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本书作者是一名互联网老兵,亲身见证并参与了 IT(互联网技术)时代向 DT(数据处理技术)时代的演变,深切体会到了数字化带来的巨大改变。他在书中一开篇就提到阿尔文·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描述了这本书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给中国带来的冲击波。我相信,这对他个人的观念形成和职业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样在当时的中国引起轰动的还有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这本书主要的观点是:我们正在进入信息社会。试想一下,美国当时还处于IBM商用机的时代,乔布斯让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的梦想才刚起步,甚至图形界面和鼠标都还没有进入普通人的视野,而Windows 系统在三年之后才面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又看了一遍《大趋势》。书中提出的十大趋势,除了信息社会,还有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世界经济、长期思维、分散化、自主化、共同参与民主制、网络组织、从北到南、选择多样性。后九大趋势不妨看作信息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种相应变化。从经济层面来看,高技术与高情感的平衡或结合,不正充分体现在 Facebook、微信和抖音上吗?经济的全球化甚至已经发展到反思调整阶段了,网络组织也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奈斯比特当年的判断在 40 年后基本都得到了验证。
当然,做出合理的趋势判断还有个方法问题。奈斯比特的判断基于对当年美国几千份地方性报纸的文本分析,其基本原理是创新发展来源于社会基层。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情况不一样,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未来的趋势呢?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数字化的力量》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从他 30 多年的从业经验出发,总结了他对数字时代的深刻认知,并对数字化进行了深度解读,更以自己独特的实践视角,勾勒出数字文明的星辰大海,帮助读者提升认知水平,以获得新的世界观。更重要的是,作者还在新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对商业模式和企业价值的重构,是对企业竞争力的综合提升,并规划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四条可行路径:资产数字化、产业数联、决策数智化和组织无边界化。在书中,作者对这四条路径做了很好的阐释。
我认同并欣赏作者关于数字文明时代企业转型的观点。在时代认知层面,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化的内涵及其深远广泛的影响;在企业转型实操层面,本书也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思路和路径。从这两个层面来看,本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对企业经营者会有更多的启发。
未来已来。今天重提托夫勒和奈斯比特,是想强调我们应主动适应并参与创造数字时代的文明,正所谓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企业界,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是已来的未来。本书既是对数字化新文明所做的探索,也是对探索所做的总结,期待这些探索和总结可以引发更多的创新与实践。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BiMBA 商学院院长
自序
2021 年底,虽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苹果、微软等数字科技公司的股价仍创新高,市值突破 2.5 万亿美元,直逼 3 万亿美元。是什么推动数字科技公司的股价在过去 20 年屡创新高,并使这些公司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是什么使这些公司在过去两年全球经济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速增长?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带来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一个新纪元?
本书追溯过去,着眼现在,展望未来,对数字化的本质及其为人类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试图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本书共分为 5章。第 1 章是奔涌而来的数字文明新浪潮,从人类文明的进化历程看何为数字化。第 2 章是颠覆认知的数据科学,指出人类历史就是认知不断被颠覆的过程,从数学到数据科学的演进更是彻底颠覆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第 3 章是重构企业价值的数字化转型,探讨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重要生产单元如何运用数字化,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字化的特征和价值。第 4 章是基于云原生的技术范式创新,重点探讨数字时代技术范式的特点,以及与传统信息化工具的差别。第 5 章是新基建引擎启动,共赢未来,指出基础设施建设(简称基建)既是时代的象征,也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而数字化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有着崭新的特征,并且为社会发展带来了新动力。我希望从认知的颠覆、技术范式的颠覆、商业模式的颠覆、企业组织方式和产业链的重构,以及以新基建为标志的文明进化新动力等多个维度来探索数字化对我们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对世界的假设和定义,决定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古希腊哲人提出了原子的概念,把世界定义为是由原子构成的,使人类以物质科学为基础的认知不断进化,从而创造了工业文明的伟大成就。毕达哥拉斯认为世界是数字的,尽管从牛顿开始,人类就已经把数学作为科学的基础,把自然哲学的数字表达作为现代科学的标志,但人类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世界是数字的这一真谛。