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 |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2021 读者对象:企业管理者及企业信用研究者 ![]()
本报告是全面、客观、真实反映我国企业信用发展状况以及经济
效益变化趋势的综合性大型年度报告。"中国企业信用发展分析研究"课题组在开展中国企业信用调查评价活动过程中,历时一年采集大量信息 和数据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以及各行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 价和成因分析,指出了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新变化以及中国企业信用发展面 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并提出了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参考坐标,同时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对我国企业信用水平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 解,对全面提高我国企业的诚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市 场上的形象和竞争力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指出了当前宏观经济环境新变化以及中国企业信用发展面
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并提出了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除主体报告外,还包括了中国企业信用500强发展报告、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100强发展报告、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100强发展报告、中国民营企业信用100强发展报告、中国上市公司信用500强发展报告 ,以及相应的评价资料。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也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年。 面对发展中遭遇的各种困难挑战, 2021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极为不易、 亮点突出的成绩单。 我国企业面对迅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外部经济环境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风险与挑战, 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总体保持了增长态势, 也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坚持稳中 求进工作总基调, 完整、 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 开放,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统筹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 继续做好 “六稳” “六保” 工作, 持续改善民生, 着力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 开。 我国企业界在 2022 年将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 坚持创新驱动, 加快数字化转型, 打造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新优势。 创新是引领 发展的第一动力, 是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9—2021 年, 我国企 业在极其困难的发展局面下,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增加, 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日趋提高。 我国企业界要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 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打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 发挥先发优势 的引领性企业, 加快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 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是 “十四五” 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迎接数字时代, 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加快建设数字经济、 数字社会、 数字政府, 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我国企业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推动互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继续 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 网络化、 智能化发展, 着力壮大新增长点, 形成发展新动能。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 2021 第二, 持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企业界的贡献。 面对外部环境 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我国企业界必须顺势而为, 创新作为, 主动担当, 进一步优化和 调整经济发展思路、 资产配置、 产业布局以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在努力打通国 际循环的同时, 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 提升经济发展的自主性、 可持续性, 增强韧性, 保 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我国企业界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 结合企业自身 实际情况, 从中短期规划着手, 以长远发展布局, 兼顾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 持续深化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引领新需求, 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 顺势而为, 积极融入 “双循环”, 着力实现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把新发展理念完整、 准 确、 全面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切实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 动 力变革, 实现更高质量、 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 更可持续、 更为安全的发展, 为推动可持续 高质量发展做出企业界的贡献。 第三,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和内部动能, 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 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 和强调解决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并出台了一系列精准的政策措施, 尤其 是深化 “放管服” 改革, 推动助企纾困政策落细落实, 对于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加大, 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 这些政策措施对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加快转型发展、 创 新发展, 推动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要充分释放 政策效应, 激发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动力。 希望我国企业界聚焦新目标、 落实新部署, 过险滩、 闯难关, 以更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 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 2021》 对中国企业以及各行业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和成因分析, 立足新发展阶段, 揭示了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以及中国企业信用发展面 临的新问题、 新挑战, 并提出了可行的、 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为政府、 企业和社会提供 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值该报告公开出版发行之际, 特作此序。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简称中企研,为国务院国资委主管的全国一级学术性社团组织。蒋一苇、高尚全同志先后担任会长,现任会长是宋志平同志。中企研在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及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界共同支持下,打造企业改革发展领域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型智库。自成立以来,紧密结合改革发展工作重点,通过独立调查、深度分析等开展企业改革发展究,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反映企业诉求,为国家制定与企业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提供依据。