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的处女作,一出版即跻身当代芬兰畅销佳作行列。本事可谓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体。作者对芬兰近一个世纪的每个时代进行了描写,都给人以真实的历史感。作者在叙述上,采用现代主义的手法,四位主角各自成篇,叙述的视角也随之转换。在每一位主角的篇幅中都只选取了几个时间节点,仿佛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是时间之轴上的几段碎片。与此同时,作者在叙述时留下了大片语焉不详的情节供读者自己去思索片段与片段之间的关联。在每一位人物做主角的章节里,其他几位人物都作为配角出现。人物与人物前后呼应, 直到结尾处才为读者揭示出奥尼的秘密,而奥尼和拉赫亚一辈子都生活在这个秘密中……
* 芬兰70后作家力作,被誉为十年难遇的处女作
* 别具一格的叙述手法。本书以一个家族数十年的经历为线,选取四个主要人物作为叙述主角。每个主角人生历程中选取体现细节与深刻的时间节点,而其他人物又作为配角存在在他或她的故事中。
* 带读者体味原汁原味的芬兰文学。书中有对于一个多世纪以来芬兰社会、历史时代变迁的细节描画,是芬兰社会与心灵的真实记录。
译 序
芬兰,一个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遥远而又并不熟悉的国家。芬兰文学,如这个国家一样,像一颗闪耀着冷艳光芒却遥不可及的钻石。然而,这个地处遥远而神秘的北欧、曾经饱经磨难而今高度发达的国家的文学却在世界文坛有着独特的地位。芬兰地处北欧,人口只有500多万,但是芬兰每年的书籍销售量超过2000万册。在15岁到79岁的芬兰人中,大约每6个人中有一人每年会至少购买10本书。 这些消费者购买的书籍占了书籍销售总量的一半以上。如今芬兰按人口比例计算其书籍出版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虽然近年来芬兰印刷书籍数量呈下降趋势,但电子书的普及程度正在上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以及全面的图
书馆服务系统营造了健康的阅读生态,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好的土壤。
但是芬兰文学在中国译介较少,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国内对芬兰文学了解的匮乏以及翻译人才的稀缺。其实芬兰文学在全世界的译介都不算太丰富。芬兰文学协会的翻译地图显示18392020年间,芬兰文学(包括瑞典语文学、芬兰语文学和萨米语文学)在海外翻译和出版多的国家分别是德国(1388本)、爱沙尼亚(1007本)、瑞典(931本)、丹麦(635本)、法国(580本)、挪威(573本),而英国和美国分别为340本和300本。东亚国家中日本翻译 出版的芬兰文学译本有236本,而在中国出版的译本有180本,排名第19位。其实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芬兰文学作品陆续被引进中国。中国对芬兰文学的译介主要涉及经典小说、诗歌、儿童文学领域的著名作家作品等。这些作品引领中国读者走进芬兰文学的大门,让中国人对芬兰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芬兰文学作品在中国的出版一直
如涓涓细流,数量虽不能与很多文学大国相比,但也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在芬兰文学海外译介的版图中,被翻译多的芬兰作家是E.伦洛特(Elias Lnnrot)的《卡勒瓦拉》(Kalevala),共有55个不同语言的译本;其次是芬兰国宝级童书作家托芙扬松(Tove Jansson),其作品被译为48种语言。另外,米卡瓦塔里(Mika Waltari)的作品被译为42种语言,而近几年芬兰著名新生代作家苏菲奥克萨宁的作品则被译为 39 种语言。阿尔托巴西林纳
