分析
3.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途径
3.6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对策和措施
第4章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4.1渝东南民族地区
4.2 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4.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评价
第5章 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5.2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6章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策略研究
6.1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
6.2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物力资源配置策略
6.3渝东南民族地区人力资源配置策略
6.4渝东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资源财力配置策略研究
第7章结论
参考文献
1.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义务教育与城乡融合的互动协调发展刚刚开始,使得一系列指导性成果得以形成,然而很多成果是从国家角度出发的宏观分析,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性重视得不够,同时民族地区的分析缺失。所以,本书选取渝东南民族地区括黔江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阳土家族自治县、彭水土家族自治县和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数据,将其与和重庆市其他区年来相关数行对比,对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问行分析,如人力、物力等资源,将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中出现的不行梳理,同时制定可行的措施。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理论意义
首先,对国内现有研究基础形成有益补充。对民族地区配置教育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行探究,这与教育管理机制完善以及配置教育资源等是密切相关的,从而使得与之相关理论的发展空间得以有效拓展。本书在探索结教育方面的规律过程中,首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其次,用新的视角分析问题,把相对宽松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引向一个更为具体的问题,即区域性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这有助于我们从一个较有新意的视角出发,对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步的研究。
1.1.2现实意义
首先,这本书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作用,从民族特点的教育发展措行分析,对于渝东南地区教育发展是有积极影响的,能够使这一地区劳动者的能力提升,为这一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这也与该地区的人才发展以及城乡发展需求是相符合的。其次,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两者共同发展得以实现的必由之路。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究义务教育城乡融合发展中资源配置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根源上缩小这一地区的差距,能够使经济发展模式有效转变,同时对于国内其他民族地区城乡发展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