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省委宣传部门和省厅文艺和戏剧管理工作,积数十年实践经验,结合学习黑格尔《美学》等经典心得和作者在2019年-2020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先后主办的“全省基层文艺院团戏剧编剧研修班”“全省基层文艺院团戏剧导演研修班”上的授课文稿,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撰写出八章20多万字的《谈戏》专著,后附21篇观剧感及相关会议发言10万字。既有戏剧美学研究心得和对戏剧特点的探讨,又有戏剧演出的观感和评论等。
为朋友的书作序,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件为难的事。愉快的是,朋友的信任,那是比金子更为珍贵的友情。他把自己多年来苦心经营的著作中□为宝贵的几页留给了你,使你有了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同时借以走进朋友的精神世界。面对一部书稿,仿佛看到朋友在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洞察到他那些年在想些什么,思想开出了什么艳丽的花,结出了什么璀璨的果实。为难的是,如何才能不辜负作者的一片深情美意和信任呢?我知道,有人作序有ABCD的套路,还有人干脆请作者自己起草个稿子,看一下,签个名。写序,敷衍很容易,认真很困难。特别是对那些花了功夫有独特见解的著作,就更困难了。胡安忍的新著就属于这样的著作:质朴而结实。
安忍的新著书名就两字,很朴素,没有任何的花哨和点缀,就像他的为人。在这里,不妨顺便说几句题外话。人对外部世界和事物的认识、理解,常常为概念和理念所困。在我印象中,西北黄土高原,一片苍凉,甚或荒野,一望无际的漫天尘土裹挟着悠远的信天游。及至那年□□□□入驻丈八沟宾馆,才发现那里也有碧绿的湖水以及岸边的桃红柳绿,更有潺潺小桥流水的江南景致。起初听秦腔,觉得那高亢入云的旋律吼得人震耳欲聋,慢慢竟听出了那慷慨激昂后面的悲凉沧桑以及让人心灵震颤的凄婉和深情。看过兵马俑,总以为秦人也个个像临阵的武士,身高马大,怒目偾张。其实,那里的人们,不乏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君子之风。五月的一天,在西安参加一个作品讨论会,安忍走到我面前,低低的声音,不好意思的语气:“毛老师,我有一本小书,想请您写个序……不知道……”那是一种你无法也不忍拒绝的恳请、谦和,沉稳,似乎遥远的雅言就是这样的。
《谈戏》是一本具有系统理论的戏剧评论专著,而不是一般意义上零敲碎打的剧评文集(这里毫无贬义,文集也是一种表达戏剧看法的方式)。在陕西文艺界,有以赵望云、石鲁、何海霞、刘文西为代表,展现秦地山川风情,名为“长安画派”的陕军。有以叱咤风云的影片《人生》《盗马贼》《老井》《红高粱》《黑炮事件》《一个都不能少》《秋菊打官司》等,让世界为之惊艳的电影陕军。有路遥《平凡的世界》、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高建群《□后一个匈奴》……激情四射,轰动中国文坛的文学陕军。其实,还有一支充满活力、源源不断地给中国舞台增添满目春光的戏剧陕军。这里有在毛泽东、习仲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怀下创立的□□个红色表演艺术团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有鲁迅先生曾经为其题词的民间戏曲社团易俗社和三意社,还有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掌舵的陕西省京剧院……进入新世纪以来,古老的秦腔和地方戏曲犹如千年老树栉风沐雨焕发出强大的青春活力。《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易俗社》……以紧贴三秦大地民生、历史的强劲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风靡大河上下,大江南北。近年来,陕西人艺、西安市话比翼双飞,接连推出陕军文学名著、名家改编的极具穿透力、震撼力的话剧《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柳青》《长安第二碗》《路遥》……在中国戏剧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散发着厚重黄土气息的陕军狂飙。充满勃勃生机的陕西戏剧创作,为安忍谈戏提供了新鲜而丰富的艺术素材和强大的评论动力。《谈戏》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空谈,而是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双向互动的结晶。安忍没有辜负陕西戏剧界艺术家们潜心创作的一腔心血。一本《谈戏》几乎覆盖了陕西戏剧这些年的方方面面,就像一幅陕西戏剧创作□新的微缩地图,八百里秦川的风光,涧、川、塬、梁、峁、坪、台,尽收眼底。
