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共分为八章,章的主要内容为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第二章主要探讨国内外教师培养区别及策略,第三章从国外职前教师教育、国外在职教师教育与互联网、国内职前教师教育这三个方面入手,第四章我国教师入职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五章着重探讨入职教师教育,第六章研究为职后教师教育,第七章研究主题为职前教育与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第八章聚焦国内美术教师发展,探讨国内美术教师的人文素养,并从树立美术教育观入手,对美术教育在学校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素质教育视域下美术教学策略等问行了深入分析。
教师教育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因此世界各国行教育改革时,都会将教师教育改革放位置。只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才能够保证教育成果的提升。就目前来看,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各层次的教师在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职业素养、道德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依然存在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工作热情不够高、教师工作信念不够坚定、区域间教师队伍建设发展不衡等问题。而教育是实现强国目标的重要举措,尤其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目标下,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作为一项国家的公共事业,必须依靠国家的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尽快建立起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并研究出符合国情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而规范教师职前职后教育流程、扩大教师教育规模、提升教师教育课程质量、监督教师教育的实施是推动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体系形成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本书内容共分为八章。章的主要内容为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其括教师群体与专业发展、教育职业与师德师风建设、学科教师发展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发展与学习质量四方面内容。第二章主要探讨国内外教师培养区别及策略,具括国外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及培养、中国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中国教师培养策略这三部分。第三章从国外职前教师教育、国外在职教师教育与互联网、国内职前教师教育这三个方面入手,对国内外教师职前培养教育相关问行探究。第四章从我国教育发展需求层面,针对我国教师入职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展开论证,试结我国教师入职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和原则。第五章着重探讨入职教师教育及相关问题,并在明确新教师入职教育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特征、教师λ职教育实践等问行思考。第六章研究为职后教师教育,从职后教师教育课程问题诊断与教育创新、职后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实施与评价、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职后教育实践与分析几方面入手,对当前职后教师教育发展现状及相关问行探讨。第七章研究主题为职前教育与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从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建设构想、实践研究这三部行探究。第八章聚焦国内美术教师发展,探讨国内美术教师的人文素养,并从树立美术教育观入手,对美术教育在学校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素质教育视域下美术教学策略等问行了深入分析。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遇到了一些困难,为此特意请教了多位专家学者,并获得了诸多帮助和各方的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然而,由于作者自身知识储备有限、写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书中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国内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参考,为当代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后,恳请广大读者能够对本行批评指正,作者将会积极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本行修改和完善。
作者
2019年1pan>月
前言
章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
节教师群体与专业发展
节教育职业与师德师风建设
第三节学科教师发展的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第四节教师发展与学
章国内外教师培养区别及策略
节国外教师教育专业标准及培养
节中国教师培养的专业设置
第三节中国教师培养策略
第三章国内外教师职前培养教育
节国外职前教师教育
节国外在职教师教育与互联网
第三节国内职前教师教育
第四章我国教师入职前的思想政治教育
节教师入职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节教师入职前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第三节教师入职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第四节教师入职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第五章入职教师教育
节新教师入职教育简述
节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特征
第三节教师入职教育实践与思考
第六章职后教师教育
节职后教师教育课程问题诊断与教育创新
节职后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实施与评价
第三节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职后教育实践与分析
第七章职前教育与职后一体化培养模式构建
节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节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构想
第三节职前与职后一体化课程的实践研究
第八章国内美术教师的人文素养
节树立美术教育观
节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第三节当前社会美术教师应具备的条件
第四节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论
本章对教师培养的相关理行介绍,具体内括教师群体与专业发展、教师标准的设计与师德师风建设、学科教师发展的问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教师发展与学四部分。
节教师群体与专业发展
一、人类学视野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意蕴
(一)主体需要: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初动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基于人类学。我们要对人类学研究的主行明确,现实存在的人是无法满足现实存在条件的生存主体,人类研究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生存主体以及其根本特征。马克思曾指出:需要是人行活动的基础和原初动力,需要的满足程度直接涉及人的本质的实现程度。
从教师职业内涵的角度看,它的目标是培养人,是培养拥有情感、智慧的人。尽管教师也要为自己的生计做打算,但这只是教师个人成长过程中低级的需求。从中观的层面而言,主体需要指的是教师个体能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质和专业有充分的认同感,并且能够了解职业的特和专业标准。同时,教师还需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职业的发展方向以及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教师不仅需要清楚地认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还需要拥有能够将自身的发展当作独立个体并尝试对行构建的能力。再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主体需要已经成为“作体的人的一种社会需要,是处在社会当中的人去努力追求和实现目标的本质”。从这个层面来看,教师不仅需要将自身的职业当作是一种个人追求、个人事业抱负的实现,一种发挥自己能力的重要方式,还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对自我的不断完善,并希望在事业实践过程中追求对自我的。
(二)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根本
马克思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人的存在便代表着其是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才使得他能够成为一个个体,一个能够在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单个存在物。同时,他也是观念体,是被他人感知和思考的社会主体,如同他在现实生活中不仅是真实在社会之中存在的个体,又是个人生命的表现。”从这个层面来看,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是“具体的个人发展”,是以生命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人类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便是一个生活的过程,教师这个职业同样能够让教师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且能在其一生之中展现出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能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的某种生命存在的意义,并以此为激励,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提升教学能力,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这一过程是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的行为并非像某种工具,或是奴隶一般受人指使或胁迫,而是一种自愿的行为,且这一行为往往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教师的生命价值正是在这样的行为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当教师职业能够不断地发展,意味着教师已经从“具体的个人”成长到“的人,是能够在不同环境之中承担起责任的人。”作为具体的个人,教师发展的内在根本是个人生命完整的发展和生命质量的提升。
(三)自我: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个生命体,教师也有时刻希望自我的思想。这是一般人都会有的自我意识。正是这样的自我意识鞭策着人们勇往直前,不断获步。事实上,只有不断完成自我目标的教师,才能够真正满足人们的学。在相当大程度上,教师之所以对职业有更高的追求,是因为其已经对现在的自我状态和发展产生了不满,教师期望得到更高、专业更完善的发展目标和自我提升。教师通过自身对发展环境的探索和再创造去改变和完善现有的教育环境,这也是教师对于现阶段自己的、状态、目标、境界以及所处的环境的突破。教师能够在改变和完善教育环境的同时完善自身,实现了教育环境与教师的双重构建——主体客体化与主体统一化,这种构建能够使得教师的生活、事业都变得更加美满,使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发展更富有意义。自我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以及是“由‘自然世界’转向‘文化世界’然后转向‘意义世界’的过程”和展现个人价值的过程。教师的社会意义决定了其必然是服务于社会的,但同时教师作为“具体的个人”也具备了“自主人”的意义与追求,这两者都是教师的必要属。所以,现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价值观是教师内在“具体的个人”的生命意义与外在“社会服务”的工具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