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逐步摸索和构建起轨道交通人因工程研究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团队教师融合心理学、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机工程、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结合研究成果,着手编著《轨道交通人因工程》。
《轨道交通人因工程》在编写研讨时,就确立了几个大方向:首先,理论体系上要系统、科学、合理地涵盖作业人员的生理、心理、认知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包含作业环境因素、职业适应性和胜任力模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契合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体系化需求;第二,每个理论阐述要深入浅出,尽量做出知识点“干货”,甚至对于没有任何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教育背景的人来说,都能看得懂、看得进,可读性强;第三,面对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者、工程设计人员这一读者群,《轨道交通人因工程》提供大量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将理论与现场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职业适应性测评方法与技术章节,更是系统展示了针对行车调度、车站值班员、司机等关键岗人员的胜任力研究,希望能对管理人员工作方法革新上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第四,关注轨道交通人因安全研究前沿,提供结合脑机接口、生理信号检测技术等新方法开展的科学研究案例简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脑机接口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有关人脑的研究日益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大家越来越认同一个观点:人脑是复杂的,我们对它知之甚少,所有与人有关的科学都充满挑战和变数。人类虽然发明了强大高效的计算机,但相较于由几百亿个脑细胞组成的人脑来说,机器显是那么简单明了。要知道,即使是最聪明的人的大脑开发程度也不过10%。因此,人的因素、尤其是人的大脑,是我们应该持续关注、研究和探索的浩瀚星海。
轨道交通(包括长距离的铁路系统和短距离的城市公共交通)是人参与度极高、由“人。机一环”共同构成的系统。现阶段,我国轨道交通飞速发展,运行里程不断延伸,交通网络规模不断扩大,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压力不断增加,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成为新时期城市、地区交通发展中需要面临的重大问题。
以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为例:2014年开始,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成为全社会热议的一个概念。作为国内最大的运输企业,铁路系统也正感受到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重大改变。工业4.0的核心是工业智能化,它在铁路系统就体现为智能化装备制造与运营管理。众所周知,安全是铁路的“饭碗工程”,是推进铁路改革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最根本的保障。“智能人因安全”是工业4.0时代铁路智能化发展的基石,如果我们把各种智能化技术、系统看作是一个个“0”的话,那么“智能人因安全”无疑就是0之前的那个“1”。只有有了“智能人因安全”这个“1”,工业4.0提出的各种“智能化”才有意义。因此,铁路系统的多次重要会议都提出要高度重视铁路关键作业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问题。积极运用信息化、系统化、智慧化的手段,从人的适应性和可靠性、人因错误、人的不安全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发生率。
我大学本科专业是铁路运输工程,硕士和博士期间的研究方向都是轨道交通人因安全和人因工程,后来有幸成为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后,师从人因工程学界的泰斗——张侃院士,博士后出站后,回到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任教。任职以来,带领学生和研究团队不断深耕轨道交通人因工程领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铁路总公司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支持下,围绕轨道交通关键作业岗位人员的作业安全适应性测评与仿真实训系统开发方面开展长期研究,发表相关论文近60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5项。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逐步摸索和构建起轨道交通人因工程研究体系,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团队教师融合心理学、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机工程、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结合研究成果,着手编著《轨道交通人因工程》。本书在编写研讨时,就确立了几个大方向:第一,理论体系上要系统、科学、合理地涵盖作业人员的生理、心理、认知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包含作业环境因素、职业适应性和胜任力模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契合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体系化需求;第二,每个理论阐述要深入浅出,尽量做出知识点“干货”,甚至对于没有任何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教育背景的人来说,都能看得懂、看得进,可读性强;第三,面对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者、工程设计人员这一读者群,本书提供大量应用案例,这些案例将理论与现场实际进行有机结合,尤其是职业适应性测评方法与技术章节,更是系统展示了针对行车调度、车站值班员、司机等关键岗人员的胜任力研究,希望能对管理人员工作方法革新上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第四,关注轨道交通人因安全研究前沿,提供结合脑机接口、生理信号检测技术等最新方法开展的科学研究案例简述,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轨道交通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二节 轨道交通人因工程学概述
第二章 轨道交通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人因工程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轨道交通人因工程学具体研究方法
第二篇 人的心理与行为
第三章 交通心理的神经生物机制
第一节 神经元和神经冲动
第二节 神经系统
第三节 内分泌腺与神经,体液调节
第四章 人的信息加工与基本认知能力
第一节 心理信息加工模型
第二节 感觉
第三节 知觉
第四节 注意
第五节 记忆
第六节 思维
第五章 个体心理与人因安全
第一节 人格
第二节 情绪
第六章 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与行为
第一节 疲劳
第二节 脑力负荷
第三节 压力
第四节 生物节律与睡眠
第三篇 作业环境与人因安全
第七章 作业环境概述
第一节 作业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作业环境的特性
第三节 作业环境案例分析——旅客列车的车内环境分析
第八章 气压与人因安全
第一节 低气压与交通作业
第二节 气压波动与交通安全
第九章 光环境与人因安全
第一节 光环境概述
第二节 光环境与交通作业
第十章 声环境与人因安全
第一节 声环境概述
第二节 声环境与交通作业
第十一章 温度环境与人因安全
第一节 温度环境概述
第二节 温度环境与交通作业
第十二章 其他作业环境因素
第一节 作业环境中的悬浮颗粒物
第二节 作业环境中的各种气体成分
第三节 作业环境中的生物污染
第四节 作业环境中的辐射
……
第四篇 职业胜任力测评方法与技术
第五篇 作业绩效与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