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在我国现代诸多知名作家里,像老舍先生这样出身平民的为数不多,而始终保持平民风格,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城市平民生活大获成功者,唯老舍先生一人。
老舍出生于北京城一个下层旗人家庭,父亲在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时阵亡。此后,一家人靠母亲给人家缝洗衣服和在小学当佣工来维持生活。老舍幼年时即爱读书,但因家中经济拮据,他只能从同龄孩子的背诵声中学习。直到九岁那年,他才在好心人的资助下进入私塾。城市底层百姓的贫困经历使老舍深切感受到生活的艰难,对市民生活的切身体验,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也使他逐渐形成了不满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
五四运动的爆发给了老舍先生一个新的心灵。他辞去待遇优厚的职位,1924年远赴英国伦敦任汉语教师,在那里,他阅读了大量欧洲文学名著,并开始了小说创作。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而近乎油滑。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重头作品《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1936年在青岛写成的。他曾说:《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炮。但作品初的创作诱因却是很偶然的,一位朋友来老舍家聊天,随便谈起他在北京时曾用过一个车夫,那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终还是受穷。老舍当时就敏感地意识到这颇可写一篇小说。那个朋友紧接着又说了另一个车夫的故事,他被军队抓走,又伺机逃出,还偷偷牵回了三匹骆驼。这简单的叙述引起了老舍非常大的兴趣,从春到夏,他入迷地搜集资料,构思情节,他还写信给朋友打听骆驼的生活习惯。老舍虽身在齐鲁,但自幼所见旧北平下层社会的生活画面活跃在他脑中,给了他灵感和创作源泉,一部以人力车夫祥子为中心,交织着旧北平社会世俗风情的作品很自然地构思完成了。
小说讲述了北平一位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祥子出身乡下,在他18岁的时候父母去世,又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在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环境下,他怀着一颗朴实又固执的心,来到北平谋生。在尝试了许多体力活儿后,祥子发现拉车很容易赚到钱,便一心想买辆自己的车。他凭着勤奋与坚毅,省吃俭用了三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了能够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然而在军阀混战的恶劣环境下,他连人带车被军队掳走,半夜逃脱时牵走了三匹骆驼,骆驼祥子的称号由此而来。然而倔强的祥子并未放弃,他更加勤奋地拉车攒钱,可还没等买车,所有的积蓄就都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又成了泡影。后来祥子与虎妞结婚,又有了一辆自己的车,但是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失去妻儿的同时也失去了车,迫于实际又无法与小福子走到一起,后到夏家拉包月,被夏太太勾引而得了脏病。经历如此磨难的祥子却依旧未被打倒,他得到曹先生的指点,决定去找小福子,开始新生活,不料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这导致祥子对生活彻底绝望,终成为一具麻木不仁、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这部作品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展示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平底层市民挣扎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寄予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书中对社会的不平提出了严正抗议,十分清醒、明确地指出造成祥子、二强子、小福子、老马、小马等人悲惨命运的社会根源有反动军阀的连年混战,有孙侦探一类反动政权的鹰犬,有杨太太、刘四爷、夏太太一类剥削者。从而有力地揭示出这个人间地狱的本质。
另外,作品也思索了破产农民涌进城市之后的命运问题,告诉我们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下,城市贫民要做命运的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淳朴、勤劳的青年农民祥子,因父母双亡,在农村破产后进入北京城,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现实展开搏斗。而搏斗的结局则以祥子的失败和堕落告终,他终未能圆自己的买车梦。与之境况类似的还有老马祖孙俩等底层劳动人民。
纵观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出现得多的是知识分子和农民形象。《骆驼祥子》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的描写,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城市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进行了艺术性的浓缩,充分展示了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也将一批城市贫民的形象带进了读者的视野。可以说,这是一部老舍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社会进行批判的小说。同时,作品对下层城市贫民身上不敢正视现实、自欺欺人的幻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个人奋斗道路破灭以后的苟且忍让等性格弱点也进行了揭示和批判,延续了他的作品批判国民性弱点这一总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