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详细地描述了孩子各个年龄段会出现的敏感期,以及各种应对方法,具体包括:视觉敏感期、听觉敏感期、口腔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行走的敏感期等内容。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一种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好时机。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认识、了解儿童的敏感期,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呢?为此,孙瑞敏特别编写了《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它将在□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个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
大家都熟悉狼孩的故事,其实,狼孩并不是一个传说和故事,而是真正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一个历史事件。法国大革命开始后的第三天,三个猎人捕获了一个小男孩,他赤裸着身体,正在寻找橡果和树根充饥,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狼孩”。
尽管他也长大到十几岁,但由于离开了人类所需的学习环境,他丧失了许多人类基本的特性:他看不懂绘画,对□刺耳的响声和□动听的音乐毫不理会;他不会说话,只会咕咕哝哝;他闻不出香水的香味,也嗅不出由于他极不卫生的生活习惯而造成的生活环境的恶臭;他不会开门,更不会站到椅子上去拿东西……虽然人们对他进行了反复训练,但他的□终智力还不如一个三岁的孩子。
其实,狼孩的悲剧就在于他错过了幼儿成长与学□_□“敏感期”。
同样,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会喜欢看黑白相问的地方而不是大人们认为的彩色气球?为什么会对非常细小的事物感兴趣,如头发丝、小蚂蚁?为什么爱吃手,还吃得津津有味?为什么突然变得特别执拗,父母说什么都以 “不”作为回应……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要源于儿童的“敏感期”。
“儿童成长的敏感期”这一概念,是伟大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的。
所谓敏感期,是在0~6岁这个成长过程中,儿童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他会突然对某种特定的事物或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狂热的状态,直到他内心的需求得到满足、敏感度下降或被人为地阻止,这股动力才会消失。顺利通过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因此,有些教育家将敏感期也称为学□□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而儿童的发展一旦错过了敏感期就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这种缺憾有大有小,而且在儿童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将会很难弥补,即便能够弥补,也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可见,敏感期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经验证明,在各个敏感期,如果儿童受到干扰或阻碍,不能正常使用他们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功能就会丧失。这就好比,不能正常地使用耳朵,耳朵就会失聪;不使用鼻子,鼻子就会丧失正常的嗅觉能力;不能自由地使用双手,儿童的手就会笨拙…… 可以这样说,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一种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时,就会丧失学□□□佳时机。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认识、了解儿童的敏感期,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呢?为此,我们特别编写了此书,它将在□大程度上向父母展示孩子在各个敏感期的表现,并为父母提供应对孩子敏感期的科学对策。
□后,衷心地祝愿所有的父母都能帮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孙瑞敏,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与心理学专家,既是一位母亲,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儿童行为、心理方面有着丰富的专业技巧和实践经验,成千上万的家长按照他们的教育理念养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第一章 0~2岁半
■视觉敏感期--新生儿对明暗相间的地方非常感兴趣
解读孩子的视觉敏感期
宝宝视觉敏感期的发展
视觉敏感期对宝宝的重要性
宝宝视觉发展时间表
为孩子提供科学的视觉环境
■听觉敏感期--喜欢处在有声音的环境中
刚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具有了听觉能力
在生命□初对孩子进行听力测试
用科学的方法,让宝宝听力“更上一层楼”
用孩子爱听的“妈妈腔”同他说话
■口腔敏感期--开始用口认识外部世界
解读孩子的口腔敏感期
父母要了解孩子用口认识世界的概念
看见什么都往嘴里塞:用口感知触觉和味觉
小手总往嘴里伸:练习使用牙齿和舌头
随口咬人:并非是恶意攻击
■手的敏感期--用手探索环境、感知世界
解读孩子手的敏感期
重视孩子手的敏感期
伸手打人:不是爱打人,只是想引起注意
乱扔东西:对学到的新本领充满好奇
■行走的敏感期--乐此不疲地来回走
解读孩子行走的敏感期
行走敏感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上下走楼梯:孩子在探索腿与脚的功能
哪里不平走哪里:新奇体验探索未知的世界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行走的敏感期
学步车的尴尬:不一定能帮孩子学走路
■语言的敏感期--一遍又一遍重复他人的话
解读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历程
重复和模仿:对句子表达的意思很感兴趣
爱骂人:因为孩子发现“诅咒”是一种力量
说悄悄话:孩子喜欢这种语言的魅力
喜欢接电话:一口气说完“你好!再见!”