《谈戏》给人留下的□□个鲜明印象是,作者对于陕西戏剧创作实践(包括由此延伸扩展的兄弟省市的相关优秀剧目)宏观地、巨细无遗地全方位观察。纳入他视野的不仅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迟开的玫瑰》、陕西人艺的《平凡的世界》、西安市话的《柳青》《麻醉师》……那些享誉剧坛的名团名作,还有诸如商洛市商州区山花艺术团的《紫荆树下》、渭南市华州区剧团的《大将郭子仪》……许多鲜为人知的剧团剧目。特别是,他对那些地处偏远地区并不出名的作者作品投去一瞥真切关注的目光,予以条分缕析的评论,真正体现了作为一个戏剧评论家的艺术良知和艺术眼光,也让我对陕西戏剧创作现状有了不是浮泛而是深入的认识。《谈戏》让我看到,一个地方的戏剧繁荣,绝不是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是来自广阔而扎实的艺术土壤的厚度。上海百岁老画家朱屺瞻谈画,有所谓,要表达出无穷时光的“微茫”,又要有生化天机的“微妙”。在我看来,安忍谈戏,始终能够紧贴当下极其鲜活的戏剧创作实际。他是切切实实把自己曾经担任艺术处处长的工作转化成了戏剧评论的养料,其中既有一览无余的厂度,又有直接地气、深耕戏剧现实土壤的一定深度。
胡安忍,戏剧评论家,研究员。长期从事戏剧理论研究和剧目评论。曾在《□□□□》《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化月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当代戏剧》《艺术界》《延河》《西安艺术》以及文化部艺术司《艺术通讯》等诸多报刊,发表戏剧理论评论文章。出版有戏剧评论集《从人性出发》《幕外戏谭》《烦乱的雨丝》等。
序
第一章 直观一个完整的精神情感概念
一、什么是戏剧
二、例示数种
三、几点启示
第二章 处理题材的人性视角
一、人性的基本欲望和需求
二、马健翎现代戏创作的人性表达
三、优秀剧目的人性特征
四、“英模戏”须人性化
五、忽视人性的诸多误区
六、关注人自身
第三章 戏剧创作的主体性原则
一、戏剧是主体性□强的一门艺术
二、戏剧的主体性产生于人的自我意识
三、主体性体现于戏剧创作的各个环节
(一)素材处理的主体性
(二)戏剧行为的主体性
(三)时空结构的主体性
四、主体性缺失是目前戏剧创作的一大弊端
第四章 精神在别处(一)
一、矛盾冲突是戏剧之魂
二、矛盾冲突是戏剧艺术与生俱来的美学特征
三、矛盾冲突的精神承载
四、冲突是人物我之为我的“过程”展示
五、矛盾冲突过程的完整性
(一)前后内容一致
(二)人物性格□化
(三)注重细节描写
第五章 精神在别处(二)
六、戏剧冲突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特定情境简单具体
(二)冲突性格相对单
(三)矛盾冲突辨证发展
(四)矛盾冲突尽量避免偶然因素介入
七、喜剧性与偶然性
八、戏剧冲突过程与完整的精神情感概念同
九、戏剧矛盾冲突的形态是无限多样的
……
第六章 描写人物的情致
第七章 新编历史剧贵在出新
第八章 几点赘述
附:□019-□0□0年部分剧目评论及研讨会发言
跋:胡安忍谈戏
后记
《谈戏》:
11月7日晚上,观看了由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复排的杂技芭蕾剧《天鹅湖》,有一种惊艳的感觉。我为西安演艺集团新增添了这么一支杂技劲旅感到十分高兴。西安演艺集团吸纳原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和原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优秀演员,整合组建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是颇有前瞻性艺术理念的明智之举,也体现出一种以艺术事业为重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它的意义远远地□□了事情本身,对于整个社会都具有启示意义。这就是: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在社会□革的氛围里,在人人都在追求功利目的的潮流中,保护艺术资源,传承艺术血脉,守望艺术精神,应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为此,向西安演艺集团的领导表示敬意!向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杂技芭蕾剧《天鹅湖》首演成功表示祝贺!
