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我难得被人要求写推荐文字,也不敢写。理由很简单:我是学化学的,文笔不好。因为我写过一首歌《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这下全世界都知道我的文笔不好,就更没有人要我写东西了。我很自得,这也符合我的惰性因为既然是推荐语,就得帮人说好听的,而有的时候好话真的不好说。
不过,当在我校担任保安工作的甘相伟同志来信要我给他的新书写几句推荐语时,我答应了,而且很乐意。对于北大,保安工作非常重要,不夸张地说,没有好的保安工作,就没有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就没有北大的健康发展。我对我们的保安同志是抱着感恩的心的,这是第一。北大的保安同志多半来自农村,我也是从农村走进北大的,和他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是第二。一个保安员,在辛苦工作之余,能够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资源,努力进取,提高自己,这样的精神让我钦佩,这是第三。有了这几条,我就很乐意做这件事了。
我被相伟感动着,我相信凡是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和我有同感。我也被北大的老师和同学们所感动,他们在完成自己工作和学业的同时,还热心公益,志愿帮助需要他们帮助的人。相伟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和进步,也应归功于这些北大志愿者的帮助。北大学生不管属于哪个年龄段,都懂得感恩、懂得尊重他人,这令我十分欣慰。最近一个感动社会的例子是他们对食堂炊事员所表现出来的敬重、关切和同情。
相伟是个聪明人。我不止一次对北大同学们说过,最聪明的学生应该是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北大资源武装、提高自己的学生。北大的资源用之不竭,学生用得越多,北大就越好、越富有、越高兴。相伟在这方面的智慧简直发挥到了极致。这是特别值得北大学生学习和效法的。
北大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尽管每年招收的学生人数有限,为了更好地回报社会,北大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推出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服务,如针对农民工群体在北大燕园开办的平民学校和与广东省合作开办的圆梦计划·北大100等。北大正在实施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那就是把全部优秀课程通过新媒体技术免费提供给社会,让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有机会共享北大。相伟是幸运的,有在北大工作和学习的经历。他和他的同伴们在北大的经验既鼓舞着他们自己,也鼓舞着北京大学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相伟加油!北大加油!
周其凤
原北京大学校长
再版序
得知自己的作品《站着上北大》要重新出修订版,还是很意外和惊喜的。
十年真是一瞬间过去,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在北大课堂听名师讲课时的如痴如醉。从三十而立之年进入四十不惑之年,一样在努力,一样在尽人事,听天命。
十年来,我走过中国更多的地方,见识过更多的传奇人物,读过更多的书籍,深刻理解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沉迷其中;十年来,我也经历了很多人事变迁,感受到人性的善与恶;十年来,我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继续发力,坚持读书写作,画了一个普通人的人生发展导图,并用十五万字做了阐释,也是第二本书《从北大起航》的主要内容,希望能给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
十年弹指一挥间,不忘初心,坚持做时间的朋友定会产生价值。