说话口吃:因为我的嘴巴还跟不上我的脑子
用语言代替哭泣:让孩子学会另外一种表达方式
第二章 □岁半至3岁
■自我意识产生的敏感期--“我的,什么都是我的”
家长要意识到孩子自我意识的产生
“这是我的,不给”:孩子并不是自私
对什么都说“不”:孩子在用刚刚形成的意识做事
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只是喜欢不是偷
“抢”小朋友的玩具:不一定就是孩子霸道
■空间敏感期--对着凳子,喜欢爬上又跳下
解读孩子的空间敏感期
孩子尽情探索空间时,家长不要过多干涉
插孔、盖瓶盖:不停地探索“有孔”的空间
对“捉迷藏”情有独钟:充分享受探索的乐趣
垒高又推倒: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秩序敏感期--需要一个稳定且有秩序的环境
解读孩子的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对孩子至关重要
给物品“找主人”:脑海中逐渐形成固定的秩序
将所有东西“归位”:保护这个有秩序的环境
不合心意就“重来”:按照自己建立的秩序做事
爱做的事情就重复:通过重复获得内在的秩序感
■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对很小的东西感兴趣
解读孩子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
从孩子关注细小事物的行为读懂他的心理
当孩子专注于某件事,家长不要去打扰
在室外,关注小蚂蚁、小花瓣、小石子,等等
在室内,关注小线头、头发丝、碎纸屑,等等
■模仿敏感期--你做什么,他也跟着做什么
解读孩子的模仿敏感期
从语言到行为方式,孩子无一不模仿
模仿你,听听孩子怎么“说”
模仿,让孩子“步步高”
幼儿好奇心强,家长警惕孩子染上“模仿瘾”
第三章 3~4岁
■执拗的敏感期--孩子不可理喻地“胡闹”
解读孩子的执拗敏感期
与父母作对:内心的秩序必须严格执行
就是不洗手:执拗期的一种本能排斥
暴力:受到了自认为“不公平的待遇”
走出执拗敏感期的误区
■审美和完美的敏感期--每件事情都不能出错
解读孩子的审美和完美敏感期
孩子在完美敏感期的特殊表现
教孩子认识美的真正内涵
“臭美”敏感期,趁机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色彩敏感期--开始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颜色
孩子的色彩敏感期到来了
色彩影响幼儿的智商、情商和性格
按蒙氏教育理论教孩子认识色彩
■人际关系的敏感期--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开始依恋
解读孩子的人际关系敏感期
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技能
交换是孩子人际关系的开端
孩子总被欺负,家长要正确引导
第四章 4~5岁
■婚姻敏感期--“我要和爸爸(妈妈)结婚”
当孩子涉及到婚姻敏感期
孩子婚姻敏感期的三个心路历程
孩子“恋爱结婚”,父母不要嘲笑讥讽
让孩子对婚姻有更深刻的认识
■性别和出生的敏感期--“我是从哪里来的”
父母要用坦然的态度回答孩子的性别和出生问题
读懂孩子性别敏感期的行为
父母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
用科学的态度向孩子讲述生命的起源
■身份确认的敏感期--开始崇拜某一个偶像
解读孩子的身份确认敏感期
身份确认敏感期,父母要理解与配合
利用偶像,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绘画和音乐敏感期--孩子一种天然的语言表达形式
解读孩子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
从“乱画”到“会画”,也是需要过程的
喜欢画画,就要给孩子足够的自由
喜欢音乐,就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
第五章 5~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懂得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
解读孩子的社会规范敏感期
遵守规则,否则孩子会非常痛苦
不强迫孩子违背规则,尊重他的规则意识
■书写与阅读敏感期--对文字符号产生了极大兴趣
解读孩子的书写与阅读敏感期
孩子的“甲骨文”:乱写就是写字
喜欢阅读:对阅读乐此不疲
■数学敏感期--对数的序列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解读孩子的数学敏感期
孩子的数学学习要循序渐进
教孩子学数学,避免走误区
耐心等待孩子数学敏感期的到来
■自然敏感期--喜欢吸收来自自然界的一切知识
解读孩子的自然敏感期
让孩子走出屋外,亲近自然
孩子虐待动物,家长要理性看待
父母要了解孩子用口认识世界的概念
在孩子刚刚出生时,他们能够使用的□□器官就是口。尽管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能用眼睛看东西,但脑科学家却认为,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的视力都是不完善的,他们通过视力认识的这个世界是模糊的。但口却不一样,孩子刚刚出生就懂得用口吃母乳,所以口是孩子连接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自然的通道。把手唤醒
对于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来说,口的功能是巨大的,他们会通过口来认识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通过这种方式,他们首先认识的就是自己的手,通过吮吸来感知手的存在,感知手能抓握物品的功能。我们可以这样说,孩子是通过口把手唤醒,把手的功能解放出来的。
