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廖建成同志是我的一位挚友,我们长期在商务系统共事,我对他一直怀有敬佩之心。
在商务部组建后,他先后担任过政策研究室、市场建设司、研究院、援外司等部门的一把手,经验丰富、视野开阔、能力过人,而他最突出的特点是勤于思考、精于调研、长于提炼。过去我们在不同司局工作的时候,凡是他组织的活动,只要接到邀请,我都尽量参加,也每每从他那里学到很多东西。在中国加入WTO后,建成带领政研室的同事们进行了一项有针对性的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对每个数据、每个指标都下功夫查找、核实。20年过去了,现在翻看那本书(《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商务发展》),当初的分析和预见依然经得起推敲。我在他之后也做过政策研究室的主任,深感他带出的研究团队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包括什么时候要用分号,什么时候句子用主谓结构,什么时候用动宾结构都有讲究。
建成退休前最后一个工作岗位是澳门中职协会总干事。和他以前工作过的政府职能部门不同,澳门中职协会是一个专门从事内地输入澳门劳务人员管理的非营利性行业自律组织。在别人眼里,这是经历了几十年的辛劳后,组织上为了照顾他,给他物色的一个好地方和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但他还是把这个小平台当作了奋斗和思考的大舞台。
我从2013年到2017年在商务部分管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也包括海外劳务合作,便与建成又有了工作上的交集。
2014年9月,我在澳门参加了中职协会成立10周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建成作为中职协会总干事作了《努力探索互利共赢的劳务合作之路》的工作报告。我在会前读了这份报告,为报告中数据的翔实、论证的严谨和精心提炼的观点所折服,感叹澳门外雇这个小题目,让建成做成了大文章。我把那篇报告带回北京,让同事们当作调研工作的范本来学习。那次,建成还和我一起到南光职介所、珠海国际职介所考察,从他和一线管理人员的深入交流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他工作的扎实和细致。
思考是思考者的符号。在很多人的眼里,内地劳务人员输入澳门的协调管理是一项细琐的事务性工作,并没有多少问题需要研究。但建成并不这样看,他把这项工作当作一国两制的一项具体实践和澳门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个务实举措,带着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开拓新局面。同时作为一个有政策研究情结和习惯的人,他不停地记录着、思考着。2014年底,他创办《澳门劳务合作》刊物,在4年的时间里编印了17册,70余万字,记录了中职协会履职的点点滴滴。几年里,他带领同事们既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对解决好劳动权益保护、言商言政能力和经营秩序治理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又聚焦工作中的具体难点问题,在通关新政、简化审批、保险优惠、家政合作、跨境培训、特色金融、保安劳务、社保事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调研。其中很多调研成果被内地和澳门特区政府主管部门采纳并转化为具体政策措施。这次,他以在澳门工作的积累和思考为基础,做了更加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编纂成书,总共回答了近300个问题。能够提出这些问题,靠的是观察和思考;能够回答这些问题,靠的是探索和实践。这本书覆盖了澳门外雇人才的昨世今生,分析了劳务输入与人才、法治、产业、就业等各项宏观政策的联系,记录了他所领导的中职协会的积极探索。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内地输澳门劳务管理工作的一本实务手册,同时更是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内地澳门劳务合作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
如建成所说,内地外雇是跨境、跨界做人的工作。正因为这种认识,他的眼里、心里始终装着人。他在书中采写了在澳劳务人员和职介所服务人员等86个鲜活故事,这些故事是从每年超过10万人、总共200万人次的赴澳门劳务人员和职介所服务人员的经历中撷取的。在澳门机场工作了9年的黄海鸿的画家梦,从事电信基站维护的汪钰泉练就的精湛厨艺,还有在澳门这座包容的城市辛勤工作中收获了爱情的李倩倩和马子文……琐碎间的激情,平凡中的感动,他们在补充澳门的人力资源缺口、为澳门的繁荣稳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经历了自己人生中一段独特和难忘的岁月。
