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家精神》中,鲍莫尔研究了“企业家”这一生产要素在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行为之间的配置,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要制定与企业家才能有关的合理政策,关键在于要找到那些可以阻止或防止企业家才能被用于非生产性用途的各种措施,激励人们更好地运用“企业家资源”。
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以及最早的创新思想发源地,拙作能在这个国家翻译出版是我的殊荣。正如将在下面指出的,因为我个人与中国的关系,我对此感到尤为高兴。另外,作为回报,我希望本书的内容为中国读者提供价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思想的交流过程带来的报酬是超加性的:。总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确,正因为这一信仰,我当前主要致力于研究一部不平凡的、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和加以认识的中国发明史。
尤为特别的是,历史显示,中国与其自身创造的、不可思议的、大规模的发明历史十分不相称。但是,产生于西方的补充性技术却显示了一种将这些发明应用于高效率工作的能力。我们创造了一种致力于这项工作的特殊职业——企业家。正是企业家,能真正认识到何种发明对社会、个体使用者以及经济增长的贡献最有潜力;正是他们,能洞悉如何更好地修正与完善那些发明;也正是他们,将这些发明引向市场,并确保其被用于有着最高使用效率的地方,即使那些地方并不涉及利润和资金。
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有大量认知,这将有助于鼓励企业家的工作,促进这项任务的实施。这与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知识积累,进而促进发明者和发现者的工作是相呼应的。我们所缺少的知识在于,如何更好地创造和训练这两类人,即发明新项目的发明者和将其引入生产过程的企业家。但令人奇怪的是,这类课程的教学仍然主要沿用传统的教学体系,而缺乏系统的教学模式的验证。作为获得这类必备知识的关键一步,我们正在进行一项主要由中、美两国大学合作完成的研究方案。
中文版自序
自序
第1章 经济学中的企业家
第2章 企业家精神:生产性、非生产性和破坏性
第3章 企业寻租:公司收购案例
第4章 进取性诉讼与陷入诉讼的企业家
第5章 创新努力与进取性破坏
第6章 常规化的创新及其对利润的抑制效应
第7章 创新和模仿的最优时间选择模型
第8章 技术转移丰厚的共同收益:传播与市场机制
第9章 技术转移机制I:富有企业家精神的模仿者
第10章 技术转移机制Ⅱ:互补性创新中的技术公会
第11章 技术转移的效率与定价
第12章 改进企业家精神配置的规则与政策
结语:增长模型中的企业家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本章重点关注三个问题。第一,简单地评述企业家精神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各种原因。第二,试图解释为什么经济理论未能对企业家决策过程提供有启发性的正式分析,并且断定未来它也无法做到这一点。第三,将提出一些方法,以便在理论上能够对企业家精神问题发表更加贴切的观点,即使它不能对企业家行为和企业家能力提供严格分析。
不过,在展开讨论之前,建议有必要从语义上做点区别,这种区别虽是人为的,但是仍然很重要。区分企业家功能和管理者功能对于我们的论题将是有利的,尽管熊彼特强调过,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从这类行为转变到另一类行为上(1936,p.78)。我们把管理者界定为这样的个体,即他(她)负责检查连续生产过程的当前效率。管理者的任务是:关注可行的生产过程是否能够和技术进行合理组合,既满足予当前的产出水平,又适合预期产出水平。管理者负责的事情包括:节约成制定满足合同要求的计划、日常的定价和广告开支决策、不涉及发生新程序的简单增产过程,等等。总而言之,管理者主管那些包含在企业习惯模式中的行为和决策。
上述表述并非要贬低管理行为的重要性,或是暗示它没有多少困难。哈维·列宾斯坦和卡尔·凯森等人都认为,实际上大部分企业未能实现最高效率——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它们处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位置上——因此,它们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便是设法尽可能地接近这一边界。也就是说,即便在已知的技术和熟悉的业务界限范围内,也要提高其效率。这大概是管理者的部分工作,他们要经常地寻找办法来在这里节约一点,在那里多挤出一点。尽管标准的理论模型通常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即企业家能够做出最优的——因此也是最有效率的——实现其目标的决策,但是许多模型似乎都只是提供了一个对管理者功能有用的、分析起来简便易行的描述。一旦知道了某种安排,或者说,从测算、经验和判断上看都显示构成了接近当前最优的某事物,管理者一定会发现,这一安排实际上是建立在合理的近似程度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