用口去认识世界
在用口的这一过程中,孩子之所以能够得到满足,并不是因为他的嘴过瘾了,而是因为通过这种过瘾,孩子掌握了很多经验。例如,在“品尝”玩具的过程中,孩子能够体会到“软”和“硬”;能够分辨出能吃的物品和不能吃的物品……□初婴幼儿仅仅是用口认识手,发展到后面,婴幼儿会用口认识周围所有的一切,什么东西都能放到嘴里。这个过程也完成和健全了口的功能。什么都放进嘴里并不是婴幼儿饥饿,仅仅是因为婴幼儿是用口来认识世界的,直到手被完全唤醒。手的敏感期到来,又帮助和加快了口的敏感期的发展。
直到婴幼儿无处不在地到处触摸,口的敏感期就这样逐渐过去了。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这些究竟给婴幼儿的是什么样的感觉和认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全世界的婴幼儿都是透过这个过程走向我们这个可触摸的世界,他们是用嘴来打开这个世界的大门的,用嘴来和这个世界建立亲密关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是生命的初始。没有这个阶段,未来的成长就会有很多的缺憾,这个时间段要持续1年,物质世界的大门就这样用嘴来打开了,为孩子伸开双手迎接世界做了一个□早期的准备。
所以,在0~□岁半这一阶段,孩子会把自己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口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手及其他器官也会出现敏感期,到那时,孩子用口探索世界的方式就会悄悄地退居二线了。
看见什么都往嘴里塞:用口感知触觉和味觉
小哲哲十个月了,他坐在那里,周围摆放着一堆的玩具。他玩耍的方式是这样的:抓起每样东西都往嘴里放。你可以看到,他品尝完积木又抓起了橡皮牙子,然后又是塑料圈。他把整个身心都放在了用口上,好像这个世界是不存在的。他高度专注的状态,似乎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塞进他的嘴里。实际上,哲哲这样做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无论他抓到什么都会不自觉地往嘴里放,有时候妈妈刚一转身抱起他,他已经抓起了一条毛巾往嘴里塞;有时候妈妈衣服上的一条带子也被他抓起来塞进嘴里。就是这样,不管是能吃的还是不能吃的。哲哲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我们这样猜想:他究竟在用嘴干什么?他在用口来认知?这些东西究竟让他感觉到什么?在我们成人看来,无非是这样的:硬的和软的,无味的和有味的,不同质地的,可吃的和不可吃的,还能有什么呢?但对一个幼儿来说,他正是用这种方式感觉他口的各种能力,口的部位功能,以及口的极限。与此同时,他也在用口去认识各种事物,包括自己的手与脚。此时我们家长能做的只有这些:准备一些可以让孩子咬的玩具,将玩具洗干净后让孩子咬一位家长这样分享经验:在孩子出生之前,我认真了解过敏感期的知识,所以,当孩子举着嫩嫩的小手放在嘴里时,我从来没有阻止过他。
不仅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把能够拿到的物品都往嘴里放。为了能使孩子更好地通过嘴认识玩具,我把他的手洗干净,又把他的玩具洗干净,围着他放了一圈,让他尽情去“品尝”。
在很多时候我也会担心,怕孩子把那些瓜子皮、笔帽吞下去发生危险.可我不敢阻止他,怕影响他“工作”。但每一次我都会看到,他把那些我认为很危险的物品吐了出来。有一次更奇怪,我给他吃了一瓣橘子,他整个都塞进了嘴里,正担心他把整瓣橘子都吞下去呢,没想到他居然把橘子瓣的皮吐了出来,把果肉吃了。
所以,从那以后,我再也不会怀疑孩子嘴的分辨能力了。当然。为了避免万一,我还是把那些带有危险性的“凶器”,如剪刀、玻璃球等尽量远离他。
当孩子得知手有抓握物品的功能以后,就会通过手把周围的物品都送到嘴里进行“检验”。很多家长常常以不卫生为理由,阻止孩子把包括手在内的所有物品放到嘴里,但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不允许孩子通过口来与外部建立联系,就等于把孩子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渠道阻挡了,这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潜能的发挥。因此,家长要准备一些孩子能咬的玩具,同事,把孩子爱用嘴啃的物品尽量洗干净。
当然,在出门的时候,父母可以带上一包消毒湿巾,及时擦擦孩子的手,以及他准备放到嘴里的东西。千万不要对孩子大声吆喝,否则孩子会产生心理阴影。
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在外面随地捡小东西往嘴里放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尝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与孩子一起玩,一起捡树叶,然后撕碎,往空中一扔;一起捡小石头,往远处扔或踢,再跑过去捡……这样,孩子会觉得很好玩,就会跟你学,从而减少往嘴巴里放东西的机会。
当然,如果孩子往嘴巴里放树叶,也不要硬从孩子手中夺过来,更不要训斥他,而是对他说:“不能吃,看妈妈,树叶会飞哦!”说完,把自己手中的树叶一抛,孩子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也可能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抛树叶,不学的话也会把要放到嘴里的东西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