建成为人一贯谦逊低调。他在书里很少提到他自己,而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他和他的团队依托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在短短几年内有效推进两地通关新政,妥善调处群体性劳资纠纷事件,开放内地输澳家务工作雇员,恢复内地输澳保安业务,开展跨境合作培训内地输澳劳务等,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劳务人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卓有建树、成绩斐然。
每当旭日东升,拱北海关便人头攒动,从珠海到澳门的人潮川流不息,一片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知那些脚步匆匆的人们是否会想到,为了给澳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为了推动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和实现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有很多人在幕后默默地奉献。我相信历史会记住他们,而且历史走得越远,他们奉献的价值就更能体现出来。
张向晨
2022年8月
序 二
2022年8月初,中资(澳门)职业介绍所协会(中职协会)原总干事廖建成同志与我联系,告知他关于澳门外雇人才的著作即将付梓,邀请我为其作序,我欣然应允。
通读《走近澳门外雇人才》书稿,我个人感觉这一著作有三个突出的意义。
一是选题有意义。本书主题为澳门外雇人才,尤其集中于内地与澳门劳务合作,是一个较小的选题,但意义十分重大,可谓小中见大。内地与澳门劳务合作是内地对外劳务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末,澳门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为弥补澳门人力资源不足的难题,内地与澳门劳务合作应运而生。2004年,经国家商务部、国务院港澳办和澳门中联办批准,中职协会在澳门特区政府登记注册正式成立,承担起内地输澳劳务的一线管理工作。在历任总干事的带领下,中职协会服务国家和澳门发展大局,切实履行协调、服务、监督、管理职责,团结带领19家内地在澳职介所,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帮助内地在澳劳务人员维护合法权益,为澳门各行各业雇主提供优质服务,作出了很大贡献。在廖建成总干事任职期间,内地在澳外雇人数由2012年底的6.7万人增长到2017年底的11.3万人,是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对澳门外雇人才尤其是内地输澳劳务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探讨,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也为更好地实现内地与澳门劳务合作互补互利、助力澳门社会繁荣稳定经济健康发展贡献很好的智慧。
二是内容有意义。《走近澳门外雇人才》一书煌煌70余万字,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有叙有议,让人读之不忍释卷。总览来看,全书列了近300个问题。既有生动、翔实的外雇问题解答,也有关于澳门外雇的法律知识普及;既有关于内地输澳劳务管理制度的介绍,也有针对劳务人员求职应聘、权利义务、依法维权的注意事项;既有关于澳门与内地人才融合发展的趋势探讨,也有对现实中外雇行业建设的展望分析。书中还收录了86个人物故事,既记录了澳门雇主和劳务管理人员的心路历程,也记录了一个个平凡劳务人的不平凡故事。该书以澳门外雇人才课题为主,但同时也对澳门的法治、产业,内地及国际经验等进行了广泛的介绍与阐释,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可以说,这既是一本关于澳门外雇人才、内地输澳劳务管理的百科全书,也是一本深入认识澳门、熟悉澳门的宝典。我个人也从中对澳门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新的认识。
三是传承有意义。我有幸与廖总干事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一起在国家部委共事。他几十年如一日,公道正派,认真负责、严谨细致,责任心极强,对待任何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给身边的领导和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很高,善于思考,勤于笔耕,从他手里出的文章,领导和同事都很佩服,极少有改动,下属则争相传阅学习、奉为模板。他的经历非常丰富,曾历任商务部政研室、市场建设司、研究院、援外司等多个部门的一把手,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干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多成绩,作出了很多贡献。从他的人生经验来说,他可以著述的题材很多。但据我所知,他目前仅仅结合中职协会的职业生涯著书立说,这充分体现了他对澳门的偏爱与深厚感情。相信这本书对内地输澳劳务工作这个光荣传统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将具有深远意义。
2014年8月,我到澳门任中联办副主任,工作了7年有余。和廖总干事一样,我也对澳门的工作和生活留下了难忘而美好的记忆。我衷心希望,《走近澳门外雇人才》一书的出版发行将为澳门的不断发展发挥作用。我也衷心祝愿,澳门的明天更美好!
姚坚
2022年9月