2022年7月9日,我特意去了贵州茅台镇,更有了别样的感悟。茅台何以能够成为世界品牌?答案是品质。何以能够保证品质?答案是时间。从工艺来说,相较于清香型、浓香型的白酒,酱香型的酿造时间更长,因为时间不到,就酿不出好酒。茅台酒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二次投料、七轮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煮,这样拆解开来看,整个过程可以说是一场马拉松。以端午制曲为这场马拉松的起点,经过踩曲、高温发酵、翻仓等环节,直到重阳时节,才进入制酒环节。在下沙、二次投料之后,工匠便可以逐月进行七个轮次的取酒,直至次年八月。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任何一个生产环节没有达到时间长度,都可能影响酒的品质。比如,在制曲过程中的翻仓环节,曲块在仓库内的发酵时间需要达到四十天,否则曲块就不能运至干曲仓存放,更没有办法用于下一环节的制酒生产。完成制酒后,接下来就是贮存。进入酒库后,每轮次的酒都需要进行分型定级,并在存放一年后进行盘勾(需要一年时间),之后再存放一年,进行小型勾兑、大型勾兑,接着送回酒库中再储存一年直至出厂。也就是说,出厂的茅台酒至少需要五年光阴,而且除生产周期外,四年都处于贮存状态。
这是沿袭许久的古老法则。陶坛中的酒,看似密封沉寂,却又悄然与外界发生反应。如此反复,每一坛酒都在坛中慢慢度过自己的春夏秋冬。在化学反应与物理反应的作用下,新酒中微辣、爆辣的低沸点物质挥发,高沸点的有益物质保存下来。随着时间的沉淀,坛内的酒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变得柔和不刺激,变得醇厚、优雅。恰如人生。
走进茅台小镇,空气里就弥漫着酱香的味道,这就是品质。四十自述,也更能理解圣贤的智慧,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人在得意时更容易失败,古今仁人志士皆以修身为本,品质成就财富。
是为序。
甘相伟
2022年7月于深圳
自序
记得我刚在北大西校门站岗那会儿,有一位参访北大的老先生问我:保安同志,你知道北京大学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吗?我脱口回答道:毛泽东。老先生马上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他告诉我,他的孙子今年参加高考,而且报了北大,倘若考不上,就让他来北大当保安。
我听后深感愧疚,原来北大保安在他们眼里也是神圣的。
有一次,一位北大哲学系的博士经过西门时,一位保安迎头就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位博士一下子豁然开朗,自己苦苦思索几十年的问题,居然在这里迎刃而解,从此拜实践为师。
在北大,学习是常态,人人皆可为师。走在北大的校园里,你的前面可能是一位学士,后面可能是一位硕士,左边可能是一位博士,右边可能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院士。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身处其中,能没有压力,能不奋发上进吗?
在这里,我常常感到自己被包围在知识的海洋里,呼吸有些困难。另一方面,因为受到周围学术氛围的感染,我拼命地读书学习,兴奋不已。
我本是个小人物,今生有机会来北大工作学习,感到十分庆幸。我来自湖北偏僻的小山村,从小便知道生活的艰难、农民的艰辛、读书的不易直到今天,农村孩子上大学依旧不容易。现在,每当我走在北大校园里,看到建筑工地上卖命干活的工人,我就会久久伫立,看着他们,并想起我的三爹,因为他也属于他们中的一员。多看看他们,我就能增加对生活的理解,增加对人生的感悟,也就更珍惜眼前一点一滴的幸福。
从鄂北山区一路走来,我一直在与贫穷、苦难、挫折、伤害、失败、嘲笑、讥讽对抗着。为了有机会读书,我曾忍饥挨饿,拼命节省日常开销;为了早日独立,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我红着脸走上大街推销英语教材;为了实现心中的北大梦和文学梦,我白天站岗,晚上疯狂地读书写作……我这个人比较倔,越是打击,越是奋起。
我的精神支柱就是北大。我的奋斗方式就是读和写。
我确实热爱读书,是读书让我变得坚强和勇敢,让我敢于在逆境中追求自己的北大梦文学梦。其间,虽然我失去了很多东西,但我获得了生存的勇气,收获了强大的内心,我的精神世界日益丰满,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一点点缩小。
作为保安,我是幸福的。我有机会参加外国元首访问北大时的一线安保工作,与各类名人照面,有机会旁听各种学术讲座。无论我的身体素质,还是思想水平,都在随着北大的发展而不断提升。
作为北大学子,我也是幸福的。我享受北大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课堂上聆听北大名师的教诲,课后与各个专业的精英学子切磋学习,不知不觉中,我眼界大开,思路大开,胸怀大开。
在这本书里我讲述我的成长故事,回忆我的奋斗历程,描绘我的北大生活,分享我的人生感悟。无处不是我的梦想,无时不是我的奋斗。
感恩生命中遇见的每个人、每件事。我不敢奢求什么,如果我的这些用生命、泪水写就的奋斗故事能带给你丁点儿帮助,那么这本书就是有价值的。我就很满足了。
感谢你!
永远的朋友
甘相伟
2012 年3 月25 日晚于北大燕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