(Arto Paasilinna,又译帕西林纳)和芬兰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F. E. 西朗佩(F. E. Sillanp,又译F. E. 西伦佩)的作品分别被译为35种语言和34种语言。这一整体译介趋
势与芬兰文学在中国的翻译状况基本相似。
但其实芬兰文学中还有更多精彩之作尚未被中国读者所了解。纵观芬兰近几年的文学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芬兰有不少优秀作品的创作视角开始从现实转向历史,从本土转向世界。近些年芬兰三大文学奖的获奖或提名作品 就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趋势,例如:2016年芬兰文学奖获奖作品《恩格尔的城市水彩画》(尤卡维基莱,Jukka Viikil),2017年的获奖作品《涅米》(尤哈胡尔米,Juha Hurme),2018年的获奖作品《天球》(奥利亚罗宁,Olli Jalonen),2019年获奖作品《博拉》(帕伊蒂姆斯塔托夫齐,Pajtim Statovci)等。
而《四道口》(Neljntienristeys)就是这样一本独特的历史小说,其在2014年被提名芬兰文学奖,同年也被提名赫尔辛基日报文学奖。该书作者汤米基诺宁(Tommi
Kinnunen)是一名来自图尔库的芬兰语及文学课教师,1973年出生于芬兰北部城市库萨莫(Kuusamo)。《四道口》是他的处女作,起源于2012年在图尔库一个写作课程上的作
业。2013年春天,他的好友通读全文之后,发给了芬兰著名的出版社WSOY,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轰动。《赫尔辛基日报》文化版的书评称这样的处女作十年难得一遇,只需阅读数页,便可知此书不凡。书刚出版不久,就出现一书难求的情况。身为芬兰语教师的作者也随即成为芬兰图书界的名人和各类媒体的宠儿。《四道口》已经在芬兰销售了数万册,翻译版权已出售给14个国家,且均获好评。此后,这本小说又被改编为戏剧、歌剧多次上演。继这部处女作之后,汤米基诺宁又陆续出版了三本小说,每一本都被提名芬兰文学奖,这在芬兰实属罕见。
《四道口》这部小说的叙事跨越了18951996逾越百年的芬兰历史时期,文本结构精巧,细节丰富,语言优美生动。全书共分为四个篇章,讲述了生活在芬兰北方小村子里的一个家族的故事。作者选取这个家族里的四位人物分别作为每一篇章的主角。位是玛丽亚,她在大城市完成了学业,回到小城成为一名助产士。在现代医疗体系尚未成型的年代,助产士还是比较稀缺的专业人士。玛丽亚是位走在时代前列的女性,为了到更远的地方给产妇接生,她成了当地位拥有自行车的人。她没有结婚,却生下了女儿拉赫亚并独自将她抚养长大。玛丽亚常年工作,在拥有一定经济基础之后,找人盖了一栋房子,正对着村子的四道口。书中的第二位主人公拉赫亚是玛丽亚的非婚生女儿,她的生父是谁,作者写得很隐晦。和母亲一样,拉赫亚也是一位独立女性,拉赫亚亦在年轻时未婚生女。可是和母亲不同,拉赫亚希望被大家接受,她希望有个男人爱她,希望得到丈夫奥尼的认可。第三位主人公是拉赫亚的儿媳卡琳娜。在战争结束返乡之后,拉赫亚的丈夫奥尼在老房子的废墟上自己动手盖了一栋新房子,比村子里任何一栋房子都要高。当卡琳娜嫁给拉赫亚的儿子约翰尼斯后,卡琳娜住进奥尼建的新房子里,她和丈夫带着孩子们住在房子的一侧,婆婆拉赫亚住在另一侧。卡琳娜和拉赫亚一起生活了四十年,这四十年一直生活在拉赫亚的阴影下,因此卡琳娜一直希望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拉赫亚的丈夫奥尼则是全书后一位主人公。他将拉赫亚的私生女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看待,又和拉赫亚生了一儿一女,他经历了战争的洗礼,获得了战斗奖章,战后他一砖一瓦地重建家园,在外人看来他是个能干的男人、和蔼的父亲。可是奥尼内心的渴望与挣扎只有他自己知道……