牛顿认为,这个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人类永远无法全面了解的客观世界,另一部分是人类能够定义的并与人类共生的世界。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蓬勃发展,新的认知工具数据科学出现了。在过去 400 年间,人类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在数学方法上的现代科学技术,让人类意志的力量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让人类文明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人类对科学的认知是从实验室生成数据到解读数据的过程。今天,数据的生成不仅仅依赖于实验,在商业计算和社会计算的过程中,关于人的行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自然的关系的数据,无时无刻不在海量地产生,如何收集(包括生产)、治理、分析、应用、展示,以及保证法律上的合规及技术上的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利用数字技术构建的数据关系,将颠覆我们的认知,基于这些数据而产生的数据资产,也为我们实现业务的重构创造了条件。同时,数据科学的迅猛发展也使元宇宙从科幻小说走进现实。元宇宙告诉我们,与物理世界并行着一个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对这个新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将把人类文明带入一个新纪元。
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要么数字化,要么被数字化。企业的数字化过程,是一个重构过程,更是一个再认识过程。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受原有条件的制约,我们产生了路径依赖,这导致我们忘记了创立企业的初心。与孔子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不仅推动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建立,点亮了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更提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性原理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缺省,也不能违反。同样,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其存在的根本逻辑,将这些根本逻辑数字化,就形成了企业的数据资产,而数据资产的形成和积累又推动企业在为用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形成敏捷的业务流程,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今天的社交网络技术极大地支持了企业的无边界成长,而企业的无边界成长又为更多数据资产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那些在大算力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实现了决策流程自动化的企业如同旋转的飞轮,能量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竞争力越来越强。
数字化进程也离不开技术范式的不断颠覆。以云原生为核心的技术范式在数字化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云似乎很神秘。其实自从苹果公司生产智能手机以来,我们就已经生活在云中了。苹果公司的 App Store(应用商店)里有上百万个 App,每个 App 就是一朵云。在数字化时代,数字消费已成为人们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打电话是按时间计费的,而今天,我们使用的手机网络是按流量计费的,流量消费就是数字消费。如何提供云,如何转换消费方式,是企业云原生的出发点。尽管云原生还不够成熟,但它带来的技术范式的创新,为实现复杂系统的数字原生、系统间的有机统一和进化,以及数据的全流通创造了技术条件。更重要的是,在云原生技术范式的形成过程中,中国企业与世界同步,或许,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逆转的一个契机。
自古以来,基建既是文明的标志,也是文明进化的推动力。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地中海文明的标志,它的建成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黄河的治理,不仅促进了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也为农耕文明创造了条件。同样,在数字经济时代,基于虚拟世界的新基建,既是数字文明的标志,也是推动数字文明进化的新动力。无论是全球定位系统还是 Zoom 视频会议系统,都属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而乡村振兴、化解金融风险以及碳达峰等挑战,既为数字化明确了新的方向,也为中国企业在解决这些挑战的过程中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按照熊彼特的定义,数字化就是一次颠覆式创新,这种颠覆式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产品和原料上,也体现在新的市场、新的生产关系以及企业组织方式上。如今,数据已经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不同,它在以指数级增长的方式滚动产生。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数字化演进是建立在前人创新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爱迪生效应,就不会有电子管;没有电子管,就不会有电子学;没有电子学,就不会有计算机;没有计算机,就不会有今天的云计算。我们应该向所有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致敬。没有工业文明的积累,就不会有数字文明的到来。
未来已来。人类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正在开启数字文明。从消费过程的移动支付到数字货币,从制造过程的价值传递到价值共享,从传统的空间认知和城市探索到今天基于数字空间的智慧城市,从层级化的官僚体系到基于数据和云平台的共建共治共享新发展理念,从高峡出平湖到运用新基建构造人类生态文明共同体……人类不断突破认知边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更辉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