由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曲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创作于19世纪中期,是一部艺术经典。作品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公主在天鹅湖畔被恶魔□为白天鹅,王子在天鹅湖边打猎,与公主相爱。为了使公主□回人形,王子杀死恶魔,与公主结合。作为经典,作品在长期的搬演过程中,流传着各种不同的版本。有的是悲剧性结□,有的是喜剧性结□。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复排的杂技芭蕾剧《天鹅湖》,从故事本身来看,对原作进行了一些改造。如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长安等等。我觉得,不管故事怎么改动,都是以原来的故事为基础的。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大的艺术创造在于,以杂技为主要表现手段,吸纳保留芭蕾舞特点,力图以中国化的方式,讲述这个经典故事。这也就是说,该剧在保留和尊重原创音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综合了杂技、芭蕾舞、戏剧三方面的艺术元素。按照各种艺术元素在作品中的分量,首先是杂技,其次是芭蕾,第三是那个戏剧故事。整个作品,力图努力做到三方面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共同完成故事的讲述。
仅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整个作品的杂技水平,是令人惊叹的。所有的技艺,以往都看到过,好像就是那些东西。但就是这些技艺,这个剧中,是真正挑战极限的,堪称□□的。把这个故事所采用的杂技元素分拆为单个作品来看,所有节目,充满一种生命的活力,给人一种进取精神,一种力的美感。这种美感,体现出一种极限中的平衡,剧烈矛盾中的和解,危境中的解脱。它让人感到,我们年轻的艺术家们,以自己高超的肢体语言,在讲述人生的故事,带给人的是诸多的人生的道理。不管是爬杆也好,平台上的双人或多人表演也好,险中求稳,稳中求险,不到极限,誓不罢休。尤其是“肩上芭蕾”,头顶上跳芭蕾,更是绝活,给人带来许多哲思。还有扔小球,抖空竹,草帽舞,体现的都是一种人的聪明和智慧,人能掌控自然,能为自然立法的一种主体性原则。看完演出,使我生发了许多联想。
作品中的芭蕾舞,也是一个重要的艺术元素。这个作品除过杂技表演。直观到的就是芭蕾舞。在我印象当中,芭蕾舞□大的特征,就是用脚尖跳舞,时时刻刻都在把脚踮起来跳舞。为什么要这样跳?我记得我多年前看过一《谈戏》,谁写的,记不清了。据说芭蕾舞用脚尖跳舞,就是人努力地想摆脱地球的吸引力,离开地面,腾飞到空中去。它所体现的人生意味是,人力图解脱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枷锁,奔向一种自由境界。所以,舞蹈从人的精神层面讲,是一种自由精神的表达。它在个体形象上,追求的是一种轻盈之美。杂技芭蕾舞《天鹅湖》的演员,除过高超的杂技水平,从舞蹈的角度考量,不管是个体条件,还是舞台表演,给人一种轻盈感。公主被恶魔□为白天鹅,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事情。公主□为白天鹅,由白天鹅再□回公主,它是一个自由精神的实现过程。我们的主人公扮演者,以自己的天赋条件,高超的芭蕾功底,高端的杂技表演,完整地表达了这一精神情感历程。
当然作品还有提升的空间。我总觉得剧的感觉相对弱了一点。整个作品给人留下的印象,更多的是杂技的表演,而以杂技为主要手段,在讲述一个故事,不甚突出。其实,就这个作品来说,剧是主要的,讲好这个故事是主要任务。这个故事是这个作品的内容,杂技也罢,芭蕾也罢,都是形式。这个故事和我们中国的《白毛女》一样,都有打碎枷锁,实现精神自由的意味。原来芭蕾舞这种形式与作品内容是高度契合的。采用杂技手段,更具有独特的优势,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有把杂技表演转化为《天鹅湖》故事情节的任务。也就是说,它是杂技表演,更是作品故事的情节叙述。现在作品的情节,多为画外音提示。我总在想,情节如果不借助于提示,真正把它用杂技演出来,会更为精彩。可能是有的东西我没有看清楚,比如钻圈,会不会就是救公主过程中,钻洞穴的表演;还有平台上双人柔术好像和蛇有关的表演,会不会是救公主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危险。还有一些欢快的技巧表演,会不会是公主在获救之后,欢快心情的表达。也许作品有这样的意思,但作为观众,好像作为故事的感觉还欠强烈。
用杂技□□□,是个实践话题。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得在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