中企研秉承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企业会员覆盖全国各行业、各区域及数百名研究员深耕社会各研究领域的强大优势,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围绕企业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推出前瞻性思想与指导性方案,通过课题研究、咨询培训、经验总结、案例推广、高质量发展评价等形式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多维度、多方位、深层次服务。中企研系统组织举办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中国企业改革 50 人论坛、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论坛、中国企业大讲堂、总裁读书会等品牌活动。按年度定期推出的《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蓝皮书》《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受到了经济界与企业界的高度关注。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成立于 1992 年,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综合性、非营利性 AAA 级社团组织,接受民政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协会曾获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优秀社团”荣誉称号,被商务部、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全国行业信用评价试点位。协会每年组织合作贸易大会、供销贸易展览会、企业经营模式交流会、主题论坛、专题培训、商务考察、品牌对接、会员走访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会员企业提供精准、专业、及时的服务,持续打造“信用、展览、论坛”三张名片。协会先后牵头起草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流通合作组织分类》《企业带动基层合作经济组织服务指南》等国家标准和《商贸流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家居用品行业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建设规范》《食品安全监管站建设运行管理规范》等团体标准。协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会员企业和合作贸易企业服务,提升会员企业和合作贸易企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培育现代化新型流通主体,更好地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不可或缺的便利与实惠。国信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成立于 2015年,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管理条例》审查批准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集体所有制认证机构,是国内从事全国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的专业机构。中心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拥有“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认证系统”“企业信用 500 强评价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系统”“企业综合信用指数分析系统”“星级诚信企业评价系统”五项软件著作权,参与了《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信用服务机构 诚信评价业务规范》《信用信息征集规范 第 1 部分:总则》《信用标准体系总体架构》《商贸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公共信用信息公示通则》《公共信用信息基础数据项规范》等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中心将以“用诚信筑牢企业根基、用诚信成就卓越企业”为使命,秉承“诚实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守信是一切价值的根基”核心价值观,诚行天下,信立于世,努力把中心打造成为最具专业化和竞争力的诚信服务机构。
第一章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报告 1 一、 综合分析与研究概述 2 二、 研究结论及若干建议 5 第二章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综合评价与分析报告 9 一、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总体评价与分析 10 二、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行业特征分析 21 三、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所有制特征分析 33 四、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规模特征分析 40 五、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地区特征分析 49 六、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55 第三章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发展报告 59 一、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分布特征 60 二、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总体评价与分析 65 三、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经济效益变化及趋势分析 68 四、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面对的挑战及若干建议 79 第四章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发展报告 83 一、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分布特征 84 二、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环境分析 87 三、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效益变化趋势分析 105 四、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效益综合分析 125 五、 中国制造业信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若干建议 133 第五章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发展报告 137 一、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分布特征 138 二、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环境分析141 三、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效益变化趋势分析156 四、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效益综合分析 168 五、 中国服务业信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若干建议 176 第六章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发展报告 181 一、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分布特征 182 二、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效益变化趋势分析 185 三、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若干建议 192 第七章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发展报告 195 一、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分布特征 196 二、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总体评价与分析 200 三、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效益变化趋势分析 203 四、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若干建议 210 第八章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评价资料 213 一、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排序 214 二、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收益性指标 230 三、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246 四、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成长性指标 262 五、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地区分布278 六、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行业分布 296 第九章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评价资料 313 一、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排序 314 二、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收益性指标 318 三、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 322 