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声音是丰富的,他所倾听的声音也是丰富的。在他这里,甚至沉默也是一种声音。
作为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要把奴隶变成真正的国民,鲁迅以笔为刀,单身鏖战,呐喊振聋发聩。同时,鲁迅倾听大地,倾听人民,倾听自己,倾听时代与内心的声音。
本书由著名学者、鲁迅研究专家林贤治编注,选编与声音有关的小说、杂文、散文、散文诗、诗歌、书信,从声音的角度重新阅读鲁迅、认识鲁迅,循声寻找鲁迅他在一个黑暗的时代里的所见、所闻,包括那众多驳杂、幽微到几乎无法识辨的声与影。
★鲁迅先生一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以文章做匕首,深沉、悲愤、讽刺、犀利。时至今日,鲁迅作品依然富有现实意义,启发思维,塑造独立人格。
★本书是罕见的有明确主题的鲁迅选集,从声音的角度选编鲁迅作品,读者可循声寻找鲁迅的经验,听鲁迅关于自由、革命、文化批判的声音,听鲁迅同情底层人民的声音,听鲁迅鼓励青年发声的声音,它们都是惊醒麻木民众的呐喊。
★名篇《狂人日记》《药》《无声的中国》《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费尔泼赖应该缓行》等收录其中。
★鲁迅先生关于声音的金句:
☆我们要说现代的,自己的话;用活着的白话,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直白地说出来。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无声的中国》
☆常听到他们说:我在中国住得很舒服呵!这就是中国人已经渐渐把自己的幸福送给外国人享受的证据。所以他们愈赞美,我们中国将来的苦痛要愈深的!《老调子已经唱完》
☆人民在欺骗和压制之下,失了力量,哑了声音,至多也不过有几句民谣。《田军作<八月的乡村>序》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1927年1月,鲁迅南下广州。2月,他应邀到香港做了两次演讲:头一次名为《无声的中国》,再一次叫《老调子已经唱完》,都跟声音有关。
数年前,我为花城出版社编了一种鲁迅的散文随笔集,为方便计,就以《无声的中国》命名。书的销量尚好,编辑告诉我,拟于近期重印。我便借此机会,做了较大的修订:一是把小说和别的文类收进来,二是内容多少跟声音有关。
鲁迅(18811936),一生横跨两个世纪,在世却只有短短的五十五个年头。然而,他却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思想遗产。作为一个清醒的启蒙主义者,他的思想是属于底层,属于旷野,而与当时国家意识形态相对立的。他认为,民魂的发扬是未来的事,就是说,公民社会的许多规则并不适合二十世纪中国的现实。
所以,社会改革从根本上说,首先要把奴隶变成真的国民,也即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由清廷而入民国,鲁迅一直把自己视为奴隶。他说: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去世前,说到左联内部,他仍然以奴隶自况。
何谓奴隶?鲁迅的定义有两个参照:一是主人、专制者、奴隶总管,奴隶是在他们的屠刀和皮鞭之下的被压迫者,他文中也称悲愤者和劳作者。另一个参照是奴才,论身份,一样带有依附性,但劳作较少,并且失去了悲愤。奴才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抚摩,陶醉,要使自己和别人安住于这生活;而奴隶不同,永远打熬着,不平着且挣扎着,力疾摆脱套在身上的镣铐。
早在留日时候,青年鲁迅便寻找并引进域外的新声,使中国之人,由旧梦而入于新梦,冲决嚣叫,状犹狂酲。在《摩罗诗力说》一文末尾,他发问道:今索之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有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者乎?有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者乎!然而,他听不到有先觉之声破中国人之萧条,唯有一片沉寂。
……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
一生从事写作,反抗专制政治,致力于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能憎,才能爱, 在文人社会中,他孤身奋战,勇敢而傲岸;同时,又极富于同情心和道义感。他的文字庄严、热烈、深邃、锋利,富含一种天才创造的特异的战斗风格。
郁达夫高度评价鲁迅思想及著作,强调指出: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小说
狂人日记
药
长明灯
兔和猫
杂感
摩罗诗力说(节选)
无声的中国
老调子已经唱完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关于知识阶级
圣武
暴君的臣民
青年书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书斋生活与其危险》译者附记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杂忆
一点比喻
谈皇帝
无花的蔷薇之二(节选)
死地
空谈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扣丝杂感
可恶罪
小杂感
太平歌诀
流氓的变迁
言论自由的界限
《杀错了人》异议
论秦理斋夫人事
论人言可畏
习惯与改革
从讽刺到幽默
听说梦
现代史
华德焚书异同论
中国文坛的悲观
由聋而哑
同意和解释
小品文的危机
谣言世家
偶成
火
捣鬼心传
过年
拿来主义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田军作《八月的乡村》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这个与那个
忽然想到
论睁了眼看
病后杂谈
病后杂谈之余
买《小学大全》记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女吊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呐喊》自序
写在《坟》后面
答有恒先生
《华盖集》题记
《准风月谈》前记
《花边文学》序言
散文
范爱农
记念刘和珍君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散文诗
《野草》题辞
影的告别
复仇
复仇(其二)
希望
过客
失掉的好地狱
颓败线的颤动
这样的战士
淡淡的血痕中
长城
战士和苍蝇
夜颂
旧体诗
无题
送O. E. 君携兰归国
无题
湘灵歌
无题
偶成
自嘲
无题
悼杨铨
赠人
悼丁君
无题
亥年残秋偶作
书信
致钱玄同
致宋崇义
致李秉中(二封)
致台静农
致曹聚仁(二封)
致刘炜明(二封)
致萧军、萧红(三封)
致萧军
致曹靖华
致胡风
致杨霁云
致王冶秋
致时玳(二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