《四道口》是一部以芬兰百年历史为叙事背景的家族小说,却又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家族小说,因为它描写的主题并不是一个家族的百年兴衰,而是在这百年中一个家族里的四个个体。四道口是全书中重要的隐喻,不仅仅是这个家族先后住过的两栋房子都坐落在村头的交叉路口附近四道口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交叉路口,也是人生道路的交叉路口。本书的四位主人公对生活都有自己的不同诉求:玛丽亚渴望做一位独立新女性,拉赫亚渴望有一个爱
她的男人,卡琳娜希望有一座完全属于自己的房子,奥尼渴望做一个正常男人。他们各自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往前走,正如书中所传达的,选择一扇门通向另外一个地方,其实这不同的选择并无对错之分。
《四道口》的叙述特点亦独树一帜,四位主角各自成篇,叙述视角也随之转换。作者在每一位主角的篇幅中都只选取了几个时间节点,仿佛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是时间之轴上的几段碎片。与此同时,作者在叙述时留下大量空间,供读者自己去思索片段与片段之间的关联。在每一位人物做主角的章节里,其他几位人物也都作为配角出现。不同篇章之间的人物前后呼应,故事的细节和发展又互相补充,好像要让读者在其中完成一个拼图游戏,这充分展现出作者对小说情节的构架能力和叙事技巧的娴熟。此外,作者自称对每一处历史细节都经过认真考证,那么从另一个层面也展现了芬兰社会的百年发展史,因而在阅读中读者会
深刻感受到真实的历史感。
前文提到芬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并不丰富,主要受制于译者的稀缺。《四道口》一书自2017年年底着手翻译,期间教研工作的忙碌和疫情的影响都使此书翻译进展缓慢,在此十分感谢北欧文学译丛这个团队的不离不弃,感谢出版社相关领导和同志的包容和耐心,也特别感谢我的两个学生王紫轩、覃芝榕,她们在毕业之后一直对芬兰语和芬兰文学的译介保有热情。他们对北欧文学的专注与执着,让人特别感动。《四道口》付梓在即,期待这部作品在与中国读者相遇后能受到喜爱。
汤米基诺宁(Tommi Kinnunen,1973- ),芬兰当代著名小说家,他创作的《四道口》,《赫尔辛基日报》文化版书评称这样的处女作十年难得一遇。截至2016年2月底,《四道口》已经在芬兰销售了近6万册,翻译版权已出售给14个国家。丹麦语、荷兰语、爱沙尼亚语、立陶宛语、挪威语、波兰语、斯洛文尼亚语和瑞典语的译本已经陆续出版,且均获好评。
走过的路
1996|康复中心
玛丽亚
1895|巾帼巷 做自己力作能及的事
1904|客舍路 去程和回程
1925|波澜阶 不断扩大的住房
1933|榭氏路 必要的人和没必要的人
1936|岑林路 助产归来
1944|行旅路 所有资产化为虚空
1953|牛车路 关系变质了
1955|万圣巷 热情的后一次燃烧
拉赫亚
1911|寻珠路 在火灾的废墟里
1931|烈火巷 烟雾诉说的故事
1938|无援路 直到第三代、第四代
1946|壕沟巷 火柴盒里的火星
1950|枕木街 至亲至疏
1957|军库街 从别人口中借来的话语
1959|鳏寡道 两个未亡人
1967|教堂路 永远相连
1977|鱼笼街 对抗孤独
卡琳娜
1964|柴门路 淤积的灰尘
1966|厄运道 新旧并存
1967|浓羹路 囚徒的故事
1969|好运路 不必要的拆除
1971|牝牛路 突然的食之无味
1973|中心巷 某些被遗忘的纽带
1977|荷里巷 划分为两派
1980|卡车巷 停下之后是另一个世界
1996|交合路 一抹微笑
奥尼
1930|求爱巷 回忆诞生之时
1934|竞速道 当所求皆在手中
1943|德军路 经验之谈
1946|钻子街 寻找新的节奏
1950|流氓道 斩断的联系
1952|陷阱环 分离的痛苦
1953|毡匠街 有名之物
1954|欢趣巷 自己的空间
1955|蜡炬街 消失的共同点
1957|机械道 与脆弱相对而坐
1959|奥卢街 终点很快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