四、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成长性指标 326 五、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地区分布 330 六、 2021 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分布 334 第十章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评价资料 339 一、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排序 340 二、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收益性指标 344 三、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 348 四、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成长性指标 352 五、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地区分布 356 六、 2021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分布360 第十一章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评价资料 365 一、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排序 366 二、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收益性指标 370 三、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 374 四、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成长性指标 378 五、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地区分布 382 六、 2021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行业分布 386 第十二章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评价资料 391 一、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排序392 二、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收益性指标 408 三、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流动性和安全性指标424 四、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成长性指标 440 五、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地区分布456 六、 2021 中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行业分布 473 后 记 491
一、 综合分析与研究概述 2021 中国企业信用发展分析研究和发布活动, 是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 中国合 作贸易企业协会、 国信联合 (北京) 认证中心联合开展的, 也是自 2011 年以来连续第 11 次针 对中国企业信用发展状况进行的分析研究。 在此基础上, 评价产生了 2021 中国企业信用 500 强和中国制造业企业信用 100 强、 中国服务业企业信用 100 强、 中国民营企业信用 100 强、 中 国上市公司信用 500 强, 并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 作为本报告的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 2020 年我国企业信用发展综合分析与研究、 2021 年发展预期及 2022 年发展 展望, 提出如下观点。 (一) 全球宏观经济环境不确定、 不稳定因素增多 2020 年, 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影响, 中国经济仍然实现正增长, 是世界主要经济 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 2021 年中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好于预期, 增幅显著。 本报告对我国企业总体经济环境的分析显示, 2020 年我国企业的景气指数为 102.73 点, 较 2019 年的 105.31 点下降了 2.58 点; 盈利指数为 99.56 点, 较 2019 年的 99.76 点下降了 0.20 点; 效益指数为 104.41 点, 较 2019 年的 103.61 点提高了 0.80 点。 2020 年我国企业面对迅猛 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外部经济环境诸多不利因素叠加的风险与挑战, 景气指数和效益指数仍然 运行在荣枯线以上, 表明总体上保持正增长态势。 2021 年我国企业的综合信用指数 (CCI) 为 83.33 点, 较 2020 年的 84.79 点下降了 1.46 点。 总体表明, 我国企业的整体运行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有限, 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预测 2021 年及后期市场, 随着对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 精准化防控以及经济的稳步恢复, 我国企业 将会保持较快的恢复性增长的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2021 年 10 月发布的 《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WEO) 表示, 全球 经济虽持续复苏, 但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 复苏势头减弱, 不确定性上升。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 2021 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823131 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 9.8%, 两年平均增长 5.2%。 前三季度国民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 结构调整稳步推 进,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但也要看到, 当前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国内经济恢 复仍不稳固、 不均衡。 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 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本报告对企业经济效益 指标的分析显示, 2020 年我国企业的营收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和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三项收益性 指标均有明显提高。 其中, 营收利润率为 4.56%, 较 2019 年的 3.89%提高了 0.67 个百分点; 资产利润率为 2.87%, 较 2019 年的 2.04%提高了 0.83 个百分点;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为 5.80%, 较 2019 年的 4.92%提高了 0.88 个百分点。 综合三项收益性指标分析, 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有 明显改善, 有效减轻了经济下行的外部环境压力, 但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运行区间。 2020 年样本企业的亏损比率为 17.65%, 较 2019 年的 7.81%提高了 9.84 个百分点; 亏损的 企业面较 2019 年提高了 0.86 个百分点。 亏损比率的较大幅度提升、 亏损企业面的扩大, 表明 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 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对部分企业产生 较大影响, 从行业分析看, 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对服务业企业的影响较为明显, 其影响程度较 对制造业和生产业企业的要更大一些。 总体表明, 企业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较为突出。 (二) 企业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一是生产业进一步回暖, 结构性调整效果明显。 2020 年生产业的景气指数为 104.53 点, 较 2019 年的 108.75 点下降了 4.22 点; 盈利指数为 102.75 点, 较 2019 年的 100.24 点提高了 2.51 点; 效益指数为 103.39 点, 较 2019 年的 102.83 点提高了 0.56 点。 2020 年生产业的景气 指数虽有所下降, 但盈利指数和效益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项指数都保持在荣枯线以 上运行, 表明生产业的总体信用环境持续改善, 结构性调整效果显现, 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制造业增长明显, 盈利能力大幅增长。 2020 年制造业企业的景气指数为 106.40 点, 较 2019 年的 103.44 点提高了 2.96 点; 盈利指数为 102.94 点, 较 2019 年的 98.26 点提高了 4.68 点; 效益指数为 105.57 点, 较 2019 年的 103.45 点提高了 2.12 点。 总体表明, 制造业已经处于整体盈 利状态; 效益指数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表明其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果。 这 也是我国制造业在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交出的一份亮丽答卷。 三是服务业整体处于负增长状态。 2020 年我国服务业的景气指数为 95.25 点, 较 2019 年 的 108.11 点下降了 12.86 点; 盈利指数为 92.36 点, 较 2019 年的 102.44 点下降了 10.08 点; 效益
你还可能感兴趣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